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彦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彦博1006—1097

北宋大臣。字宽夫,邠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进士,初知翼城县,后以直史馆为河东转运副使,修复银城河外唐故道,使麟州(今陕西神木东北)储粮充备,西夏元昊围城十日,知有备,罢兵西去。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七年(1047年)领兵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曾推荐王安石。后任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神宗时,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以为“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且借口庆州兵变攻击变法,谓“人心未安”,皆变法所造成。遭到变法派反击,以所言不实贬官,出任河东节度使。元丰三年(1080年)拜太尉,复判河南,继续反对变法,辞官居洛阳。元祐元年(1086年)神宗死,哲宗继立,高太皇太后临朝,司马光为相,彦博平章军国重事,起复旧党,斥逐变法派,尽废新法。五年后辞官,卒年九十二。封潞国公。著有《潞公集》。

文彦博/座右铭

☚ 从政六箴   文彦博 ☛

文彦博

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末,因镇压王则起义有功,由参知政事拜相。神宗初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河阳等地。司马光为相,废除新法,请他平章军国重事。封潞国公。有《潞公集》。

☚ 文彦博   座右铭 ☛
文彦博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 字宽夫,汾州介休 (今属山西)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潞国公。熙宁初,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河阳等地。司马光复相后,为平章军国重事。以太师致仕。谥忠烈。有 《潞公集》。

☚ 东溪   宿少林寺 ☛
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

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登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出为河东转运副使,都转运使,知秦州,改益州。庆历七年(1047),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罢相,出知许州、永兴军。至和二年(1055),复相。嘉祐三年(1058),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封潞国公。英宗时入为枢密使。神宗时出判河南等地。哲宗元祐(1086—1094)初复入朝。元祐五年(1090),致仕。卒年九十二。文彦博居洛时,尝与司马光、富弼等十三人置酒赋诗,号“洛阳耆英会”,其诗气度雍容,风格闲适,从《寒食游压沙寺雨中席上偶作》可见一斑,诗云:“沙路无泥地侧金,满园香雪照琼林。一枝带雨尊前看,还是去年寒食心。”有《潞公集》四十卷,其中诗八卷。《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 石介   欧阳修 ☛

文彦博

 北宋名臣。字宽夫,宋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天圣进士。其先本姓“敬”,避帝讳而改“文”姓。西夏元昊进犯,内侍黄德和带兵溃逃,大将刘平战死,黄德和反诬刘平降敌,文彦博力排干扰,审清此案,腰斩黄德和。历任河东转运副使、都转运使、知秦州。庆历七年(1047年),由知益州召拜枢密副使,旋拜参知政事。庆历末,以镇压王则起义,由参知政事升任宰相。皇祐三年(1051)被劾罢相,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位。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国公。英宗朝入为枢密使。神宗熙宁初反对王安石变法,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与百姓治天下。熙宁六年(1073年)出任河东节度使,判河阳,徙大名府。后退居洛阳。哲宗初年,司马光复相,废王安石新法,文彦博东山再起,任平章军国事,元祐五年(1090年)以太师致仕。文彦博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是北宋名臣。九十一岁时去世,谥忠烈。有《潞公集》。
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

北宋政治家、辞赋家。《宋史》有传。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及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累官参知政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潞国公。后请老,以太师致仕。卒谥忠烈。彦博不以诗名而风格秀逸,情文相生,婉丽浓妩,绝似西昆。其文章不事雕饰而议论通达,卓然经济之言。善辞赋。今存古赋2篇、律赋17篇,大抵皆应制之作,有简质重厚之风。有《潞公文集》。

☚ 文同   方岳 ☛

文彦博1006~1097

北宋大臣,兼通医学。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仁宗时进士,以镇压王则起义而受重用,由参知政事升为宰相。反对王安石变法。哲宗初年,司马光复旧法,命为平章军国重事,前后任职五十年。认为古代良医治病必考本草立方,于是用本草之意,采仲景、《千金》、《外台》及诸家经验方,编写《药准》一卷。并节录《嘉祐本草》常用药物,作《节要本草图》。

文彦博1006—1097

北宋大臣。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庆历末因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有功,拜相。神宗时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元沘初司马光为相时,荐为平章军国重事。历仕四朝,封潞国公。有《潞公集》。

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

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时进士及第,累官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潞国公。熙宁中,与王安石不和,出为河东节度使,居洛阳。元佑初,为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历仕四朝,任将相50年,名闻四夷。为人平易谦和,曾与富弼、司马光等13人置酒赋诗,名为洛阳耆英会,为一时盛事。有《潞公集》。

☚ 祖无择   欧阳修 ☛

文彦博1006~1097

北宋大臣。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及第,历任知县通判。后由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时黄德和诬陷刘平等兵败投降西夏事,由文彦博主持审理,使冤案得到平反。后为河东转运使知秦州、益州,交结张贵妃,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八年(1048年)以镇压贝州王则兵变,升为宰相。曾举荐王安石、韩维等人;省冗兵,归农者6万,减去廪给一半者2万。皇祐三年(1051年)罢相,出知许州等地。至和二年(1055年)与富弼同时受命,再次拜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府,四年(1059年)封潞国公,治平二年(1065年)为枢密使。司马光当政,他以元老重臣为平章军国重事,参与废除新法。著有《文潞公集》传世。

文彦博1006~1097Wen Yanbo

politician and poet of the Song Dynasty,he was bestowed the title of Master Lu. Works:A Collection of Master Lu,etc.

文彦博1006—1097

北宋大臣。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 人。仁宗时进士。庆历末,击败王则起义,由参知政事升任宰相,封潞国公。神宗熙宁初,反对王安石变法,他认为“祖宗法制具在, 不须更张”。后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寻以太师致仕,居洛阳。高太皇太后临朝,司马光为相,废除新法,他平章军国重事。以年老特许六日一朝,元祐五年 (公元1090年) 退职,前后事四朝,任事约五十年。有《潞公集》。

文彦博1006—1097

字宽夫。宋汾州介体(山西介休)人。天圣进士。庆历七年(1047)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镇压贝州(今河北清河)戍卒王则起义,加同平章事,后封潞国公。熙宁间,因反对变法,为王安石所恶,出判河阳等地。元祐初,为平章军国重事,尽废新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于契丹、西羌。元祐五年退职。有《潞公集》。(参考图412)

文彦博

(北宋·景德三年——紹聖四年 1006~1097)介休人。字寬夫。仁宗天聖四年 (1026) 第進士,慶曆七年 (1047)參政,八年為河北宣撫使,累官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和二年(1055) 升宰相。為王安石所惡,力引去。拜司空,遷河東節度使,封潞國公,人呼文潞公,尋以太師致仕。歷事四朝,出將入相五十年,卒謚忠烈,名聞四夷。平居接物謙下,尊德樂善,如恐不及。在洛嘗與富弼、司馬光等十三人為洛陽耆老會,乃一時盛事。彦博善書,黄庭堅嘗謂: “潞公書極似蘇靈芝。公曰: ‘靈芝墨猪耳!’ 蓋不肯與靈芝争長。”周必大云:“公字雖不甚置意,亦時有唐人風致,非無師法者。”樓鑰云:“潞公翰墨飛動,使人望而畏之。”其書迹刻入《停雲館帖》、《玉煙堂帖》、《三希堂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