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廷式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 文廷式1856—1904清末维新派、学者。字道希,号芸阁,一作云阁,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初以举人入京会试,以才名与王懿荣、张謇、曾之撰并称“四大公车”。光绪二十年(1894年)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赞同光绪向西太后争夺权力,反对慈禧干政。中日甲午战争时,主战甚力,又极言《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辱国病民,不可签订。次年,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思开风气,变法图强,议论时政,为西太后所不容,被革职,永不叙用。戊戌政变后,东逃日本避难。后返国,卒于乡。其人诗词造诣较深,对历史亦有研究。著作有《云起轩词钞》、《文道希先生遗诗》、《纯常子枝语》、《补晋书艺文志》、《闻尘偶记》等。 文廷式
共1首 (词)清· 听黯黯、长安夜雨。 那是侬家,放教归去。 檠短窗虚,梦魂仿佛到江浦。 愁生无定,应是有、生愁处。 寄远织琼花,浑不省、凉蟾天宇。 凝伫。 祇兰红波碧,依约谢娘眉妩。 文园病也,更堪触、伤春情绪。 便月痕、不上菱花,尽难忘、衣新人故。 但乞取天怜,他日剪灯深语。 共1首 (词)清· 疏雨困眠孤馆。 薄衾冷、漏签时断。 湿羽投林鸟已倦。 敛秋心,白云岩,黄槲岘。 瑟瑟湘波远。 动吟思、楚歌声怨。 浊酒深杯且自劝。 渺关河,意难忘,君试忖。 共1首 (词)清· 雨入寒潮愁思悄。 客里重阳早。 消息误黄花,采采江蓠,终不盈襟抱。 空濛草树吴江道。 也觉秋阴好。 去路忽沈吟,一舸飘然,可信鸱夷老。 共1首 (词)清· 征衫酒浇。香衾梦遥。 阳关四叠魂销。折长亭柳条。 年光易凋。山川自辽。 行人白发飘萧。过当时板桥。 共1首 (词)清· 秋未老。树树斜阳都好。 霞锦云罗黏远草。碧天开画稿。 别后许多怀抱。又是黄花开了。 落叶西风人悄悄。雁回书不到。 共1首 (词)清· 研生尘,琴结网。 一枕新凉,心坠沧江上。 斗柄低垂天宇旷。 耿耿秋河,不隔蓬莱仗。 掩银屏,回玉帐。 约略年时,环佩传清响。 和梦和愁閒自想。 落叶声琤,误听黄鸡唱。 共1首 (词)清· 石马沈烟,银凫蔽海,击残哀筑谁和。 旗亭沽酒处,看大艑、风樯轲峨。 元龙高卧。 便冷眼丹霄,难忘青琐。 真无那。 冷灰寒柝,笑谈江左。 一笴。 能下聊城,算不如呵手,试拈梅朵。 苕鸠栖未稳,更休说、山居清课。 沈吟今我。 祇拂剑星寒,欹瓶花妥。 清辉堕。 望穷烟浦,数星渔火。 共1首 (词)清· 剪鲛绡,传燕语,黯黯碧云暮。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园林红紫千千,放教狼藉,休但怨连番风雨。 谢桥路,十载钿车,惊心旧游误。 玉佩尘生,此恨奈何许。 倚楼极目天涯,天涯尽处,算祇有濛濛飞絮。 共1首 (词)清· 懒寻天上巧,夜阑愁对,碧窗秋悄。 细数更筹,重忆旧时怀抱。 多少人间别恨,浑不解、金风来早。 灵约杳。 一痕淡月,笼云凄照。 羡他碧汉无波,便万岁千秋,后期难了。 自轸琴心,漫托綵鸾同调。 一晌梦游处,恰又似、浮槎仙岛。 人易老。 南楼几番清啸(一晌句周草窗用五字句,今从之)。 共1首 (词)清· 妾愿苧萝村下住。 浣纱不共东家女。 十顷荷花三里雾。 迷归路。 盈盈隔水谁能渡。 不愿吴王宫里去。 阳春一曲青春暮。 人世繁华卿信否。 浑无据。 金床月落乌啼树。 共1首 (词)清· 宵静。 灯烬。 月临窗。 瓜架虫声送凉。 怨君忆君清漏长。 罗裳。 近来销旧香。 锦字书成情默默。 亲手织。 要胜春花色。 茧多丝,柳多枝。 罘罳。 晓风千里吹。 共1首 (词)清·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 候雁哀鸣,惊麇昼窜,一片飞蓬捲。 西风万里,踰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 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祇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 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 风霜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 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 共2首 (词)清· 翠岭一千寻,岭上綵云如幄。 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 仙鬟撩鬓倚双扉,窈窕一枝玉。 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词)清· 一片碧云西,梦里瑶姬宛在。 整顿平生心事,向婵娟低拜。 鲛绡别泪凝红冰,犹忆旧时态。 道是不曾消瘦,但频拈罗带。 共1首 (词)清· 卿用卿家法,我与我周旋。 胸中一事无碍,便算小游仙。 借问封侯万户,何似买田二顷,耕凿赖天全。 可笑兰台史,祇欲勒燕然。 众生病,吾亦病,不关禅。 灵光皎皎孤映,空水共澄鲜。 说法何须龙象,相笑从他蜩莺,总付大中千。 倦即曲肱卧,火宅已生莲。 共1首 (词)清· 吹玉笛,过江干。 十分春思已阑珊。 晓风残月无多地,便作天涯柳絮看。 共1首 (词)清· 新酒熟,早梅妍。 久晴天。 贴燕黏鸡坊宅遍,又新年。 休忆壶瀛旧事,且将诗酒随缘。 家计无多生愿足,五湖船。 共1首 (词)清· 竹粉黏青露点衣。 柳绵吹白水平池。 为报游人休草草,惜芳时。 临镜祇应江月照,搴帷莫使楚云疑。 不道平生惆怅意,有人知。 共1首 (词)清· 恨霜飞榆塞,月冷枫江,万里凄清。 无限凭高意,便数声长笛,难写深情。 望极云罗缥渺,孤影几回惊。 见龙虎台荒,凤凰楼迥,还感飘零。 梳翎。 自来去,叹市朝易改,风雨多经。 天远无消息,问谁裁尺帛,寄与青冥。 遥想横汾箫鼓,兰菊尚芳馨。 又日落天寒,平沙列幕边马鸣(武元衡诗:万里枫江莫问程)。 共1首 (词)清· 岸苇平潮,渚莲销粉,暮云作尽秋色。 凉入空江,萧萧夜雨,短蓬清溜自滴。 记曾分手,黯春绪、垂杨未碧。 山围依旧,偏是孤灯,照愁今夕。 旅怀坐对茫茫,白发新添,此情谁识。 连环解赠,淩波去后,岭竹斑痕犹积。 袖罗香减,怅天远、难凭雁帛。 初寒清警,幽梦醒时,隔江闻笛。 共1首 (词)清· 系肘香囊在,同心綵胜遥。 东风吹满绿杨桥。 离魂一度销。 记得星眸宝靥,醉里花枝微颤。 明灯回照下帏羞,随郎不自由。 共1首 (词)清· 序:日本艺妓瓢箪书来戏题其后,日本人谓葫芦曰瓢箪。 清胪映雪,纤腰贴地,东日照名姝。 教剥瓜犀,戏堆腊凤,情态半憨疏。 还相问,近来消息,怀得汉书无。 如此壶天,尽留人住,我欲再乘桴⑴。 共1首 (词)清· 卐字栏杆才倚。 银字筝弦亲理。 临过十三行,便有惊鸿心思。 年纪,年纪,可是莫愁织绮。 共1首 (词)清· 曲曲阑干浅浅池。 风定帘钩不上丝。 玉人春睡损罗衣。 云护密,月来迟。 谁见风流绝代姿。 草绿裙腰山染黛。 閒恨閒愁侬不解。 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 杯酒劝郎情似海。 共1首 (词)清· 何处秣陵春。 江波送远人。 感情深、泪渍红巾。 未到莺啼先惜别,风水阔,隔天津(义山诗:一江风水隔天津)。 微雨问湖滨。 斜阳吊孝陵。 汎秦淮、春水方生。 却想欢期浑是梦,凭绮语、驻芳尘。 共1首 (词)清· 秣驷芝田经几时。 袖里明珰光未已。 华灯写,澹姿绰,娇饶知似谁。 共1首 (词)清· 万山明月,照我孤舟正愁绝。 若待无愁,除是湘江更不流。 鸿南燕北,别后年光成惜惜。 不信凄凉,看取潘郎鬓上霜。 共1首 (词)清· 洪流带郭,平芜纡辔,南陌乍染浓碧。 斜阳浅映城闉处,犹认乱鸦催暝,飞燕愁夕。 葵麦参差春色老,好料理、江湖归楫。 恰难忘、载酒经过,寂寞子云宅。 谁信苍梧路阻,凭将心事,唤醒西京铜狄。 罾蛟潭底,拜鹃林下,此意无人知得。 向西风捣麝,吹起香尘遍今昔。 铃声紧、别愁如海,旷野星稀,苍凉歌主客。 共1首 (词)清· 削竹閒裁菊枕,煮茶自洗椰瓢。 一灯摇梦雨萧萧。 苔院更无人到。 世翳已除眼缬,愁尘不上眉梢。 布衣来往秀江桥。 休问五陵年少⑴。 共1首 (词)清· 响惊飙、越甲动边声,烽火彻甘泉。 有六韬奇策,七擒将略,欲画淩烟。 一枕瞢腾短梦,梦醒却欣然。 万里安西道,坐啸清边。 策马冻云阴里,谱胡笳一曲,悽断哀弦。 看居庸关外,依旧草连天。 更回首、淡烟乔木,问神州、今日是何年。 还堪慰、男儿四十,不算华颠。 共1首 (词)清· 红愁绿怨谁家。 夕阳斜。 青草池塘阁阁数声蛙。 揽清镜,理残鬓,别情赊。 此夜月明霜信到天涯。 共1首 (词)清· 莺啼春思苦。 看湖山纷纷,尚馀歌舞。 折柳千丝,殢酒痕犹沁,锦襟题句。 倚遍危阑,澹暮色、飘残香絮。 似绣园林,一霎鹃声,便成今古。 当日花骢联步。 共游冶春城,踏青归路。 夜半承明,听漏声疑在,万花深处。 可奈东风,吹不散、浓雰凄雾。 好记灵和旧恨,清商自谱。 共10首 (词)清· 著意偎人思不禁。 寒灯相对夜沈沈。 此时何必是同心。 凝视酒痕侵素靥,近前香气透罗衾。 不情端恐负神明。 (词)清· 畏路风波不自难。 绳床聊借一宵安。 鸡鸣风雨晓光寒。 秋草黄迷前日渡,夕阳红入隔江山。 人生何事马蹄间(用山巨源语)。 (词)清· 云母窗中觑阿环,轻颦仿佛认遥山。 惜春春在有无间。 颠倒无端看紫凤,然疑不定怅青鸾。 寂寥情况且加餐。 (词)清· 雨浥缃桃特地鲜。 春娇浓发镜台前。 含羞含恨不能言。 如此风流天赋与,暂时惜别总潸然。 郎情认取枕函边。 (词)清· 缥缈眉痕忆远山。 一春愁思不曾閒。 断云只在有无间。 原是花身应惜惜,犹疑竹泪记斑斑。 小楼今夜恰轻寒。 (词)清· 曲曲阑干淡淡云。 兰仪蕙质杳难分。 卸钗声溜隔帘闻。 酿雪庭阴愁意绪,听香床角倦嚬呻。 不成幽梦枕微温。 (词)清· 才启朱樱转自缄。 柔肠似结解应难。 感郎情重畏郎憨。 也解避嫌防后悔,时将薄怒掩深惭。 此时轻别阿谁甘。 (词)清· 小醉归来夜已分。 新茶泼乳捧殷勤。 梦回初觉发香熏。 昵枕低帏千种态,向时矜重霎时亲。 细看浓翠拂轻颦。 (词)清· 浓睡方醒日已斜。 翻嫌晴色晃窗纱。 郎前纰缦故些些。 少可英雄偏说剑,特矜颜色爱评花。 世间儿女怎如他。 (词)清· 窈窕疏花忆淡妆。 远山如写画眉长。 那堪微雨湿衣裳。 梦好浑忘银汉迥,书来犹带绣檀香。 相思无底不能量。 共1首 (词)清·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 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 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 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 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 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 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共1首 (词)清· 乍来又去,几时得共孤山住。 疏雨。 对缀玉繁枝换春句。 天寒倚翠袖,杳漠无寻处。 仙语。 想洞户,云开暂回顾。 空阶雪凝,鹤向天风舞。 应约个,美人来,华月映雕俎。 信远难期,暗占花数。 甲帐箫鸾,十眉重谱。 共1首 (词)清· 妆台长记别离时。 小横枝。 几度疑桃辨杏、眼迷离。 玉纤匀淡脂。 女床何处觅鸾栖。 未归迟,偷把玉箫闲倚、月明吹。 锦衾春思迷。 共1首 (词)清· 捲书抛短枕,江楼迥、倚槛看疏星。 但峭风透幌,丽谯声急,湿烟迷渚,渔火光冥。 渺何许,山芜添秀色,湘芷接馀馨。 檀板自歌,一丸月暗,玉觞豪酌,八表云停。 沈忧无端起,哀鸿怨,举世有耳谁听。 天际水何澹澹,山自青青。 算沧海生桑,春归汉燕,汴堤无柳,秋老隋萤。 祇恐铜仙泪尽,露冷金茎。 共1首 (词)清· 序:丁酉冬间,闻粤中故人,如叶兰台、陈孝直、陶春海辈,先后凋谢。余少长岭南,一时名流,咸得款接,如许涑文侍讲、颜夏廷兵备,则父执也。李仲约侍郎,久相识,后为余朝考师,张延秋、姚柽甫两编修,林杨伯、明仲两主事、许天倬副贡、陈庆笙秀才诸人,并文酒追从,乐数晨夕。十馀年来,仅有存者,新阡宿草,杳漠何期。诚知天道变衰,早死未为不幸,特文字之习犹不能忘。海上客游,为填此阕,谱入笛声,当不减山阳之赋也。 海风吹老敧檐树,幽窗凉夜偏早。 前尘依约越中山,问甚时重到。 忆俊侣、英游不少。 金鞍宝马呼鸾道。 更珠江浩渺。 良月滟、笙船众花,齐映欢笑。 因甚耆彦风流,十年前后,新坟尽长秋草。 江山满目泪沾衣,是而今怀抱。 算不及、魂归朱鸟。 波涛万顷珠沈了。 待近约、梁鸿去(谓梁节庵),踏遍千山,万山斜照。 共1首 (词)清· 钿箜篌。纤指柔。 一曲吴歌不上喉。时时饧倦眸。 锦缠头。金带钩。 细喘轻颦博得不。谁知离别愁。 共7首 (词)清· 风紧天高,兴来欲射云间雁。 平芜楚甸。 漠漠清霜染。 不省题糕,也少悲秋伴。 登临健。 兰芳菊艳。 高想横汾宴。 (词)清· 惜别经年,愔愔长忆卿在否。 近偎罗袖。 密意花房逗。 借看钗鸾,私掐纤纤手。 端相久,眉痕依旧。 祇是梨涡瘦。 (词)清· 青女司霜,无风无雨过重九。 无人送酒。 看月呼田叟。 临水登山,此恨年年有。 君知否。 羲皇去久。 更在陶潜后。 (词)清· 无著秋光,依空谁住山河影。 灵怀修迥,祇有仙娥靓。 太乙朝回,玉露晨霄警。 斋宫请,疏麻折尽,万岁千秋肯。 (词)清· 水际春回,曲阑环合庭阴翠。 縠纹波细。 石罅看鱼戏。 宛宛韶光,著处偎人腻。 春知未。 青芜满地。 易惹天涯思。 (词)清· 扇力微微,晚风乍喜吹衣带。 兰台赋在。 一霎炎光改。 𥱯竹当窗,画意凭谁会。 吟天籁,琴声自解。 曲罢龙归海。 (词)清· 紫府清游,饥来偶啖金盘枣。 灵妃窈窕,回顾罗帏笑。 一段琴心,万古知音少。 归来好,玩兹芳草,自写黄花照。 共2首 (词)清· 云散晚山青。 又泛扁舟过洞庭。 月下一声吹铁笛,凄清。 祇恐鱼龙不惯听。 红烛夜冥冥。 静写秋光入画屏。 寄语幽兰兼白芷,芳馨。 可解骚人万古情。 (词)清· 一室病维摩。 且喜閒庭掩雀罗。 煮药翻书深有味,呵呵。 老子无愁世则那。 莽莽旧山河。 谁向新亭泪点多。 惟有鹧鸪声解道,哥哥。 行不得时可奈何。 共2首 (词)清· 送黄仲韬前辈解官奉亲赴大梁,即题其载书泛洛图。 春明门外路,看迤逦,接天涯。 任当道豺狼,处堂燕雀,起陆龙蛇。 莫邪。 且藏匣底,饱河鱼,洛笋即为家。 满载英华书画,閒吟嵩少烟霞。 京华。 聚散等抟沙。 世事一长嗟。 是楚泽椒兰,齐邱松柏,秦国蒹葭。 灵槎。 不浮天上,铸玲珑、无术教皇娲。 他日刘郎重到,玄都认取桃花。 (词)清· 木斋,余故交也。才气横逸,风期隽上,余典试而木斋落解,以同考未荐,非余之咎。作此慰之,因以志别。 听秦淮落叶,浑不尽、暮秋声。 况清歌寂寂,斜阳黯黯,客思沈沈。 题襟。 那回去后,阻燕吴、迢递六年心。 携手河桥又别,依然酒幔空青⑴。 男儿何不请长缨。 挥剑刜龙庭。 祇麻衣入试,金门献赋,那算功名。 藏形。 不妨操畚,学兵符、须入华山深。 四野荒鸡唤晓,万重飞雁回汀。 共2首 (词)清· 蘸水兰红,黏天草碧,征帆初过潇湘。 别时不觉,别后转凄凉。 前路烟波浩渺,行行远、触绪堪伤。 云间燕,月明孤影,愁绝楚天长。 思量。 他日事,心期暗卜,灯穗成双。 但千万丁宁,莫损年芳。 牢击同心结子,五湖约、头白何妨。 风兼雨,梦魂难度,欹枕听寒江。 (词)清· 去国装轻,催年鼓叠,离人与月难圆(硕甫)。 江寒浪浅,千里上孤烟(道羲)。 写出离骚古意,斲冰雪、石濑溅溅(硕甫)。 乘风去、无归也好,同泛谢公船(道羲)。 残年。 怀旧隐,梅花几树,竹屋三椽⑴。 祇大千云影,飞落襟前(道羲)。 欲倩湘灵海若,理瑶怨、同诉冰弦(硕甫)。 琴音悄,凭谁徵调,唤醒老龙眠(道羲)。 共2首 (词)清· 木兰开后閒相忆,静夜如年,好梦如烟。 月落参横更不眠。 当时银烛知愁思,意远如天。 语转如禅。 可奈秋花别样妍。 (词)清· 水西山北閒游处,翠盖招凉。 红袖拈香。 雁外鸥边易夕阳。 石床自扫松阴冷,卧想秋江。 几许清狂。 潘鬓年来也自霜。 共2首 (词)清· 谁传消息问天台。 桃花开未开。 白云缥缈月徘徊。 阮郎来不来。 鸟作使,鸩为媒。 当时玉镜台。 十年养就凤凰胎。 何劳莺燕猜。 (词)清· 玳筵别酒未曾醒。 飞帆过洞庭。 哀猿啼急雨冥冥。 君山何处青。 木叶下,蕙兰馨。 婵媛帝子灵。 十年踪迹楚江萍。 烦君鼓瑟听。 共3首 (词)清· 记瑶台、绣襦甲帐,阿侬十载曾住。 檀槽一曲当筵醉,别遇散花天女。 情淡泞。 偏絮絮星星、向我深深诉。 莲心太苦。 怕如水年华,傲人心性,无地可安附。 聪明错,解虑落花风雨。 酒阑别样酸楚。 广平那是心如铁,也拟梅花一赋。 还自语。 看禅榻茶烟,未称迎桃渡。 离愁万缕。 正清晓江潭,淡云笼月,黯黯碧空去。 (词)清· 倚苍岩、翠藤无路,琅玕芝草谁问。 天风忽振疏林外,睹此烟鬟雾鬓。 斜日冷。 倩白虎从容,还上匡庐顶。 松花满径。 看银汉回波,石梁飞瀑,一啸万山应。 吴家事,千古风流仙境。 何人摹入金粉。 箫声可似秦楼凤,甲帐瑶台偕隐。 环佩整。 羡儿女情痴,也有神仙分。 清贫自哂。 买十幅云笺,唤谁綵笔,重为写唐韵。 (词)清· 恁啼鹃、苦催春去,春城依旧如画。 年年芳草横门路,换却王孙骢马。 春思乍,甚絮乱丝繁,又过寒食也。 残阳欲下。 好飞盖西园,玉觞满引,秉烛共游夜。 琼楼迥,孤负缄词锦帕,铜仙铅泪休泻。 落红可及庭阴绿,付与流莺清话。 歌舞罢,便熨体春衫,今日从弃舍。 雕鞍暂卸。 纵行遍天涯,梦魂惯处,犹恋旧亭榭。 共3首 (词)清· 凉蝉陨叶。 正碧波渺渺,秋在城堞。 酒所凄凉,相唤移船,华灯掩映佳侠。 宜城放客多愁思,写不尽、琴心三叠。 数合欢、制就齐纨,谁料未秋先箧。 坐对江湖兴沓。 便当自此去,同理舟楫。 却恨青铜,华发星星,那称绛唇丹靥。 从渠自向空王忏,恰难忘、散花香裛。 甚四弦、解诉飘零,歌畔泪珠盈睫⑴。 (词)清· 烟螺想髻。 更柳疏枫密,芳思无际。 缥缈空山,可是曾来,瞥见瑶阶仙侍。 人言海水三清后,有琼瑟、玉杯重遗。 恰无聊、化作朝云,一霎沧波迢递。 几度花开花落,对霞影犹忆。 靓妆明惠。 石径苔封,化鹤人归,黯淡蕊珠文字。 浮萍偶值原无定,好认取、天花游戏。 奈梦回、雨泻高檐,窗外叶声如悴。 (词)清· 湘花梦影。 可西风昨夜,几回吹醒(梁鼎芬星海)。 曾记盈盈,楼上黄昏,瞥见游春鞭镫(廷式)。 开窗笑语红襟燕,道莫负、海棠栖稳(芬)。 天涯别有桃源,误了琼枝芳讯(式)。 太息琴丝笛谱,纵弹尽不似,旧时人听(芬)。 暮雨萧萧,此日江南,帘捲疏花微病(式)。 香炉熏彻相思字,又半晌、月明更静(芬)。 祇无聊、白雁横天,说与凄凉风景(式)。 共4首 (词)清· 檀板声停箫吹咽,玉骢门外频嘶。 背人无语敛双眉。 别离情绪,撩乱万千丝。 不道天河能间阻,此心桃叶应知。 临明一阵雨霏霏。 泪沾红袖,江上早寒时⑴。 (词)清· 我所思兮江上路,因风赠与瑶华。 玉楼天半捲朱霞。 飞鸿将远梦,一夜到伊家。 强忍閒情情转切,泪痕弹湿窗纱。 相思相望各天涯。 知卿憔悴甚,不忍问桃花。 (词)清· 伏雨初收阑槛润,葛衫蕉扇新凉。 一年休负好时光。 诗教蛮婢读,酒对马军尝。 他日谁修舆地志,岭南即是吾乡。 异名掇拾补群芳。 龙牙和粥碗,莺爪压钗梁。 (词)清· 岭表寻春春景异,木棉处处开花。 橹声人语共咿呀。 蛮神依柽栝,水市足蚝虾。 一曲招郎才调好⑴,闲听蜑女琵琶。 剪风丝雨送归鸦。 近来性情别,不吊素馨斜。 共4首 (词)清· 笛声吹冷关山月,离情与天俱远。 客里年光,愁边节物,赢得满襟依闇。 湘云絮乱。 化一缕轻烟,欲迷春眼。 祇有孤芳,嫣然不受暗尘染。 明朝江上望极,片帆欲没处,烟水弥漫。 此地相逢,何时重见,楚水吴山越岸。 回肠已断。 更苦雨酸风,助成凄惋。 珍重芳华,绿蕉心未展。 (词)清· 烽烟已静闻钟鼓,开编尚堪零涕。 大地平沈,长星昼出,虎口逃生何地。 微臣自异。 列八瓮庭前,举家同死。 碧血谁收,千年魂魄化精卫。 凄凉石城遗曲,更堪枨触我,无限伤喟。 传燮孤儿,阳源后裔,一样悲凉身世。 年光逝水。 问汉上铜仙,几回清泪。 听彻荒鸡,揽衾中夜起。 (词)清· 几时不到横塘路,西风送秋如许。 艳冷红衣,凉生太液,罗袜尘侵微步。 嫣然一顾。 尚低侧金盘,暗擎仙露。 祇恐销魂,锦鸳飞入白蘋去。 蝉声又嘶远树。 有人惆怅极,如怨羁旅。 苇乱波横,茿疏翠落,谁信秋江能渡。 婵娟日暮。 愿玉笛清商,漫吹愁谱。 护惜馀香,月明深夜语。 (词)清· 正月二十五日游龙华,道中梅花盛开,然天寒春迟,孤艳迥绝。二月二十日再游,则桃花如海,夹岸杨柳,新绿垂阴,菜花初黄,梅花亦未尽落,江南春色,使心怦怦,乃知时光感人,非寄之语言,不能自已也。 芳塘水暖凫翁浴,初桐嫩遮窗窈。 碧瓦云骞,香车露拂,人意不禁春娆。 垂杨自袅。 映千顷霞光,乱翻晴昊。 可似前番,淡妆临水数枝袅。 层阑倚空缥缈。 凭高望不极,飞燕能到。 屧径遗钿,旗亭解佩,何处荒烟残照。 萧郎渐老。 记不起当时,冷香怀抱。 苦恨鹃声,劝侬归去好。 共4首 (词)清· 柳外轻盈,花间绰约,滕王图绘难真。 乍集閒庭,些些情意关人。 江郎自有生花笔,写蘧仙、一段丰神。 记当年、相见灵山,可是君身(建霞先数年于虎邱曾见之)。 罗浮我亦曾清梦,有落花万片,雨积如茵。 不似京华,污衣十丈缁尘。 殷勤欲问西王使,遍人间、何处宜春。 祇怜他、薄酒微熏,腻粉初匀。 (词)清· 灵鹊填河,惊乌绕树,秋来一样心期。 帘额风轻,金炉篆袅香微。 云楼雾幕参差起,黯瑶情、未许人知。 写银笺、四角中央,难寄离思。 凄凉茂草褰衣处,尽江河日暮,泪下连丝。 猛拍阑干,凭他蝶醒莺痴。 重阳萧索青芜国⑴,恁霜寒、篱菊能支。 莫教人、刬尽琼华,留映新眉。 (词)清· 燕幕回春,蛛檐罥絮,陌头认取新妆。 几日骊歌,馀声犹在雕梁。 回飙轻飐菱花影,有个人、宝瑟凄凉。 检红笺、细写相思,泪黯千行。 洛神赋后清才减,久低徊罗袜,想像明珰。 香界微闻,红楼隔雨相望。 重寻坏壁留题句,感潘郎、鬓已如霜。 祇宵来、千里云开,应共清光。 (词)清· 落叶浸愁,凉思警醉,衰杨恰似眉弯。 病起秋深,云烟一倍清孱。 凭栏冉冉斜阳下,有断魂、分付湖山。 乍超然、精爽飞扬,不似人间。 蓬莱清浅今何许,但歌残黄竹,信杳青鸾。 为问逋仙,孤山谁伴荒寒。 苧萝村下相逢地,想月娥、依约婵娟。 又高城、鼓角声催,策马孤还。 共5首 (词)清· 日上红蕖丽,霜前赤枣收。 莲汝在心头。 郎情休更冷、未经秋。 (词)清· 䰀鬌花安髻,玲珑镜织衣。 春暖蝶双飞。 才醒还复睡、下罗帷。 (词)清· 著雨花如绣,寻芳尔最忙。 夕阳影里自成双。 却醒是谁、春梦绕回廊。 曾向仙山住,休誇绮阁妆。 阿侬春倦懒癫狂。 且对兰蕤、消受一丝香。 (词)清· 铁鹿沈长锁,金蟾齧碎香。 荀令好儿郎。 缄情亲寄与、耳边珰。 (词)清· 豆荚⑴长萦荻,桐花未燥枝。 龙笛月中吹。 就中阿那意、许侬知。 ⑴ 按:本为挟,酌改。 共5首 (词)清· 佩环声杳。 日暮巴陵道。 眉样君山青未了。 一例湘娥缥缈。 当年夫婿英雄。 而今荒草吴宫。 休问香魂在否,年年点缀春风⑴。 (词)清· 画罗双凤。 素舸曾相送。 一夕梨云无好梦。 帘外月明如汞。 桃根桃叶谁怜。 江南好暮秋天。 赢得楼头指点,木兰可是郎船。 (词)清· 春人婀娜。 春恨吟难妥。 一缕醲香薰意可。 独倚云屏閒坐。 林间百种莺啼。 玉阶撩乱花飞。 生怕袜罗尘涴,黄昏深下犀帷。 (词)清· 沈思梦里。 一枕娇云腻。 似醉如矜眠又起。 的的可郎心意。 征衫别泪千行。 不浣为惜馀香。 夜夜相思无寐,罗帏况值初凉。 (词)清· 川流昼夜。 逝者如斯也。 才见日光飞野马。 旋已三商漏下。 纷纷瓮里醯鸡。 何如一枕希夷。 唤起岁寒松柏,吾将与尔同归。 共5首 (词)清· 千花百草寻常见。 绮楼别写芳华怨。 云影护瑶台。 碧桃千朵开。 画屏金凤舞,对对芝光吐。 凝照倍增妍。 佯矜未肯前。 (词)清· 帘波轻漾屏山悄。锦衾梦断闻啼鸟。 此际觉春寒。绣罗衣恁单。 幽兰凝露重。江远蘋花共。 愁极夜如年。静看炉上烟。 (词)清· 啼莺唤起罗衾梦。 柳丝无力春愁重。 晓枕困相思。 凭春说与伊。 语深良夜促,灯穗飘红粟。 回面泪偷弹。 此情郎忍看。 (词)清· 情深不惜明珰解。 泪珠还沁鲛绡在。 云袅翠翘低。 沈沈蕙思迷。 画桥秋色浅,落叶重门掩。 别久倍思量。 锦衾初夜长。 (词)清· 兰膏欲烬壶冰裂。 褰帷瞥见玲珑雪。 无奈夜深时。 含娇故起辞。 徐将环佩整,相并瓶花影。 敛黛镜光寒。 钗头玉凤单。 共5首 (词)清· 丙戌都中与汪莘莘伯联句之作,迄丙申秋,乃于汉口志仲鲁前辈书中得此故纸。词虽不工,录存之以记鸿爪。 天末春将老。 过清明、海棠开罢,柳绵吹少(道希)。 几日子规啼不住,枨触离人怀抱(汪兆铨莘伯)。 看一片、黏天芳草(道希)。 绿到平芜将尽处,又斜阳、云外青山绕。 空望远,长安道(莘伯)。 故人此际应西笑。 还念我、麻衣饮墨,缁尘扑帽(道希)。 十载词场供跌宕,赢得中年近了(莘伯)。 况岁晚、江湖潦倒。 哀竹豪丝苍生志,尽昂头、付与苏门啸。 龙气在,鸿飞杳(道希)。 (词)清· 把酒为君寿。 论世间、高名曼福,似君稀有。 但使雍容平进取,黑发便跻台斗。 况才力、渊涵地负。 默数吾乡谁健者,定琼琚、玉佩追欧九。 曾小试,掞天手。 周南留滞今非久。 却回头、天吴罔象,涛飞山走。 指点齐州烟点外,朱鸟回吟霜咮。 震大地、洪钟一吼。 唤醒市朝红紫梦,看东方、耿耿苍龙宿。 天莫醉,赐鹑首。 (词)清· 辽东归来鹤。 翔千仞、徘徊欲下,故乡城郭。 旷览山川方圆势,不道人民非昨。 便海水、尽成枯涸。 留取荆轲心一片,化虫沙、不羡钧天乐。 九州铁,铸今错。 平生尽有青松约。 好布被、横担楖栗,万山行脚。 阊阖无端长风起,吹老芳洲杜若。 抚剑脊、苔花漠漠。 吾与重华游玄圃,邅回车、日色崦嵫薄。 歌慷慨,南飞鹊。 (词)清· 别拟西洲曲。 有佳人、高楼窈窕,靓妆幽独。 楼上春云千万叠,楼底春波如縠。 梳洗罢、捲帘游目。 采采芙蓉愁日暮,又天涯、芳草江南绿。 看对对、文鸳浴。 侍儿料理裙腰幅。 道带围、近日宽尽,眉峰长蹙。 欲解明珰聊寄远,将解又还重束。 须不羡、陈娇金屋。 一霎长门辞翠辇,怨君王、已失苕华玉。 为此意,更踯躅。 (词)清· 髯也今殊健。 举世间、鸡虫得失,鱼龙曼衍。 尽付庄生齐物论,一例浮云舒捲。 任兰佩、多憎猘犬。 白眼看天苍苍耳,古今来、那许商高算。 问长夜,几时旦。 酒酣更喜纶巾岸。 记当日、军谋借箸,尚方请剑。 谁道神州陆沉后,还向江湖重见。 情不死、春蚕自茧。 黄竹歌成苍驭杳,怅天荒、地老瑶池宴。 斜日下,泪如霰。 共6首 (词)清· 天欲暮,旋觉白光寒。 银阙半空俄隐现,琼林万树各飞翻。 何处是三山。 行且止,茸帽据征鞍。 任是梅花开遍也,不曾春梦落人间。 诗思已阑珊。 (词)清· 游侠好,不愿执金吾。 宝瑟歌成三妇艳,银鎗舞急万人呼。 赌酒更摴蒱。 (词)清· 游侠好,纵猎玉骢骄。 金弹戏抛林外雀,珠弓曾射水中蛟。 千里极萧条。 (词)清· 游侠好,雄剑动星文。 易水行时虹贯日,扶馀王后气成云。 此局未输君。 (词)清· 游侠好,结客过邯郸。 孔雀罗裙擎玉碗,鹅儿锦帕覆雕鞍。 骑出万人看。 (词)清· 游侠好,远出不须粮。 偶忆蒲萄过大宛,閒寻芝草渡扶桑。 何处是他乡。 文廷式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号芸阁(一作云阁),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初以举人入京会试,即负才名,与王懿荣、张謇、曾之撰称“四大公车”。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读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支持光绪帝掌权,反对慈禧太后干预朝政。在甲午战争中严参李鸿章畏葸,并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思开风气,变法图强。后李鸿章授意御史杨崇伊劾其交通内监,被革职。戊戌政变发生,东走日本。返国后卒于乡。所学长于史部。工词,风格近苏、辛,雄健豪放,并多慨叹时政之作。有《纯常子枝语》、《云起轩词钞》、《文道希先生遗诗》、《补晋书艺文志》、《闻尘偶记》等。 ☚ 陈衍 郑文焯 ☛ 文廷式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芸阁(亦作云阁),晚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江西萍乡人。因其祖、父均在广东任职,廷式生于广东潮州,为陈澧入室弟子。光绪初,在广州将军长善幕中,与其嗣子志锐、侄志钧相友善。志锐、志钧,侍郎长叙子,光绪帝妃瑾妃、珍妃兄。或云二妃曾从文廷式“受学”。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九年典江南乡试。次年擢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廷式“博闻强记,文采斐蔚,年少掇高科,为天子侍从臣,有名,才气横溢。高睨大谈,不可一世”,“固奇杰非常人也”(陈三立《萍乡文氏四修族谱序》)。与王懿荣、张謇、曾之撰,号称“四大公车”。又与盛昱、黄绍箕、王仁堪等列名“清流”,与汪鸣銮、张謇等同称“翁(同龢)门六子”,为帝党重要人物。中日甲午战争,力主抗战,上疏参劾北洋大臣李鸿章“丧心误国”。次年,战败和谈,清廷一再退让,廷式上书直谏。光绪二十一年,助康有为倡立强学会。次年被革职,驱逐出京。戊戌政变后,出亡日本。二十六年夏回国,与容闳、唐才常等在上海张园召开“国会”。唐才常自立军在汉口起义失败,清廷再度下令“严拿”。此后数年,往来于萍乡、上海、南京、长沙,寄情诗酒,以佛学自遣。光绪三十年病故。廷式诗、词、文兼长。其词“涉猎百家”,“不尚苟同”。推重常州词派,而又不为所囿,能于浙、常两派之外独树一帜。“故其所作《云起轩词》,浑脱浏漓,有出尘之致。亦可谓出其馀事,足了千人者矣”(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卷一)。著有《云起轩词钞》、《云起轩诗录》、《纯常子枝语》、《闻尘偶记》、《志林》、《芗屑》、《罗霄山人醉语》等。今人赵铁寒编成《文芸阁先生全集》,在台湾出版。 ☚ 于齐庆 郑文焯 ☛ 文廷式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亦作道羲、道爔、道溪、道兮。号雲阁,亦作芸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匡庐山人等。江西萍乡人。祖文晟官广东惠州知府,父文星瑞官广东高廉兵备道。廷式生长于广东。年十七,师事陈澧,为菊坡精舍高材生。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应顺天乡试,中式第三名,才名渐著。孜孜研究西学,学习英语和德语,注意研究世界形势。光绪十二年,参加会试落第,但与王懿荣、张謇、曾之撰合称“四大公车”,名动公卿。光绪十六年,以一甲第二名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光绪十九年,充江南乡试同考官。次年,大考翰詹,德宗亲擢廷式为一等第一名,由翰林院编修升为侍讲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中日甲午战争起,主战,上疏弹劾李鸿章妥协误国,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光绪二十一年,参与创办强学会与强学书局,被视为帝党中坚。遇事敢言,为后党所忌恨。光绪二十二年,由李鸿章的姻亲御史杨崇伊上章弹劾,以遇事生风、语多狂妄、互相标榜,及与内监往来等罪名革职,逐回原籍。戊戌政变作,于康有为处查得文廷式致康信件,清廷密电江西巡抚缉拿,避匿湘潭。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应日本同文会之邀赴日,三月,返国。同年七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唐才常等发起的“中国国会”。自立军败,清廷再次下令缉拿。晚年寄情诗酒,以佛学自遣。光绪三十年八月病逝于萍乡。廷式诗词均不尚苟同,而欲自立门户,如其《论诗》七绝云,“洪炉自有陶钧术,怕看人间集字诗”,“莫宗李杜效钱郎,别调元人旧擅场”,要求做到“生面重开”。廷式以词名世,诗亦别具一格。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曰:“萍乡文芸阁廷式以词名一代,其词气王神流,得稼轩之髓,于晚清王半塘、郑叔问、朱古微、况蕙风四家外,别树一帜。平生与沈乙庵先生颇投契,尝问乙庵曰:余诗于古人奚似? 乙庵曰:君诗自具一种冲和之气,殊肖王摩诘。此意外人那得知,则亦以为似高青邱也。可谓名论。今按《雲起轩诗录》一卷,虽所存不多,卓然可传。”著有《雲起轩词抄》一卷、《文道希先生遗诗》一卷、《纯常子枝语》四十卷、《知过轩随笔》一卷、《闻尘偶记》、《补晋史艺文志》等。生平事迹见胡思敬《文廷式传》(《碑传集补》卷九)、汪叔子《文廷式》(《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四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版)、汪叔子编《文廷式集》附录《文廷式年表稿》、钱仲联《文廷式年谱》(载《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4辑)。 ☚ 陈衍 潘飞声 ☛ 文廷式 江西萍乡人。字道希,号芸阁,晚号纯常子。光绪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支持光绪掌权,反对慈禧干政。中日甲午战起,竭力主战,反对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与康有为、陈炽等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亟谋变法图强,受慈禧太后嫉视,被弹劾革职。1898年戊戌政变后,东渡日本。返国后卒于故乡。工诗词,擅史部,著有《云起轩词钞》、《纯常子枝语》、《补晋书艺文志》等。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号芝阁,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授编修。时以才学“誉噪市师”,与张謇、王懿荣、曾之撰并称“四大公车”。他反对慈禧太后干预朝政,支持光绪帝掌权。甲午战争起,劾李鸿章畏葸误国,主张抗战。认为《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祸国秧民,不可签订。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京与康有为等组织强学会,变法图强,议论时政。次年为御使杨崇伊弹劾,遂革职回籍,永不叙用。戊戌政变起,东渡日本。归国后卒于乡。著有《纯常子枝语》、《闻尘偶记》等。 文廷式 172 文廷式1856—1904近代词人。字道希,号芸阁,别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光绪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官侍读学士,知起居注,是帝党重要人物。甲午战争中,力主抗战,奏劾李鸿章畏葸懦怯,后又支持康有为等成立强学会,被参革职。戊戌年间,鼓吹“君民共主”,倾向维新,政变后遭通缉,一度亡命日本。归国后流落江南,卒于乡。其词多伤时忧世,感情深挚,词风豪放,但也有婉丽之作,在近代词坛独树一帜。著有《云起轩词钞》、《云起轩文录》、《文道希先生遗诗》、《闻尘偶记》、《纯常子枝语》等。 ☚ 范当世 刘鹗 ☛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号芸阁,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授编修。时以才学“誉噪市师”。他反对慈禧太后干预朝政。甲午战争起,劾李鸿章,主张抗战。认为《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祸国秧民,不可签订。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京与康有为等组织强学会,变法图强。次年为御史杨崇伊弹劾,遂革职回籍。著有《纯常子枝语》、《闻尘偶记》等。 文廷式1856~1904Wen Tingshimodern scholar and lyric writer. Works: A Collection of Wen Tingshi,etc. 文廷式1856—1904清末维新派。字道希,号芸阁,又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 授编修。光绪帝超授翰林院侍读学士。因扶助光绪帝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为慈禧所嫉恨,被参革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上海参加自立会。后东走日本。著有《纯常子枝语》、《补晋书艺文志》、《闻尘偶记》、《云起轩诗钞》、《文道希先生遗诗》等。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一作道爔,号云阁,一作芸阁,晚号纯常子。清末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极负才名。光绪二十年(1894)由翰林院编修授侍读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中日甲午战争时主战甚力,曾上折参劾李鸿章畏葸避战,挟夷自重;战后又极力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次年与康有为等在北京发起成立强学会,赞助维新变法,遭到慈禧太后嫉视。二十二年初被革职,永不叙用。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二十六年归国,卒于乡里。能诗善词。有《云起轩词钞》、《文道希先生遗诗》、《补晋书艺文志》、《闻尘偶记》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