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级民族自治地方。成立于1958年4月1日。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与越南接壤。州政府驻文山县,辖八个县,总面积32239平方公里。居民有壮、苗、汉、彝、瑶、回等民族,总人口3033300人。地属云贵高原南部,海拔1500-2000米。多石灰岩地形。南盘江横贯北境,右江上源西洋江发源于东部。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光照条件好,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给农牧业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农产有稻、玉米、棉花、甘蔗、茶叶、油茶、油桐及多种水果。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特产八角茴香、三七、蛤蚧等。全州的工业在解放后有了很大发展,交通运输也基本形成了州与县、干线与支线交错纵横的公路交通网。商业、文化教育事业也发展很快。在州内起伏连绵的山川之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的有煤、铁、铜、铝、锑、银等十余种。砚山县斗南锰矿为大型优质锰矿床,储量之多和优质矿比例之高是较少的。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4月1日建立。在云南东南部,东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与越南接壤。自治州人民政府驻文山县。汉属益州郡和牂柯郡,宋为特磨道,元为广南西路宣抚司及强现三部,明为广南府及教化三部长官司, 清改教化三部为开化府。辖八个县(1984年6月)。居民有壮、苗、汉、彝、瑶、回等民族。地属云贵高原南部,海拔1,500—2,000米。多石灰岩地形。南盘江横贯北境,右江上源西洋江导源于东部。农产有稻、玉米、棉花、甘蔗、茶叶、茶油、桐油及多种水果。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特产八角茴香、三七、蛤蚧等。矿产有煤、铁、锡、钨、锰等。解放后,建有电力、化肥、农具制造、煤炭、制糖、造纸、制药等工业。公路比较发达,农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1958年4月1日成立,州首府驻文山县。辖8个县,总面积3.15万km2,居住着壮、汉、苗、彝、瑶、回、傣、白、蒙古、仡佬、布依等11个民族,总人口为323.97万(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3.20万,占总人口的56.55%。境内海拔1500~2000m,农产品主要有水稻、玉米、棉花、甘蔗、油茶、桐油等8大类,特产主要有八角、茴香、三七、蛤蚧等4种,矿产有煤、铁、铜、铝、锑、银等10余种。2000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70.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2.17亿元;粮食总产量1030937t,人均粮产量318kg,农民人均纯收入930元;地方财政收入36666万元。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3.5亿元。公路通车里程6426公里。全州有小学2459所,中学131所,中专1所,大专1所。卫生医疗机构187个,病床位3895张。广播覆盖率82.5%,电视覆盖率84%。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滇东南,南与越南接壤,东与广西交界。总面积31456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属云岭山系余脉,有六诏山、结露山、老君山、蒙山等。河流分属红河、珠江水系,有南盘江、西洋江、南溪河、盘龙河、畴阳河等。境内最高处为薄竹山,海拔2991米,最低点在盘龙河下游麻栗坡天保口岸,海拔107米。文山州内生物、矿产、水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盛产三七、烤烟、辣椒、八角、苹果等农特产品。 ☚ 玉溪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