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书管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书管理

文书管理

1.文书的含义
文书是指单位或个人在工作活动中所制发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字材料。它包括私人文书和公务文书。私人文书是指个人活动中形成,归个人所有的文字材料。如私人信件、日记、自传、家谱、著作手稿、回忆录及房契、地契等。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指政党和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经过一定处理程序所形成的书面文字材料。这里研究的主要是公务文书,着重研究公务文书的特点、作用、种类、格式等。
2.公务文书的特点
(1)政策性。政府机关的文书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体现,各个部门的机关文书是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制定的,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各个部门工作的体现,其内容势必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2)权威性。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制定的。它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代表制发机关的意志、态度和意见,体现制发机关所具有的法定权威,因而它具有权威性。有关单位和群众必须遵行。如国家颁布的命令、规定、指示,不可违反,违反者要受行政处分,禁必止,令必行,不可含糊。对于指示和决定,下级机关和有关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对于请示,上级领导机关要做出答复等。
(3)规范性。各类机关制发的各种公文,从写作体裁、内容结构,到页面安排都有惯用的格式。在不同时期,国家对公文的种类、名称、用法、用纸规格、书写编排、装订办法,都有统一的规定。国家还规定公文制定和处理的一定程序和手续,以保证公文的标准化、规范化。如“中共中央文件”字样,它开头部分行文部分之间惯用红线横条,中间印有五角红星。
(4)现实性。公文必须具有现实的效用,每件公文都是为现实工作需要而制发。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体现了公文的针对性和时间性。公文一经贯彻执行,该项现实工作完成后,公文本身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3.公文的作用
(1)法规作用。各种法规是以公务文书的形式制定和发布的。这就使发布法规的公务文书具备了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2)领导和指导作用。上级机关经常通过制发公务文书来传达工作部署、意见和决策,要求所属单位遵照执行。如指示、指令、意见、计划、批复等,对下级党政机关、企业单位的工作有着领导和指导作用。
(3)公务联系作用。公务文书是单位之间协商、联系工作的书面手段。如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出命令、指示、传达意图,促使下级单位贯彻执行;下级单位向上级机关提出报告、请示,反映情况、要求,以便上级了解下情,给予指示和答复;同级机关相互之间发函或抄送文件,以互相了解情况和协调有关工作。公务文书在上下级之间、地区之间、机关单位之间起着公务联系作用。
(4)凭证作用。有些公务联系的文件可以作为机关、单位之间工作、生产关联的凭证。如协议、合同、会议记录、纪要、大事记、证明信、介绍信和各种证件、调查报告等,可作为考察工作,证明某种情况或某种身份,以及研究历史和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凭证。
4.公务文书管理的基本要求
公务文书管理是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公文管理,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规范公文种类。1987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正式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有10类15种:
命令(令)、指令。发布重要法规,采取重大的强制性行政措施,任免、嘉奖和惩戒有关人员,用“命令”、“令”;发布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指示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措施或要求,用“指令”。
决定、决议。对某些问题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用“决定”;经过会议讨论通过,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用“决议”。
指示。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用“指示”。
布告、公告、通告。对人民群众公布应当遵守的事项,用“布告”; 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用“公告”;在一定范围内,对人民群众或者机关团体公布应当遵守需要知道的事项,用“通告”。
通知。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者需要知道的事项,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用“通知”。
通报。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机关知道的事项,用“通报”。
报告、请示。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用“报告”;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的批准,用“请示”。
批复。答复请示事项,用“批复”。
函。机关之间互相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等,用“函”。
会议纪要。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和个人共同遵守、执行的用“会议纪要”。
(2)统一公文格式。公文格式一般包括:公文标题、公文编号、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时间、印章、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等。
公文标题。一般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公文名称三方面内容。《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其中“中共中央”是发文机关; “整党”是公文事由; “决定”是公文名称。有的公文根据实际情况也可省略以上三方面中的某一部分。
公文编号。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三部分。如“国办发[89] 9号”文件中,“国发办”是发文机关的代字; “[89]是发文年号”; “9号”是文件顺序号码。几个机关的联合发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公文编号。
正文。正文是公文的主体,是反映文件具体内容的部分。它要求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化,文字简洁。报告和请示应做到一文一事。
附件。它是补充说明正文的参考材料。带有附件的公文,应在正文之后注明附件的名称件数。
发文机关。发文机关应使用机关全称或通用的简称。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应将主动承办机关排在前。
发文时间。公文的发文日期写在文件末尾签署下边。日期要写明具体的年、月、日,一律用汉字。发文时间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命令、指示和重要通知等文件,以签发日期为准;法规性文件以批准日期为准;会议通过的文件以通过日期为准。
印章。公文一律加盖印章,印章的位置在文件末尾和年月日中间。
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属于秘密公文分别注明“绝密”、“机密”、“秘密”;属于紧急公文应分别注明“特急”、“急”。
(3)注意行文关系。各级国家机关,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都有固定的行文关系,不得打乱。一般来说,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有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种形式。下行文是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命令、指示、批复、布告等;上行文是垂直的领导系统中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的行文,如报告、请示等;平行文是平行机关之间或相互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公函、某些通知等。
(4)符合公文处理要求。公文处理的要求是准确、迅速、保密。准确,是公文处理的质量要求。在公文的草拟和审核中,准确是第一位的要求,从内容到用词都要严格把关,保证不出差错;迅速,是公文处理的时效要求。公文处理工作必须讲究时效,特别是急件,一刻也不能拖延,一般公文,也应抓紧时间及时处理;保密,是指做好保密工作,凡经手的绝密、机密或秘密的文件、材料,不泄露,不遗失。
(5)遵循公文处理程序。公文的处理程序,通常称为公文制度,一般分为收文处理程序和发文处理程序。
收文的处理程序一般包括签收、拆封、登记、拟办、批办、分发、传阅、承办、催办、办复等环节。
签收。对于有投递单的文件,要核准投递单上的件数与实际收到的件数是否相符,收件单位是否对上号。核准后,在投递单或回执上签收或加盖印章。
拆封。拆封应注意保密和保持文件完好。接收文件人员应区别不同情况送交拆封人拆封;有标明某人收的文件,交由本人拆;没有标明具体拆封者的,由机关指定人员拆封。文件拆封应在办公室,不允许在公众场所或家中进行。
登记。收到公文要登记,登记内容一般包括:行文时间、来文机关、来文编号、来文标题、份数、密级、领导批示、办理情况、存档、备注。
拟办。是指行政机关办公部门的领导人对收文阅读后,提出处理意见。
批办。是指有关机关报领导人就拟办事项请示,提出处理意见。
分发。是指文件收发员在接到领导人的批文后,应及时送达承办单位。
传阅。是指机关领导人对上级来文要及时阅读和批示。
承办。是指公文在每个单位收到领导人的批文后,要立即认真研究文件内容和批办意见,提出具体的承办意见,迅速办理。
催办。是指办公室工作人员或单位主管人员对承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以防止工作的延误和积压。
办复。是指文件承办完毕后,对来文单位或个人做出答复。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提高办事效率。
发文的处理程序一般包括拟稿、会签、审核、签发、编号、登记、缮印、盖章、发出、询办等环节。
拟稿。凡是打算通过发文处理的事项,都要首先拟稿。拟稿由部门领导人亲自或指定专人负责。草拟公文应注意:要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令及有关规定;情况要真实,观点要鲜明,条理要清楚,文字要精炼,标点符号要正确;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准确;时间要写具体的年月日;数字除公文编号、统计表、计划表、序号、专用术语和其他要用阿拉伯数字之外,通常用汉字书写;引用的公文要写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编号和发文时间;请示、报告的公文,应一文一事,不要一文多事。
会签。公文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的职权范围时,应在草拟公文过程中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并送有关部门按一定程序签署意见和盖上印章。
审核。公文稿拟定后,在送领导人签发之前,应由机关的办公厅(室)认真做好审核工作。审核重点是:是否需要行文,公文内容、文字表达、名称使用、格式等是否符合规定。
签发。经审核的公文稿,由机关负责人签发。
编号和登记。机关文件管理员对发出的文件要分类编号,并对已签发的公文和印发的公文和印发文件的份数进行登记。
缮印。经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公文,由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打印或印制。
盖章。公文必须盖上机关单位的印章才有效。
发出。根据文件机密程度、类别、分发范围,装封发出。
询办请示性或协商性的公文,发出时必须在发放登记簿上注明“待复”标记。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见复信时,可通过一定方式向所送机关询问办理情况,避免久拖不决。
(6)严格控制公文数量,提高公文质量。各级行政机关必须克服滥发文件的现象,建立严格的公文审批制度,控制公文的发放量。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不发,在报刊上能公开发表的文件不发。非要发的公文必须把好质量关,切实提高公文质量。

☚ 会议管理   档案管理 ☛
000043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