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数术记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数术记遗

 《数术记遗》是中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卷首题“汉徐岳撰,北周汉中郡守、前司隶、臣甄鸾注”。徐岳,东汉末东莱(今山东省莱州市、龙口市一带)人,史书记载他注过《九章算术》,今不传,是当时知名数学家,然未有撰《数术记遗》的记载。清戴震以书中自称“于太山见刘会稽”,得转述刘传于天目山隐者之数术,又考得刘洪“官会稽后未尝家居,不得言于太山见之。且洪在会稽乃官都尉,其为太守实在丹阳,而以为官会稽,错误殊甚”,否定徐岳为其作者,而以为是唐人的伪托之。近人钱宝琮又以书中有“未识刹那之赊促,安知麻姑之桑田”之语,加强戴震的论点。钱宝琮不同意此书系唐初人伪托的看法,认为系北周甄鸾自撰自注,依托徐岳的伪书。此书在唐作为算学馆学生的兼习读物,明算科考试帖读之一。南宋鲍澣之在杭州七宝山宁寿观发现一抄本,于嘉定六年(1213)与其他算经一道刊刻。今存一孤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80年,文物出版社影印,收入《宋刻算经六种》。此书在明末又先后被翻刻,收入《秘册汇函丛书》、《津逮秘书》。清乾隆中修《四库全书》,戴震以明刻本为底本略加校勘,收入子部天文算法类,并由孔继涵刻入微波榭《算经十书》,作为附录。清代尚有《学津讨原》、《槐庐丛书》、《古今算学丛书》诸本,皆以明刻或孔刻为底本。近人钱宝琮重加校勘,作为《算经十书》之附录(中华书局,1963)。
 甄鸾,字叔遵,北周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天文学家,数学家。6世纪在世,崇奉佛教。史籍记载他撰注算经极多,《算经十书》中除《缀术》及后出的《缉古算术》外,都有他撰注的记载。其中《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系甄鸾所撰,《周髀算经》有他的注,传本《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没有他的注。又撰《三等数》、《甄鸾算术》等,已失传。还曾造《天和历》及许多天文历法著作。
 本书共1卷记载了万、亿、兆、经、姟等大数的三种进法:下数为十进、十万曰亿、十亿曰兆,…;中数为万万进,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上数为“数穷则变”,万万曰亿,亿亿曰兆,…。甄鸾认为中数较为便利。本书主要部分记载了14种记数法。第一种“积算”即当时普遍使用的算筹记数法。甄鸾谓算筹“长四寸,以效四时,方三分,以象三才”,比出土的东汉算筹还长,显系为附令某些说教而不顾事实。珠算以珠代筹,虽不同于元明之后的珠算,然开其先河似无可疑。其余12种记数法是太乙、两仪、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运筹、了知、成数、把头、龟算、计数,除最后一种是心算,实际上不用记数法外,其余诸记法,可以看作人们简化计数法的尝试,然由于大都脱离实际,反不如筹算简便,不可能得到推广。
数术记遗

208 数术记遗

汉徐岳著,北周甄鸾注(一说甄鸾伪托徐岳所作)。《缀术》失传后,此书刻入算经十书。主要内容是大数进位和记数法。“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十等,即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十个大数名称。“三等者为上、中、下也”,是指大数的三种进位制。“下数者,十十变之”,“中数者,万万变之”,“上数者,数穷则变。”书中还列举了14种算法:积算、太乙、两仪、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运筹、了知、成数、把头、龟算、珠算、计数。其中“珠算”一词首次出现,与后世珠算是否有关,尚待考。

☚ 五经算术   缉古算经 ☛

数术记遗

一卷。汉徐岳(生卒年不详)撰,北周甄鸾注。徐岳字公河,东莱(今山东莱州)人。受历学于汉灵帝 (168—188年) 时会稽东都尉刘洪,刘又引天目先生之语,徐岳为成《数术记遗》 一卷,还著有《九章算术注》二卷。从书中用语与当时历史不符可知,《数术记遗》是后人托徐岳之名的伪作。该书内容简略,文字短少,主要讨论大数进法和记数方法。书中主张大数记法以万进制最便利。在记数方法中列举了十四种不同的记法。第一种是“积算”,即算筹记数;第十四种是“计数: 既舍数术,宜从心计”,根本用不着记数法。其他十二种是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和珠算,这些方法或用着色的珠,以其位置表示各位数字,或用少数特制的筹,以其方向表示各位数字,这些杜撰的方法目的在于简化记数法。全书内容浅陋,多有神秘色彩且不切实际,并无多大价值。唐代明算科考试以该书为“帖读”之本,考生必须熟读,故得以流传于后世。十三世纪宋朝人刊刻“十部算经”时,祖冲之《缀术》已佚,故以《数术记遗》充数,于是成为现传本《算经十书》之一;后又收入《四库全书》。该书版本有南宋鲍浣之刻本,现存北大图书馆;明万历中胡震亨刻 《秘册汇函丛书》收入; 常熟毛晋的 《津逮秘书》本;《四库》本;孔氏微波榭本;《学津讨原》本;《槐庐丛书》本;《古今算学丛书》本;《万有文库》本和1963年中华书局钱宝琮校点 《算经十书》本。

数术记遗

科技类著作。东汉徐岳撰,北周甄鸾注,一卷。一说唐人伪托。《隋书·经籍志》未录,《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著录一卷。今存。最早的刊本是宋元丰七年(1084)本,另有《秘册汇函》、《津逮秘书》、《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篇》本等。内容记载从先秦至秦汉时的记数法十四种,即积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珠算、计算。积算,就是古代的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和珠算,都是利用刻板横分几道,中置游珠,来去其间,太乙算用一珠,两仪算用色珠两个,三才算用色珠三个,移易珠的位置,按珠色辨别数之大小,珠算与今通行的算盘相似;八卦算、九宫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都是用常筹,或特制的色筹,看筹所指定的地位方向,定数之大小;五行算,就是用五种色的筹来作运算;运筹算,就是专门根据筹的尺寸,以定算数;计算,就是心算。然所述记数法十四种,多半依附五行学说,有些可以应用,有些则无实用价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