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敦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敦诚

敦诚1734—1791

字敬亭,号松堂,别号闲慵子,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六世孙,敦敏之弟。自谓“洎长,不乐荣进,缘家贫亲老,出捧一檄”。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曾榷山海关税务,不久即告归,归则“常经旬不出,不得已而遇吊丧问疾事,出。 或良友以酒食相招,既乐与其人谈,又朵颐其𫘪啜,亦出。出必醉,醉必纵谈。然谈不及岩廊,不为月旦,亦不说鬼”(见《闲慵子传》)。可见其为人。其诗多题赠唱和,描写四时风光之作,一些篇章中摅写了其宗室身份带来的约束拘羁,如其《题枯林系蹇图》云:“忍使羁縻老此生,东家俯首一长鸣。阿谁为解青丝络,风雪教他自在行。”与《红楼梦》作者交好,诗中保留许多与曹雪芹往来和赠酬之作,如《寄怀曹雪芹(霑)》、《佩刀质酒歌》等。其诗以七古为最佳,学苏轼、韩愈豪迈奔放。著有《四松堂集》四卷,其中诗二卷、文二卷。另有《鹪鹩庵笔尘》一卷(八十一则)。其生平事迹见敦敏撰《敬亭小传》(收入《四松堂集》)。

☚ 吴骞   李调元 ☛

敦诚1734—1791

字敬亭,号松堂。清代满族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之五世孙。因阿济格以事被赐自尽,故子孙亦不显贵。敦诚为敦敏弟,出继于从堂叔宁仁为嗣。少时兄弟同学于右翼宗学,约于此时与曹雪芹相识成为挚友。乾隆二十年参加宗学岁试,列优等。从父至山海关任税务官。后父被革职,随父回京。乾隆三十一年始得补宗人府笔帖式,不久改太庙献爵。母死后绝意仕进,闭门以诗酒自娱。著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尘》,撰《琵琶行传奇》一折等。
索引:敦诚,敬亭,松堂;鹪鹩庵、四松堂。

《敦诚》

敦诚(1734—1792),字敬亭,号松堂,敦敏之弟。5岁入家塾,11岁进右翼宗学读书,并在此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结为知己。22岁在宗学考试中名列优等,以宗人府笔帖式记名。24岁,与兄敦敏一起随父宦山海关,在喜峰口松亭关管税务。26岁,与兄随父返京,闲居西郊。33岁补宗人府笔帖式,旋授太庙献爵。40岁丁母忧,卒年59岁。与敦敏、永忠、曹雪芹等人多有唱和。他的《四松堂集》(或《四松堂诗集》) 卷一至卷二为诗,卷三至卷四为文,卷五为《鹪鹩庵笔麈》,嘉庆元年刊。书首有纪昀序,敦敏撰《小传》一篇。此集中有关曹雪芹的几首诗,为“红学”家所重视,具有史料价值。其诗爽朗清和,有不少佳作。他还善度曲,撰有《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有几十家题跋,曹雪芹题句有:“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敦敏有《题敬序〈琵琶行填词〉后二首》 (见《懋斋诗钞》)。《八旗艺文编目》 尚注录有敦诚的 《鹪鹩庵杂诗》,不知是否即此集别本,今未见。

敦诚1733—1791

清文人。宗室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子,敦敏之弟。满族。姓爱新觉罗。字敬亭,别号松堂。乾隆二十年(1755)宗学岁试考入优等,补宗人府笔帖式。三十一年授太庙献爵。在宗室文人中,诗作声誉颇高。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为挚友。著有《四松堂诗文集》、《鹪鹩庵笔麈》。

敦诚1734~1791Dun Cheng

poet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Songtang,meaning pine tree hall. Works: A Collection of Four Pine Trees Hall,etc.

敦诚1733—1799

清代文人。字敬亭,别号松堂。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次子。文人敦敏弟。因先祖阿济格争夺皇位赐死,家势败落。乾隆二十年(1755),虽以宗学岁试考入优等,补宗人府笔帖式,三十一年(1766)授太庙献爵,在宗室文人中诗作也颇有声誉,但家境贫困,生活潦倒,诗多悲慨忧愤之语,把大好金秋亦书作“病窗友骨如羁世,卧听中霄风雨劣”;“白杨声里坐,不寐感平生”。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为挚友。著有《四松堂诗文集》、《鹪鹩巷笔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