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敦煌莫高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敦煌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县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有1000多个洞窟(现在还保存着492个)所以又称“千佛洞”。这些洞窟分布在长约2公里的岩壁上,上下三层,像蜂房一样排列着,远看又像个大村落。莫高窟开凿于东晋(一说西晋),此后历朝开凿不断,直至元代。以隋唐时期为开凿的高潮。洞窟中保存下来的有2400多个,其中唐代的塑像就有670多个。另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小佛。佛像中最高大的33米,最矮小的仅十几厘米。洞窟中四壁的壁画现存有约45 000多平方米。壁画的内容,主要描绘的是佛教故事。隋代以前的北朝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隋、唐时期和隋唐以后的壁画,多以经变题材为主,而且也绘出了出钱修造洞窟供养人的画像,以及劳动者耕种、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贵族官吏享乐、观看歌舞的场面。这些壁画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状况的直观材料。莫高窟中还藏有大量古代佛经、书画和其他珍贵文物。由于清朝政府腐败,英、法、俄、日等国的文物掠夺者接踵而至,大量佛像、壁画及文物被盗,使莫高窟遭到严重破坏。1943年才设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进行修复、保管及研究工作。解放后,改名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莫高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Dunhuang mogaoku

亦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的鸣沙山断崖上。南北长约两公里, 是我国规模最大, 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据唐朝圣历元年 (698) 《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当时有位乐僔和尚来到鸣沙山下, 造窟一龛。随后又有法良大师在乐僔窟龛旁继续开窟营建。此后历经北朝、隋、唐、宋、元各代,在近千年的时间内连续不断地在这里开窟千余。现在洞窟492个, 其中尤以唐窟最多,最为精彩。最大洞窟高40米,30米见方,而小窟还不足1尺。塑像2000多身,窟中最大的佛像高33米,小的仅有几厘米。造像全部是泥质彩塑,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位置,两则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佛的庄严、迦叶的宁静、阿难的精明、菩萨的妩媚、天王力士的威武有力,充分显示了塑像技艺的高超。莫高窟艺术以壁画为主,现存壁画4500多平方米,其题材以佛教故事为主,有佛像、佛经故事、古代神话、供养人、装饰图案等。如《设头罗健变鱼救灾民》、《太子乘象入胎》等生动地描绘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降生前舍身行善和他的生平故事。在历代壁画中的本生故事画和大幅经变画中,也穿插有关人民生活写照的画面。如行船、走马、耕种、收割等都是人民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劳动情景。第323窟壁画中就有对“纤夫”的描绘,古代画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刻画了两个弯腰驼背、肩负重担的劳动者形象。

迦叶菩萨天王像敦煌45窟(盛唐)

☚ 赵州桥   吐鲁番文书 ☛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上。据唐武则天圣历二年(698年)李怀重修莫高窟碑载,前秦建元二年 (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僧乐樽已在鸣沙山开始凿窟造像。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存有四百九十二窟,其中北朝三十二窟,隋代一百一十窟,唐朝一百九十九窟,五代三十二窟,宋朝一百零三窟,西夏有三窟,元代为八窟,清代只有五窟。窟内皆有壁画,面积约四万五千平方米。壁画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房屋建设、音乐舞蹈、姻丧嫁娶等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闪耀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对于古代的城垣、广场、宫殿、寺庙、塔台、亭阁、街市、店铺、民居、园林、桥梁等,也有生动的描绘,反映出古典建筑的平面布置、结构特征、处理手法和作风格调。最有建筑史料价值的是六十一窟中一幅长十三点五米、高五米的《五台山图》,此幅图像不仅反映了从太原经五台到镇州的山川地理,形胜习俗,而且画有大大小小、各型各类的建筑立体图像一百七十多处。这些宝贵的画面,构成了一部自北魏至元代的、系统而形象的中国建筑史。

敦煌莫高窟

☚ 佛光寺大殿   云冈石窟 ☛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Dunhuang muogaoku

我国著名的古代佛教艺术石窟之一。座落在敦煌东南40里的鸣沙山东麓,历代所开洞窟共1 000多个,故俗称千佛洞。现存洞窟490余座,上下排列为三、四层,分布在约两公里长的岩壁上。南北朝时,佛教得到统治者提倡广泛流传,开窟塑佛等活动发展起来。有记载说前秦建元二年(366)乐僔和尚途经敦煌城东南三危山时,山顶上红色岩石反射着落日的余辉,仿佛整个山峰在放射光芒,乐僔认为自己看到了圣地佛光,便开始招募工匠在三危山对面岩壁上开凿石窟,以后千余年里人们不断在这里开窟,隋唐时达到高潮,现存洞窟三分之二以上是隋唐两代开凿的。形态生动的佛象、菩萨、天王、力士;绚丽纷繁布满四壁的绘画,型制不同的石窟都展示了不同时代石窟艺术的不同风格和发展变化,莫高窟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宝库之一。1900年著名的“藏经洞”被发现,收藏有自晋到宋近十个朝代的大量经籍文书等珍贵文物3万余件。这些珍贵文物被英、法、俄等帝国主义分子大量盗取,流散世界各地,劫余部分现存北京图书馆。

敦煌泥塑

☚ 唐三彩   唐长安 ☛

敦煌莫高窟

中国佛教三大石窟寺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根据唐《李君修佛龛碑》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西游到此的乐傅和尚首凿洞窟,法良禅师续凿。此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及元代相继建造,形成规模巨大的石窟群,至明代荒废。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有“千佛寺”之称。在莫高窟南区近千米长的断崖上,已编洞窟492个,留存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多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
根据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题材及艺术风格的特点和变化,将窟群分为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4个大的发展时期。
北朝时期 现存北朝洞窟36个,洞窟形制有主室两侧凿有小禅窟的禅窟,窟室平面呈长方形,中心凿出方形塔柱、柱体四面开龛塑像的“中心柱窟”和窟平面呈方形,顶部呈覆斗状的“覆斗顶窟”。造像题材,主像多为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还有少量的释迦、多宝佛并坐像。主像两侧多有2胁侍菩萨。北周时,主像两侧增加2弟子,形成1佛2弟子2菩萨组合。窟顶及四壁除影塑千佛外,满绘壁画,内容主要有反映释迦牟尼佛降生、出游四门、降魔、初转法轮等片断的佛传故事及反映佛前生乐善好施的本生故事。如尸毗王割肉贸鸽、萨埵那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须达拏太子施舍、善事太子入海求宝等。另外常见的还有因缘故事。如沙弥守戒自杀、五百盲贼成佛、须摩提女请佛等。这类故事构图,除方形或长方形单幅式外,多为横卷连环画的形式。从美学角度看北朝造像注重内在精神的刻画,忽视形貌的修饰,用简练、单纯的雕刻语言,勾勒出含蓄的外形,以清癯秀隽的容貌,表达智慧和沉思,以飘逸潇洒的线条,表达超脱的风度,这是北朝佛教重视禅行的反映。
隋唐时期 莫高窟的全盛时期。存有洞窟300多个,占莫高窟总数的60%以上。洞窟形制主要为平面呈方形的覆斗顶窟,窟后壁及左右两壁多建有坛,坛上置塑像。主像常见的有释迦牟尼、弥勒、阿弥陀佛。此外还有7佛、供养菩萨和高僧像。常见组合,隋代多为1佛2弟子2菩萨或1佛2弟子4菩萨。唐代多为1佛2弟子2菩萨2天王,或增加2力士的1铺7身或1铺9身组合。壁画除沿用原有一些题材外,新流行经变画,隋代主要有西方净土变、弥勒经变、维摩诘经变、东方药师变、法华经变等。唐代经变画,前期常见的内容有观无量寿经变、阿弥陀经变、东方药师变、弥勒经变、维摩诘经变、法华经变等以反映往生净土的愿望。后期增加了金刚经变、金光明经变、华严经变、椤伽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劳度叉斗圣等,是唐代后期佛教宗派林立的反映。与经变画相配合的还有佛教感应故事画、瑞像图及历史人物画。密宗的如意轮观音、不空羂索观音等题材也在壁画中出现。值得提出的是第一百五十六窟的张议潮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以横幅长卷式绘出张议潮和夫人在仪仗、音乐、舞蹈、随从护卫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出行的场面,开创了莫高窟在佛窟内绘制为个人歌功颂德壁画的先例。
隋代塑像,面型方圆,五官扁平,表情呆滞,显得有形无神。上身较长,下身较短。唐代造像形体高大,如建于武周延载二年(695年)的第九十六窟“北大像”,高33米。开元年间的第一百三十窟“南大像”,高26米。唐大历十一年(776年)李大宾营造的第一百四十八窟,主尊涅槃像也达15米。造像面部方圆饱满,表情温和艳丽,体态丰满,线条优美,装饰简洁,薄衣透体,衣褶为曲线形,呈水波之状,具有飘动之感。达到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特别是第一百四十八窟的涅槃像,面相慈祥,鼻翼微张,安然如入梦境。以梦喻涅槃,是东方梦之艺术的杰作。
五代、宋时期 这一时期是曹议金家族控制敦煌时期,开凿洞窟近100个。窟形平面多为方形,窟室中部建坛,坛上置塑像。造像题材和壁画题材多沿袭唐代。仅第六十一窟主像为文殊菩萨。引人注目的是第六十一窟西壁所绘的五台山图,高5米,长13.5米,通贯全壁。图中描绘了河北道镇州经五台山至太原数百里以内的山川地形和城镇。画面上城廓、寺庙、桥梁、亭阁、店铺、草庐等建筑170多处,各种人物活动其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立体感。
西夏、元时期 这一时期,莫高窟开凿重修活动一直未断。西夏时期,多改建旧窟,改塑或妆銮前代塑像。壁画新题材很少,整体构图和人物形像过于程式化,显得呆滞无神。第四百六十五窟和第三窟是元代作品。第四百六十五窟顶部和四壁满布密宗曼荼罗和明王像,带有浓郁的藏画风格,有可能是西藏匠师绘制的。建于元至正年间的第三窟,壁画内容以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为主,用兰叶描绘和折芦描表现衣纹和飘带的转折顿措,线描技巧造诣颇高。重绘于第六十一窟甬道两壁的西夏末、元朝初的炽盛光佛和黄道十二宫星象图,是莫高窟壁画中罕见的题材。
莫高窟是一处集佛教建筑、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石窟中还珍藏有大量的佛教经典和儒家、道家的经籍,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发现,遗书总数约4万多件。此外,还有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景象的历史文物。近代以来,窟中的雕塑艺术品、历史文物遭到帝国主义学者的疯狂掠夺和破坏,大量珍贵艺术品被盗走。1944年,莫高窟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初步的修复、保护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极其重视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1950年改敦煌艺术研究所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61年确定其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