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寺学
唐宋时期敦煌一些较大寺院多自设 “三学院”,以教授经、律、论,兼授其他文章。如《大蕃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公修功德记》(P.4638 )载,僧离缠为“沙州释门三学都法律”。敦煌遗书中还屡见“三学教授”、“释门义学都法师”之类的僧衔。当时敦煌寺学计有: 莲台寺学、金光明寺学、龙兴寺学、灵图寺学、显德寺学、永安寺学、大云寺学、三界寺学、净土寺学等。寺学亦收俗家弟子。如《孝经》 (S.0707)题记: “同光三年(925)乙酉岁十月□日三界寺学仕郎郎君曹元深写记”。曹元深后任归义军节度使。《李陵苏武往返书》 (P.3692)末题: “壬午年二月二十五日金光明寺学郎索富通书记之耳。”索富通后任归义军内亲从都头知都鹰坊使。寺学学生课本,除上述《孝经》等外,见于遗书题记的尚有《开蒙要训》 (P.3189)、《太公家教》(S.1163)、《百行章》 (P.2808)、《珠玉钞》 (P.3649)、《孔子项讬相问书》 (S.0395 )、《论语》 (P.2618)《诗经》 (P.2570)、《王梵志诗》 (S.0778)、《秦妇吟》 (P.3381)、《燕子赋》 (S.0214)、《目连变文》 (S.261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