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白蚁reticular-winged subterranean ter-mites为害果茶林木的土木两栖性白蚁。等翅目,鼻白蚁科。是中国白蚁最大的一个属。为害较大的种有黄肢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和黑胸散白蚁。 黄肢散白蚁 学名 Reticulitermes flaviceps(Oshima)。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浙江、台湾、江苏和湖南诸省。为害接近地面的木材,树木和竹篱笆;蛀蚀玉米、乌桕、垂柳、枫杨、香樟、茶树、无患子、板栗、毛竹等。有翅成虫翅长9毫米,M脉近于Cu脉,Cu脉的分枝约8条,足的腿节、胫节和跗节淡黄色,腹端伸达翅长的1/2。兵蚁头部淡黄色,圆筒形,两侧平行,上唇枪矛状,上颚较细直,前胸背板前缘中央凹入,后缘较平直。9月下旬开始羽化,有翅成虫通常在巢居中过冬,翌年3~4月间,气温达到20℃,气压降到水银柱760毫米以下时,多在中午前后分群。 黄胸散白蚁 学名R.speratus (Rolbe) 分布于日本、朝鲜、苏联(海参崴)及中国的辽宁(丹东、旅大)、河北、四川和山东诸省。栖息在树桩和倒木中,并延伸到土中活动。危害蔗苗、房屋中木构件、木桥、木电杆等。有翅成虫腹部较短,仅达翅长的2/5,翅长不到8毫米,M脉在Sc与Cu脉中间,Cu脉分枝13条。兵蚁头部圆筒形,赤黄色,上唇长三角形,顶端钝,上颚较直,前胸背板前后缘中央凹入。不但危害房屋下部,且能危害房屋上面直达屋顶。分飞发生在温暖的雨后晴朗天气,常在12~14时进行。 黑胸散白蚁 学名R. chinensis Snyder。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安徽、四川等省。为害房屋中木构件和生活植物。寄主有向日葵、葡萄、柿、柏、柳等。有翅成虫体长8~10毫米,头与前胸背板黑褐色。兵蚁头部橘黄色,额部较平不隆起,上唇较宽,端部透明区的顶端圆钝,上颚端部粗壮,且向内弯曲。 散白蚁的部分个体脱离群体后,不久形成补充型蚁王和蚁后,其数量可达数十头至100余头。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潜入地下,天暖时复到地面觅食。采用诱杀法防治效果甚好,挖大小约30厘米见方的诱集坑,坑内堆放松木、杨木、高粱秆或甘蔗渣等白蚁喜爱物质,拌和或浸渍灭蚁灵等慢性胃毒药剂,然后用土封埋,使白蚁取食后中毒死亡。若将饵料先经密褐褶孔菌Cloeophyllum trabeum(Pers. et Fr.)Murr.感染,使之产生白蚁跟踪激素类似物,能提高诱集效果。其次,土壤消毒是杜绝散白蚁由土壤入侵房屋的基本方法,将药液灌入建筑物的基部,如墙基、柱基等处,常用药剂为1%的氯丹水乳剂。此外,在生活植物或房屋中发现蚁害时,可用粉剂和液剂喷杀,常用粉剂为灭蚁粉和灭蚁灵,液剂为1%氯丹水乳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