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散文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散文诗 散文诗一种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诗体。从形式看近似散文,没有分行排列,不受音律的约束;但与一般散文相比,其内容更加紧凑、深邃、真淳,语言更加凝炼、优美,具有诗的内在的自然节奏。中国散文诗产生于1918年,先由刘半农在《新青年》杂志译载了泰戈尔和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随后《晨报·副刊》、 《时事新报·学灯》、《语丝》和《小说月报》等报刊,都陆续发表了波特莱尔、屠格涅夫、王尔德等世界著名作家的散文诗译作。同时刘半农、周作人等开始进行创作尝试。鲁迅1927年出版的《野草》,标志着中国散文诗创作趋向成熟。 ☚ 小叙事诗 抒情诗 ☛ 《散文诗》《散文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1818—1883)所作散文诗的总集,共82篇,分上下两部,上部题名《衰老集》,共51篇,下部题名《新散文诗》,共31篇。《散文诗》创作态度坦率真诚,作家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认真思考着生与死、美与丑、爱与恨这些人生的永恒的问题,并且把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毫无保留地用散文诗的形式倾述出来。这部作品语言简炼,文字优美,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涵义至深。作家曾经表示,希望读者不要把这部作品“按顺序”一遍读完,而要“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因为只有在读后反复品味,才能领略它的美和它深刻的内涵。《散文诗》的凝炼使它富有浓烈的象征色彩,屠格涅夫善于用尽可能少的语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因此他往往借助哲理象征手法来达到最大限度的概括。比如,著名的《门槛》与《做脏活的人与白手的人》这两篇,都是利用象征性形象来表达他对当时俄国革命运动的哲理性看法。衰老和疾病的痛苦以及死亡是《散文诗》中一再出现的内容。但是,读者必须透过这位老人的忧郁而看见他对大自然对人生的无边无际的热爱。同时衰老、疾病与死亡严格说不能算是《散文诗》的主题,这部作品的真正的主题是孤独,是作家于垂暮之年在文坛、社会政治生活中,在爱情上,在各个方面所感受到的孤独寂寞心情的自我吐露。从这些作品中,读者不仅能够理解作家本人的思想和心情,而且可以看到19世纪70至8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某些特点。《散文诗》与屠格涅夫的其他作品的联系是显然的。许多篇章(《门槛》、《绞死他》、《两首四行诗》等)都可以从内容或形式上找到与作者其他作品的呼应之处。但是《散文诗》中的每一篇又是独立完整的自我一体的作品。《散文诗》以极其优美的文笔表达了许多全人类共同的感情,因此一百年来一直受到各国各阶层读者的广泛喜爱,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散文诗sǎnwénshī一种文体,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不分行,不押韵,但注重语言节奏和诗的意境。 散文诗 散文诗将诗的特点和散文的特点熔于一炉的一种诗体。散文诗的内容比散文凝练,但不象抒情诗等那么高度集中概括; 比散文富于形象、感情和想象,但不及抒情诗等那么丰富、浓烈。散文诗往往更多地采用诗的艺术手法,描绘事物的形神状态,形成一种情景交融、优美动人的意境,也往往提出富于哲理、发人深省的问题,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玩味,给读者以丰富的美感。散文诗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古寓今,殊途同归地触及时事,给读者以教育和启发。有的浓墨点染,有的工笔刻画,有的用韵,有的不用韵,看似信手拈来,实是精心巧构。其结构形式分段而不分行。表现手法灵活跳脱,多种多样。语言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虽然不象诗歌语言那样高度凝练,韵律和谐,富于韵律美,但远比散文语言凝练、整齐、节奏鲜明,讲求韵律美,而且也较为形象,富于诗的特色。散文诗形式似散文,实际是诗,既有诗的美,也有散文的美,两者有机融和,丝毫不露痕迹。鲁迅的《野草·题辞》就是著名的散文诗。 ☚ 纪实小说 电影故事 ☛ 散文诗 散文诗sanwenshi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手法多样;直抒胸臆,以意为主;形散神聚,博而不杂。但与一般散文相比,语言更注意凝练,内容的跳跃性较大,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常在有限的篇幅中,隐含着丰富的哲理,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 民歌 叙事诗 ☛ 散文诗 散文诗Sanwenshi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它既是用散文形式写的诗,也是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社会是在9世纪中叶。第一个使用“小散文诗”一词并采用散文诗这种文学样式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散文诗”这一名称出现在中国文学界,始于刘半农的译作。1918年,《新青年》杂志4卷5期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文末所附的说明中指出它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的特点:散文诗具有诗的特点。讲究诗的意境,韵味和节奏感,但它不必像一般诗歌那样讲求比较严格的音节。散文诗同时又具有散文的特点。不分行排列,不讲究韵律,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但它与一般散文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语言高度凝练,情景高度统一。散文诗重视构思的新颖、情感的浓郁。散文诗往往运用象征手法,表示言外之意,“诗不宜直说”,这在散文诗的语言上也有所反映。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我国散文诗创作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也是散文诗的有名篇章。 ☚ 报告文学 格律诗 ☛ 散文诗 散文诗是诗歌的一个类别,是兼有诗歌和散文两种文学体裁特点的诗体。诗歌是通过诗人的艺术想像与丰富情感,以及鲜明的节奏与韵律,高度集中、概括、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文体,是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之一。散文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古代,把不需押韵、不讲对仗的散体文章通称为散文,并泛指所有不用韵的文学体裁;现代的散文则是指与小说、诗歌等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诗是在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体相结合产生出来的一种兼有散文和诗歌两种体裁特点的新的诗歌表现形式。散文诗是以散文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它不受固定格式的束缚,不分行,不押韵,而且不要求有鲜明的节奏与韵律。散文诗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性和音乐美,并兼有散文表现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 叙事诗 格律诗 ☛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以散文形式为主,不分行、不求押韵,又有诗的意境和跳跃性,篇幅短小。 散文诗 散文诗散文和诗歌特点兼有的一种文体。它有诗的意境,又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从内在特征看,更像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丰富的想象性,给人以美感;但外在形式像散文,保留了散文细节描写特点。因为偏重于抒写作者对人生的感触,描写作者情丝的波动,所以题材可以多样,而形式短小灵活。它是新文学时期引进的文学品种。刘半农、徐志摩等都写过散文诗。鲁迅的 《野草》 是一本散文诗集,成就高,影响大。 ☚ 报告文学 杂文 ☛ 散文诗san wen shiprose style poetry; prose poems 散文诗prose poem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