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散剂◉ 散记sǎnjì 名 关于某一事物或活动的零碎记述(多用于标题或书名)。〈例〉《旅欧~》/ 《延安~》。 散,这里不读sàn。 ◉ 散剂sǎnjì 名 也叫“粉剂”。干燥而疏松的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分内服和外服两种。〈例〉冲服~/ 一般来说,片剂、丸剂较~更方便服用。 散,这里不读sàn。 散剂sǎn jì干燥和疏松的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1922年袁飞《胃肠病普通疗法》第三编:“右和为散剂,分三包。” 药物 药物药(药品;~石;~剂;~饵;~水;~膏;~丸;西~;成~;不老~;不死~) 饵 药物的俗称:药头 粉末状的药:散(散剂;平胃~) 成霜状结晶的白色药末:霜散 搭配协调起不同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臣佐使 含醇液的药:酊(酊剂;碘~) 注射用药:针(针水;针药;针剂;消炎~) 解救的药:解药 烈性的药:悍药 峻药 猛烈的药剂:峻剂 不对症无疗效的药:谬药 有毒的药:毒药 鸩毒鸩媒 闹药 慢性发作的毒药:慢毒 慢药 砒霜:砒(红~;白砒) 信(信石;红~) 砷 红矾
另见:医生 医疗 治疗 吃药 ☚ 药物 中药 ☛ 散剂药物剂型之一。药物研成粉末为散。内服:粗末加水煮服; 细末用白汤、茶、米汤或酒调服。外用: 研成极细末,撒于患处. 或用酒、醋、蜜等调敷于患处。 散剂将组方共研为均匀的粉末。分内服和外用两种。细末而剂量少的,可直接冲服;也有研成粗末,临用时加水煮服十几分钟后,取汁内服的。外用散剂,有的可直接撒在创面上,有的是用醋、蜜、酒等调敷患处。散剂制做简便,用药量少,不易变质,携带方便,所以为临床所常用。 散剂powder又叫粉剂,系一种药物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而成的一种干燥粉末。为中药中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散剂制备比较简单,效果亦较满意,但保存应放置于瓶内,防止潮湿变质,有的需要蔽光,小儿内服多较困难。有些散剂广为外用,多用酒、油、醋、水调涂,对消炎、活血、保护皮肤等疗效较佳。 散剂sǎnjì药物研成粉末为散。内服: 粗末加水煮服, 细末用白汤、茶、米汤或酒调服。外用: 研成极细末, 撒于患处, 或用酒、醋、蜜等调敷于患处。 散剂 散剂散剂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物细粉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剂型,供内服或外用。一般说散剂内服后在胃肠液中溶出速度较快,故吸收速度比同一药品的其他固体剂型快。外用时覆盖在粘膜或创伤皮肤表面,起保护、收敛、消毒等作用。凡有刺激性、臭味、腐蚀性、易吸湿而变质或挥发性药物都不宜制成散剂。药物分散之后,化学稳定性将受到影响。内服散剂分剂量的方法有秤量法与按容积分装法,重量差异应当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内服散剂应能通过六号筛(154μm),外用散剂应通过七号筛(125μm),眼用散剂是极细的粉末,应通过九号筛(71μm)。散剂的制法是将各种成分干燥后,粉粹、混合均匀、过筛而成。含毒剧药的散剂,尤须混合均匀,应当用等量递加法逐步稀释在赋形剂中。散剂用纸包、纸盒、玻璃管或玻璃瓶包装。内服散剂一般须要分剂量包装,外用的虽不必分剂量,但需定量分装,密闭,保持干燥。内服散剂如七星散、行军散、钙铋镁散;外用散剂如冰硼散,锡类散、痱子粉等。 ☚ 栓剂 冲剂 ☛
散剂 散剂平息方之二散剂,是将各种圆状或块状药材研为细粉服用。藏医名“哲散”或“吉日尼”。分清热方和驱寒方2种。 清热散剂 清热散剂又分清强热的烈效的君方即冰片为主的方剂;清中热的速效的臣方即七味藏红花方;清弱热的王子方即八主方;清微热的庶民方即零星小方等4种。 冰片君方(11个) 对热邪亢盛的疾病,用清热药物之王冰片。冰片有3种: ❶龙脑冰片,色黄,形长条柔软而轻或色白光滑如雪团,性光滑而凉,消除隆合并热病和老幼体弱之热病。 ❷艾冰片色黄多皱纹,状如方解石,性比龙脑冰片略糙,但也不像樟脑冰片寒凉,故可用于各种热病。 ❸樟脑冰片色白、质脆软,呈结晶状,性如冰极凉,故可用于单纯增盛热及体壮患者,清强盛之热病。 此3种冰片有6种配伍法: (1)野人方:功能像野人样独行独往、英勇无敌,冰片与两倍于冰片的天竺黄配伍,对病势强大的增盛热如同霹雳迅速摧毁之。由于冰片的性能甚糙,为了中和性能常以天竺黄配伍,如是更有利于清热,故所有冰片中均需配以天竺黄。 (2)英雄方:像英雄赴战场般须佩带兵器利刃才能战胜敌人那样,在冰片和天竺黄两味药的基础上对紊乱热酌情加白檀香;瘟热加甘青乌头以白糖为引,雪水煮沸置凉送服,此两方又称冰片君臣三味方。 (3)妃子方:像给妃子配备侍从和保镖,一旦遇到坏人,有个帮手那样,上述两种冰片君臣三味方基础上各加红花和牛黄,组成两种君臣五味方,此两方再加麝香和熊胆组成两种君臣七味方,此4种方剂因功效平和,不干扰隆邪而能消除紊乱热和瘟热。特别是冰片君臣五味方,能消除紊乱热、呼吸急促和胸背刺痛,对小儿肺炎、呻吟哮喘尤为效佳。冰片君臣七味方对瘟热,胸背刺痛,咯红黄色痰有特效。 (4)保镖方:像主人外出配以保镖那样,冰片方中配以清除隆的药物,冰片的清瘟热功效发挥的更好,如上述五味、七味冰片方剂中配以炒青稞酿的醇酒,治疗寒热相兼即山原界热奇效。 (5)将军方:犹如将军被士兵簇拥着赴战场杀敌那样,冰片为主药配以其他有关辅助药,疗效发挥更佳。将军方有七味冰片方、九味冰片方和十四味冰片方3种组方。 ❶七味冰片方,冰片加白檀香、牛黄、天竺黄、藏红花、兔耳草、獐牙菜并加主药冰片四倍的蔗糖,此方又称凉月长寿散,主治胸背刺痛,紊乱热等。 ❷九味冰片方,冰片加白檀香、天竺黄、藏红花、熊胆、獐牙菜、岩白菜、兔耳草、紫草茸、蔗糖。此方又称甘露凉精散,主治扩散热,紊乱热、背痛、咯红黄色痰及烟汁样痰等。 ❸十四味冰片方,冰片加天竺黄、藏红花、丁香、肉豆蔻、白豆蔻、草果、白檀香、白犀角、毛瓣绿绒蒿、黑沉香、麝香、岩白菜、印度獐牙菜、蔗糖,也称珍宝绳索方,主治由瘟热引起的身沉倦怠无力、发狂、晕厥、语涩等。 (6) 君主方:像君主升殿钦派臣使那样,主药冰片上面辅配其他药物,例如,二十五味冰片方,冰片为主药加天竺黄、藏红花、丁香、肉豆蔻、白豆蔻、草果、黑沉香、白檀香、紫檀香、毛瓣绿绒蒿、木棉花花萼、花蕊、川木香、孜然芹、藏马兜铃、肉桂、卷柏、石斛、甘松、红石花、苜蓿,再按疾病的寒热性,单纯热病加诃子、毛诃子、余甘子三味,并发有寒证的热病配以姜、荜茇、胡椒三药,再加六倍于冰片的蔗糖,主治五脏六腑、皮肤、骨骼、筋脉之热病和伤热扩散、紊乱热、瘟疫、中毒等所有新旧热,以及痛风等风湿性关节炎等一切痹证、丹毒、胸腔脓疡等全身上下之一切热病,特别对散布全身的陈旧热有根除作用。此方根据寒热性质的不同有上述2种配方。 红花大臣方(43个) 清中热的红花大臣方,有清心热的七味红花方:藏红花、天竺黄、牛黄三味为主药,在此基础上加肉豆蔻、黑沉香、广枣、川木香等四味药,主治心热病;上述三主药加甘草、川木香、葡萄、石砾唐松草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肺热;上述三主药加毛瓣绿绒蒿、鸭嘴花、甘青青蓝、岩精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肝热;三主药加波棱瓜子、丁香、诃子、荜茇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脾热;三主药加白豆蔻、岩精、刺柏、诃子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肾热;三主药加熊胆、岩精、甘青乌头、甘青青蓝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胃热和肝热;三主药加止泻木子、甘青乌头、岩白菜、藏马兜铃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消结肠、小肠等腑热;三主药加甘草、岩白菜、短紫堇、熊胆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脉热;三主药加秦皮、沿沟草、钉头赭石、炉甘石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骨热;三主药加宽筋藤、肉豆蔻、大蒜灰、安息香药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隆热;三主药加獐牙菜、波棱瓜子、止泻木子、甘青乌头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胆热;三主药加木瓜、石榴子、藏木香,浮肿者加芫荽,木布病加沙棘等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培根热;三主药加兔耳草、鸭嘴花、短紫堇、翼首草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血热;三主药加暗绿紫堇、波棱瓜子、岩白菜、角茴香等四味药为七味红花方,用于清热。上述14种七味红花散均配四倍的白糖为引子,主治较轻热病,尤其对小儿等体弱者所患的热病效更佳。上述14种七味红花方各加檀香称八味檀香散,共14种,主治热势中等热病。14种八味檀香散又各加冰片称九味冰片散共14种,主治身体强壮患者热势极度亢盛的热病。红花大臣方能清五脏、六腑、血脉、骨骼、隆、赤、培根、血、瘟疫等的热病,其中七味红花散清一般性热病,八味檀香散清中热病,九味冰片散清高热病。 王子方(10个) 凉药之主药牛黄、白檀香,芬香精药之主药天竺黄、藏红花,产于平原之主药獐牙菜、鸭嘴花,草药之主药兔耳草、甘青乌头等八味主药,以四倍于上述八主药量的蔗糖为引,主治脏腑之热,特别对肺热、肝热、血热、胆热、紊乱热、瘟热等一切新旧热有效。八味主药一般剂量各取等量配伍,但也可以在治心热时加白檀香,腑热时加牛黄,肺热时加天竺黄,肝热时加藏红花,胆热时加獐牙菜,血热时加鸭嘴花,紊乱热时加兔耳草,瘟疫热时加甘青乌头等酌情加其他药之一倍之量。八主方的加味方是冰片;咳嗽、热亢盛时加甘草和石砾唐松草;咯痰不止加沙棘、川木香;痰红加朱砂、熊胆;痰黄加熊胆、波棱瓜子;咯烟汁样痰加岩白菜、麝香;咯泡沫状痰加大蒜炭、黑沉香;炎症疼痛加麝香、穆库尔没药,此方再加细叶乌头幼苗称消炎八主散。瘟疫加重,巩膜、尿液发黄,意识模糊,谵语者八主散加暗绿紫堇、波棱瓜子、角茴香、岩白菜、诃子等五味暗绿紫堇汤,称治瘟八主散,是治疗所有瘟热病之良药。 庶民零星方(31个) 各方剂中的组方各不相同者,称零星方。庶民零星方有: ❶八味沉香散:黑沉香、肉豆蔻、广枣、天竺黄、乳香、川木香、诃子、木棉花蕊等,以一倍于其他药的蔗糖为引,主治心包外伤、心扩散热、心紊乱热、癫狂、语涩、乳房及肝区刺痛等。 ❷八味檀香散:白檀香(临床常紫白檀香通用)、天竺黄、藏红花、岩白菜、无茎芥、葡萄、甘草等以蔗糖为引,主治无疠疫的肺热和咯脓血痰,再加沙棘、川木香称十味檀香散,治疗肺部积脓血,痰壅不利,但频咳者勿用此方。 ❸九味牛黄散:牛黄、红花、毛瓣绿绒蒿、藏马兜铃、獐牙菜、岩精、川木香、鸭嘴花、波棱瓜子,以蔗糖为引,主治肝脏外伤引起的肝伤热扩散、肝血盛、肝热、培根木布增盛等。 ❹七味诃子散:诃子、丁香、波棱瓜子、甘松、木棉花蕊、荜茇、草果、白糖,主治脾外伤引起的脾伤热扩散,热邪亢盛,肿胀疼痛等。 ❺九味岩精散:岩精、麝香、藏红花、白豆蔻、熊胆、甘青乌头、康定鼠尾或甘青青蓝、诃子、岩白菜等与糖等量配伍,主治胃血病及赤巴热病。 ❻七味熊胆散:熊胆、波棱瓜子、止泻木子、头花蓼、甘青乌头、藏马兜铃、短紫堇,以蔗糖为引,主治结肠、小肠外伤引起的伤热扩散,由血和赤巴引起的热性腹泻。 ❼六味寒水石散:热制寒水石、石榴、白豆蔻、荜茇,总状青木香、红花等加白糖,主治培根引起的胸脘部烧痛及呕吐清水。 ❽寒水石清凉散:将寒水石研细,用犏牛奶拌匀凉干,牛黄、天竺黄、红花、丁香、肉豆蔻、白豆蔻、草果、绿绒蒿、紫白两檀香、麝香、波棱瓜子、止泻木子、印度獐牙菜、甘青乌头、诃子、鸭嘴花、木香、荜茇等加蔗糖,主治毒物中毒、培根木布病、隐伏热、陈旧热等。 ❾寒水石散:寒水石、石榴、白豆蔻、肉桂、荜茇、诃子、肉豆蔻、藏木香、芫荽、余甘子、光明盐、生姜等配蔗糖,主治木布寒热交夹、消化不良、培根引起的肝胃疼痛、胃脘不适等症。 ❿六味木香散:木香、余甘子、石榴、鸭嘴花、白豆蔻、荜茇等与糖配制,主治培根木布病在寒热交夹时期引起的急腹症、呃逆、呕吐及胃脘刺痛等。(11)八味獐牙菜散:獐牙菜、兔耳草、角茴香、波棱瓜子、甘青乌头、木香、禾叶风毛菊、小檗皮(临床常加肉叶金腰)等与糖配伍,主治胆热引起的巩膜及尿液、皮肤等发黄。(12)十味乳香散:乳香、决明子、黄葵子、木香、鸭嘴花、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宽筋藤、岩精等与糖配制,主治各类痹证、痛风、风湿性关节炎、黄水引起的体表各处疼痛。(13)十三味红花散:藏红花、丁香、牛黄、白犀角、朱砂、紫檀香、麝香、大托叶云实、甘青乌头、木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与糖配伍,主治肝萎缩及肝气蒸腾引起的目赤流泪、毒物中毒、肾外伤、扩散性筋脉病、尿涩、热性胀满及黑亚玛类虫病等。此基础上加肉豆蔻、胡椒、荜茇、动物宝,称十七味红花君臣散。(14)七味红花殊胜散:红花、天竺黄、毛瓣绿绒蒿、藏马兜铃、獐牙菜、诃子、麻黄等与糖配伍,主治新旧肝病,肝外伤引起的肝扩散热、肝血盛、目黄等症。(15)十三味天竺黄散:三凉药即天竺黄、红花、丁香加獐牙菜、藏马兜铃、鸭嘴花、木棉花萼、木棉花蕊、荜茇、沙棘、兔耳草、孜然芹、石斛等与糖配伍,主治因热邪入肺引发的咳嗽、咯脓血痰等症。(16)八味天竺黄散:三凉药即天竺黄、红花、丁香加岩精、獐牙菜、荜茇、诃子、朱砂等与糖配伍,主治肝血盛、培根木布热盛病。(17)七味天竺黄散或小安宁散:三凉药、毛瓣绿绒蒿、石榴、荜茇、肉桂等配以四倍的糖,平衡五元寒热,增强食欲、清隐伏热。再加葡萄和甘草为中安宁散,主治隐伏热及陈旧热。这三方统称大中小安宁散。(18)三味大臣方:天竺黄、红花、牛黄,此基础上再按临床经验加诃子与糖制为散。主治各种小儿热病。(19)四味丁香散:丁香、红花、天竺黄即三凉药、白檀香等配以三倍的蔗糖,主治血紊乱引起的咽喉热病音哑等。(20)六味丁香散:丁香、天竺黄、甘草、大花龙胆、木香、诃子等与糖配制服用,主治肺病,血紊乱引起的咽喉干痛,音哑等症。(21)九味卷柏散:穿山甲或卷柏,三凉药即天竺黄、红花、白豆蔻、藏马兜铃、毛瓣绿绒蒿,黄、白石花任选一种,岩白菜、荜茇等与糖配制,主治子宫及精府等六腑的寒热交夹和紫色培根、黄色培根等病。特别对妇女胃肠病,子宫瘀血,培根和隆交夹症要配以竹沥、旱獭头骨灰、蛇肉、鼯鼠毛炭、桃儿七等服用,止痛效果更佳。(22)产科十八味檀香散:紫檀香、白檀香、兔耳草、藏马兜铃、木棉花萼、木棉花蕊、木棉花冠、生姜、甘松、止泻木子、波棱瓜子、木橘、角茴香、肉豆蔻、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白豆蔻等与糖配制成散剂,主治妇女瘟热病、产后因饮食起居不当引起的产褥热疾病。(23)“志嘎罕”方:(志嘎罕为梵文,意为夺回生命)由冰片、三凉药、肉豆蔻、白檀香、牛黄、岩白菜、石榴、蒲桃、朱砂、胡芦巴等组成。配以四倍的糖,主治小儿因瘟热引起高烧如火,呻吟啼哭等症。(24)八味绿绒蒿散:绿绒蒿、天竺黄、藏红花、藏马兜铃、沙棘、甘草、葡萄、余甘子等与糖配制。主治肝血窜散于胃引起的胃痛。(25)六味藏马兜铃散:藏马兜铃、绿绒蒿、鸭嘴花、甘草、天竺黄、诃子等与糖配制,主治各种零星热,尤其对肝胃之热有特效。(26)七味葡萄散:葡萄、天竺黄、藏红花、甘草、头花蓼、肉桂、石榴等与糖配制。主治肺病及哮喘。(27)三花散:麻花秦艽花、翼首草花、大花龙胆花等配制为散,主治炭疽、痈疮肿毒。 驱寒散剂 驱寒散剂又分为君王石榴方和大臣杜鹃方、王子六味“果马卡”方和庶民零星方4类。 君王石榴方 石榴是消除一切寒病之君王,多数寒证是因胃火衰弱而引起。提升胃火石榴的效果最佳,其他药无法与此相比,故称为君王方。君王方有30种。 ❶三味石榴散:石榴、肉桂、胡椒三药等量配伍,主治消化不良、音哑、气促等症,尤其对培根隆引起的肝痛有效。 ❷再加紫硇砂:为四味石榴散,主治胃胀、肠鸣、寒性肿瘤、食物未消呕吐等。 ❸四味石榴散:石榴40g、肉桂2.5g、白豆蔻2.5g、荜茇5g等配以蔗糖,主治胃火衰弱引起的各种寒证及食欲不振。 ❹五味石榴散:石榴40g、肉桂2.5g、白豆蔻2.5g、荜茇5g、高良姜20g等配伍,主治培根引起的消化不良、胃部寒性肿瘤呕吐、食欲不振、培根隆上侵引起心隆病,下犯引起腰肾之病。 ❺石榴精华安置散:四味石榴散加红花20g、称五味石榴散,功效寒热交错时保持胃的基本功能,补养胃火,泻下未消化粘液,治疗下坠浮肿,水肿,寒性肿瘤,寒性赤巴病等精微不化而引起的寒性疾病。 ❻五味沙棘散:石榴45g、阿魏5g、生姜40g、紫硇砂40g、沙棘25g等与蔗糖配制,主治消化不良及肝功能衰退,尤对心隆和寒隆引起的体寒及肿胀有效。 ❼六味石榴散:石榴、紫硇砂、高良姜、荜茇、胡椒、光明盐等配伍,增生胃火、助消化、泻培根粘液污浊等。 ❽八味石榴散:石榴40g、肉桂5g、白豆蔻5g、荜茇10g等四味药为基础药,再佐以生姜、肉豆蔻、藏红花、草果等各5g等,主治肝胃等上身之培隆和心脏肿瘤等。 ❾上述四味石榴散加光明盐、紫硇砂、胡椒等各5g、生姜20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新旧消化不良症。 ❿四味石榴散加生姜20g、酸藤果、小米辣、大托叶云实等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胃寒证。(11)四味石榴散加光明盐20g、波棱瓜子、诃子、熊胆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消化不良引起的赤巴目黄等症。(12)四味石榴散加寒水石(猛制)、光明盐、诃子、鹫粪等各5g配合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胃脘肿瘤。(13)四味石榴散加贝齿灰、鹿角灰、小米辣各5g配伍组成的七味石榴散,主治水肿。(14)四味石榴散加阿魏、紫硇砂、胡椒各5g、生姜20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隆侵入胃肠引起胀满。(15)四味石榴散加甘草、天竺黄、葡萄、孜然芹等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消除寒性肺病。(16)四味石榴散加豆蔻、阿魏、紫硇砂等各5g、生姜20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心之培隆寒病。(17)四味石榴散加芒果核、蒲桃、大托叶云实、螃蟹等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腰肾及下身寒病。(18)四味石榴散加硇砂、蜀葵、螃蟹、胡椒等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寒性尿闭。(19)四味石榴散加阿魏、麝香、马尿泡、酸藤果等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寒性虫病。(20)四味石榴散加藏菖蒲、芫荽、长花铁线莲、小米辣、硇砂、芒硝、紫硇砂等各5g配伍组成的十一味石榴散,主治消化不良、培根铁垢病、胃粘膜间出现铁锈水样粘液、胃脘痛、胃火衰弱、胃脘胀满、呃逆、水肿、寒性肿瘤、上吐下泻、腰腿痛、尿涩、寒邪引起各种疾病,胸背痛。(21)四味石榴散加五味子、葫芦子、平车前、青杠脂等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寒邪引起的腹胀肠鸣、泻完谷不化或水样便。(22)石榴50g、干姜20g、荜茇10g、胡椒10g配伍组成的四味石榴散,加五味子、阿魏、长花铁线莲、紫硇砂等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一切寒性疾病。(23)四味石榴热药加光明盐、大青盐、紫硇砂、灰盐等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胃脘胀满。(24)四味石榴热药加芫荽、总状青木香、木瓜、宽筋藤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培根木布病、隐伏热。(25)四味石榴散加硇砂、白豆蔻、螃蟹、蜀葵等各5g配伍组成的八味石榴散,主治肾病和寒性尿闭。(26)四味石榴散加肉桂、白豆蔻、孜然芹、黑种草籽等各5g配伍组成八味石榴散,主治培隆病和肺病。(27)九味石榴散:石榴、三热药、肉桂、肉豆蔻、白豆蔻、草果、茴香等各5g配伍组成,功效增生胃火,止一切新旧寒性腹泻。(28)十味石榴散:石榴、三热药、白豆蔻、黑种草籽、长花铁线莲、小米辣、茴香、紫硇砂等各5g配伍,主治胃火衰弱、消化不良、胀满呃逆、寒性肿瘤等。(29)石榴散:石榴、三热药、肉豆蔻、草果、紫硇砂、光明盐、肉桂、长花铁线莲、小米辣、诃子、莱菔子等各5g配伍组成,主治培隆病,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胃和肾病,妇女产后寒盛等。大臣杜鹃方 杜鹃方性能温和,对其他疾病刺激小,具有治疗培根和所有寒性疾病的功效。 大臣杜鹃方 共有14种。 ❶六味杜鹃散:小叶杜鹃花5g、胡椒0.5g、肉桂0.5g、白豆蔻5g、生姜5g、荜茇10g等配伍组成。主治腹泻呕吐、气促、痔疮、肿瘤、水肿、肺病等。七味杜鹃的加减方,上述六味杜鹃散加香旱芹为七味,主治上热下寒各种疾病。上述六味杜鹃散加紫硇砂5g为七味,主治一切寒隆病。六味杜鹃散加肉豆蔻5g为七味,主治心隆病。六味杜鹃散加沙棘5g为七味,主治痰壅不易咯出。六味杜鹃散加五味子5g为七味,主治寒性腹泻。 ❷七味杜鹃散:杜鹃、肉桂、白豆蔻、草果、黑种草籽、荜茇、胡椒等配伍,主治腹泻、呕吐、消化不良、培根铁垢病、胃脘肿瘤等,尤其对胃部刺痛和食欲不振效佳。 ❸八味杜鹃散:杜鹃和三热药即干姜、荜茇、胡椒为基础,加肉桂、白豆蔻、黑种草籽、紫硇砂等配伍,主治培根病和各种寒证,以上杜鹃和三热药光明盐、大青盐、紫硇砂、灰盐等配伍组成的八味杜鹃散,主治胃脘胀满;杜鹃和三热药加肉豆蔻、白豆蔻、黑种草籽、草果等配伍组成八味杜鹃散,主治心隆病;杜鹃三热药加藏木香、宽筋藤、光明盐、荜茇等配伍组成的八味杜鹃散,主治血隆壅塞胸背、桶状胀满;杜鹃、三热药加硇砂、螃蟹、蜀葵子、白豆蔻等配伍组成的八味杜鹃散,主治肾病尿闭;杜鹃、三热药加肉桂、白豆蔻、黑种草籽、茴香等配伍组成的八味杜鹃散,主治寒性腹泻。 ❹十一味杜鹃散:杜鹃及三热药加肉豆蔻、白豆蔻、草果、硇砂、碘盐、长花铁线莲、小米辣等配伍组成的十一味杜鹃散,主治各种寒性疾病,对治疗灰色培根病效果更佳。上述所有杜鹃方均以白糖为引。 王子六味“果马卡”方 本方功能略次于君主方。“果马卡”汉译为药叉马面方,是增生胃火,促进消化治疗一切寒证的良方。主要药物为“嘎然扎”,故又称嘎然扎散,共有7个方剂。六味“果马卡”散,“嘎然扎”、生姜、小米辣、酸藤果、诃子、荜茇等与糖配制成六味“嘎然扎”散,主治糟粕未消化,胀满呃逆等,尤其能增胃火。 上述六味“嘎然扎”散的基础上加光明盐、波棱瓜子组成八味“嘎然扎”散,主治精微未消化、寒性胆病引起的目黄等。六味“嘎然扎”散加石榴组成七味“嘎然扎”散,清除各种寒证,开胃。六味“嘎然扎”散加紫硇砂、阿魏、胡椒等组成九味“嘎然扎”散,主治一切寒隆病及胃脘胀满。六味“嘎然扎”散加胡椒,组成七味“嘎然扎”散,消除各种寒证,尤其能增生胃火。六味“嘎然扎”散加入硇砂、光明盐、紫硇砂等,组成九味“嘎然扎”散,消除各类寒证,特别对消化不良有效。六味“嘎然扎”散根据病情各佐以锐、柔、中三种灰药或鹫灰、猛制寒水石、寒水石焖烧存性灰等组成七味“嘎然扎”散,主治消化不良和寒性肿瘤。 祛寒零星庶民方 驱寒庶民方有15个。 ❶七味白豆蔻散:白豆蔻、木棉花蕊、木棉花冠、茴香、生姜、茜草、荜茇等与糖配制。主治培根滞胃,胃脘胀满,咯粘性痰涎,胃脘不舒、呕吐等。 ❷十味白豆蔻散:白豆蔻、生姜、光明盐、荜茇、麝香、螃蟹、冬葵子,三实药即芒果核、蒲桃、大托叶云实与蔗糖配制,主治肾寒,结石及尿闭等。 ❸四味高良姜散:高良姜、阿魏、藏木香、紫硇砂等与蔗糖配制,主治肾腰、胁肋等处疼痛,呼吸急促,呃逆频繁,脸面浮肿,肿胀诸症。 ❹四味木香散:木香、藏木香、生姜、诃子等与糖配制,主治培隆病,肝胃肿瘤,脾病等。 ❺四味藏菖蒲散:藏菖蒲50g、木香30g、生姜20g、紫硇砂20g与适量糖配制。主治消化不良、频繁呃逆,呼吸急促,培隆引起背痛、浮肿、痔疮等。 ❻五味阿魏散:阿魏、藏木香、木香、诃子、高良姜等与糖配制,主治心痛,脾病等两胁肋刺痛。 ❼八味阿魏散:阿魏、藏菖蒲、生姜、紫硇砂、木香、藏木香、黑种草籽、诃子等配伍,主治体温低下,培根铁垢病及胃脘痛、寒性胃胀痛等,尤其对增生胃火疗效显著。 ❽阿魏散:阿魏、藏菖蒲、石榴,五热药即干姜、荜茇、胡椒、长花铁线莲、小米辣,白壳独活籽、木瓜、芫荽、芒硝、藏木香、黑种草籽、光明盐、茴香、诃子、大青盐、紫硇砂、蓝翠雀花等与蔗糖配制,主治腹胀、食欲不振,食物不化及颜面浮肿,呼吸不畅,胸背胀满、咳粘液痰,因肝脾疾病引起的两胁刺痛,腰肾疼痛,四肢肿胀,尿涩、肿瘤、浮肿、水肿呕吐等。 ❾七味酸藤果散:酸藤果、阿魏、紫铆子、生姜、麝香、牛尾蒿灰、荜茇等与蔗糖配制,主治胃肠虫病及痔疮。 ❿九味五味子散:五味子、石榴、肉桂、荜茇、生姜、葫芦子、平车前、青杠脂、海韭菜等与蔗糖配制,主治胃肠胀鸣、呃逆、寒性腹泻。(11)七味五味子散:五味子、莎木面、海韭菜、蓝翠雀花、荜茇、藏羚羊肉、螃蟹甲等。热证者配冰糖,寒证者配蔗糖,止寒热腹泻。(12)七味芒硝粉散:芒硝、石榴、荜茇、阿魏、生姜、沙棘、光明盐等与糖配制,主治肛痛及寒冷引起的夹矢气泄泻泡沫样或粘液样物。(13)六味甘草散:甘草、粳米、木瓜、酸藤果、葛缕子、芫荽等,热证配白糖,寒证配蔗糖,是止吐的良方。(14)七味酸藤果:驱虫散,酸藤果、大蒜灰、紫铆子、黄葵子、马蔺草籽、牛尾蒿灰、麝香等,热证配白糖,寒证配蔗糖,是驱虫之良方。虫绞痛、肠虫等内科虫病常用本方的汤、散、丸等剂型;对头虫、牙虫等此方用鹿脂调配后置于白石英上焚烧,然后用竹管吸烟熏鼻;对肛虫用酥油栓或奴日哈灌肠治疗;对皮肤虫类用油调配外涂。(15)“宛松美扎”:光明盐5g、茴香10g、长花铁线莲15g、荜茇20g、生姜25g、诃子灰75g,与蔗糖配制,药性极热,能治愈一切寒证。 散剂的制法 散剂方中未注明剂量的药物,一般取标有剂量的药的等份,或排列在首位的药物为主药,剂量加大或两倍于其他药物量。标有剂量的按其剂量为准,从其他验方中引用的方剂剂量按原著执行。另外,具体配方剂量还要按患者性别、体质、三因素盛衰差异,遵照师授分良好、一般、较差等情况而定。角类药物均要在灰烬中煨至外皮焦黄。 角或木类质硬的药材要首先砸碎,再与其他药物一起磨粉。湿药和油性药材要另行研磨。散剂药一定要磨成粉末,因为磨粉后才能发挥高效或速效。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消除胃粘液的寒、热寒水石方和用于脾胃方面的大多数散剂研成粗粉,效果反而更佳。散剂之药引,对无炎症的热性疾病要以冰糖为引,量为药物的六倍。驱寒为主的药方皆要以四倍于药量的红糖为引;对疾病有一定副作用药方的药引,要根据情况选用的说法,但一般无药引的方剂性锐,尤其不明炎症发于何原因者,不用药引。所有清热药物用雪水即天然雪水或雪水煮沸后凉冷送服;因胃火衰弱药物难以消化者,用开水送服为佳,但新鲜酪浆、干酪素煮汁和酪浆清水等按饮食条中对症送服,有药引药效果更佳;驱寒的所有药,用热开水送服,另外单纯隆病用酒,肺病用牛奶送服为好。此外酒或热酒、骨汤、酥油汁等也可作引药之说,但除了单纯性疾病外,大多数则常用温开水送服。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食物消化之后再服药,药物消化后再进食为佳,否则会造成吸收不好。汤剂吸收迅速,丸剂较慢,散剂居中。食物和药物的具体服用时间要按照总治则条中所说的10种服药法酌情进行。服药期间,不论寒热疾病均忌腐烂变质、发臭、未成熟、生冷、干蔫等食物,特别要长期禁食酸酒及野菜等难消化,影响药物功效的食物。 ☚ 汤剂 丸剂 ☛ 散剂powder;pulvis
散剂powder medicine 散剂sǎn jìpow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