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的程序jiaoyu pingjia de chengxu
教育评价一般包括下列基本程序:
❶确定评价的对象、种类和范围。评价对象是教师、学生,还是教育管理人员;是评办学水平,还是教学质量;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教法等等。在明确了评价对象之后,就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来确定评价类型:是属于绝对性评价,还是相对评价;是状况评价,还是过程评价或结果评价。同时应确定评价范围(人员、时间、地理环境等)。
❷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目标的依据是教育目标。教育目标一般是以可观测的行为来描述教育变化的。建立明确的教育目标,不但有利于确定评价目标、明确评价对象,而且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教育目标不明确或意义含混不清,同样会给教育评价带来很大困难或困惑。如果教育目标不明确或不可测量,则应首先澄清或重新确定教育目标。确定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任务(工作)分析法”,其内容是:先对特定的任务(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或技能进行分析,并用可操作性的语言来表述,以形成总的要求(即总目标),然后把总要求分解为一些基本成分或要素(注意不可重叠),亦用可操作性语言来表述。这些基本成分就是具体目标。在评价中,教育总目标及具体目标就是评价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由它们便组成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可根据被评价问题的复杂性把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总)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
❸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在同级的各类指标中,由于它们的重要程度不一,因而赋予不同的比例,这种比例就是权重。它是评价中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例如对“教师表现”的“德”、“能”、“勤”、“绩”,分别赋予0.3、0.2、0.2、0.3的权重,这表明评价中相对较重视“德”和“绩”。对权重的确定,应以“能客观反映它们之间相对重要性、并为大家所接受”为原则。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多种,较常用的有经验法、专家法、层次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等。
❹制定衡量最末级指标体系的条款。这里主要应注意:一是用可观测的行为动词及数量词来描述条款或达到条款的程度;二是各条款之间应互相独立,不可包容;三是条款既要全面,又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避免繁杂。
❺自评或试评。形成评价方案后,可先给被评单位或个人进行自评,或在小范围内由评价小组进行试评。自评或试评的目的是检查评价方案的正确性,听取被评对象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案;促进被评单位的有关工作;评价人员进一步熟悉工作程序。
❻实施评价,收集信息。实施评价的过程主要是围绕编制好的方案及评价表格搜集有关信息。这里主要要求评价人员认真负责、办事公正,不受内外干扰;对突发事件能妥善处置。
❼处理信息,作出评价结论。应尽量使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所搜集的各种信息,按既定的数学方法和统计模式来处理数据;根据既定的评价标准来作出评价结论。评价结论可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同时应注意收集反映评价结果正确性(效度)和可靠性(信度)的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