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政治经济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政治经济学zhèng zhì jīng jì xué

研究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1902年张謇《通州师范学校议》:“通州师范学校之随意科,为政治经济学、农艺化学、英文三科,听愿习者之自量。”1903年关庚麟《日本学校图论》:“大学部置政治经济学科、法学科、文学科。”

政治经济学zhèng zhì jīng jì xuéполитческая эконóмия; политэконóмия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研究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看,既没有纯粹的政治,也没有纯粹的经济。当代加拿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加拿大经济同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魁北克民族问题、工业化和自然资源等。H.英尼斯是加拿大最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研究过皮毛贸易、铁路建筑、加拿大的主要产品同加拿大国家本质之间的关系,提出过信息传播同政府体制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英尼斯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当代加拿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zhengzhi jingjixue

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一词首见于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在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政治经济学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由其研究对象决定,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理论探讨的是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但重商主义的理论研究局限于流通,并侧重国家经济管理,没有涉及资本的生产过程。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即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把理论研究从流通扩展到生产,并将生产作为研究重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为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利益代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出正确分析,具有科学因素;但因阶级局限性,不能彻底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宣称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具有庸俗成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社会矛盾,产生了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它抛弃或篡改了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因素,继承并发展了其庸俗成分。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向庸俗政治经济学蜕变的同时,出现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和资本主义制度弊病的同时,把小商品生产理想化,维护小私有制。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西欧主要国家和美国居于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矛盾明显暴露。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批判地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彻底改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及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趋势。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恩格斯将研究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称广义政治经济学;将仅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称为狭义政治经济学。

☚ 经济学   广义政治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译名汇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政治经济学名词简释/政治经济学名词简释/政治经济学普通名词简释/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名词解释/政治经济科学教科书名词解释/大众政治经济学辞典/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名词简释/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小词典/政治经济学辞典/简明政治经济学辞典/政治经济学词典/政治经济学辞典/简明政治经济学辞典/简明政治经济学小词典/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自学指南/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指南/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辅导手册/政治经济学教学手册/政治经济学学习手册/政治经济学学习指南/政治经济学自学指南/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研究生考取候补博士最低限度的书目/政治经济学必读参考书目/政治经济学参考书目

☚ 经济科学研究报刊资料索引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译名汇编 ☛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的规律。由于它所研究的对象直接涉及各个阶级的物质利益,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随着工场手工业时期向机器大工业过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产生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小资产阶级经济学。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它从一开始就脱离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而形成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前身,虽然经济学的内含与政治经济学已大不相同。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但不是反映在这个名称上,而是表现在其内容上。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有所转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实证研究,不侧重研究国家经济政策。有些学者把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加以改变。1890年,马歇尔的 《经济学原理》,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一词。经济学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倡导重新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的思潮,把它与经济学区分开来使用: 经济学作为排除价值判断的实施性质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包含价值判断的规范性质的科学。有的经济学者则主张赋予政治经济学应当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支配产品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该词始见于法国经济学家安托万·德·蒙克莱田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形成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产业革命时期。其著名代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规律有重要贡献,但因阶级局限性不能彻底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及其历史暂时性,却把它看作永恒的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斗争日益尖锐,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了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它抛弃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发展其庸俗成分,以粉饰资本主义制度,抹杀资本主义的矛盾。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西欧主要国家和美国占据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激烈斗争中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经济关系,批判地吸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抛弃其非科学成分,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彻底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实质及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从而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科学地概括了19世纪末以来关于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丰富材料,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并根据十月革命和苏俄的经验,提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新原理,把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在列宁之后,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以及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起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了许多新的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路线、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摆脱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民族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强大理论武器。

政治经济学

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即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般规律的学科。通常认为,“政治经济学”这个术语是由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Montchretien,Antoine de,1575—1621)于1615年首次提出并使用的。在这里,“政治”表示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调节与管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其创立初期,主要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与国家和政府职能有关的重要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后,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恩格斯(Engels, Friedrich,1820—1895)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称为“狭义政治经济学”,把对各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研究称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它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直接涉及各个阶级的物质利害关系,是一门具有强烈阶级性和党性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重商主义者安徒万。德·蒙克莱田于1615年发表《献给皇上皇后的政治经济学论》一书时使用的。但重商主义者考察的只是流通领域的表面现象,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十七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那时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还处于潜伏状态,由于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斗争的需要,产生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其著名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从流通转到生产,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进行探讨,从此,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立场的局限,他们不能彻底揭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是把资本主义看成是符合人类本性的永恒的制度。所以他们的理论既包含有科学的成分,又有庸俗的见解。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逐渐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开始采取威胁资产阶级生存的形式,于是产生了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它抛弃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继承和发展了其庸俗成分,提出了种种为资产阶级辩护的虚伪理论。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以西斯蒙第和蒲鲁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代表处于贫困破产中的小生产者利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梦想恢复过去的小生产方式。
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西欧主要国家和美国占了统治地位。工业无产阶级已经壮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同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中,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占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它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及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运动规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了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参】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 (即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以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为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规律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的一般规律,因而是经济学科的共同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直接涉及各个阶级的物质利害关系,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党性。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又可以分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也可以称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有的人把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对象的狭义政治经济学也叫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不准确的,比较准确地说,应该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因为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础之上。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从整个说来,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一文中所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的光辉成果。所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既适用于研究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适用于研究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按其研究领域,可分为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politiko's——国家的、社会的和希腊语oikonomia——家务管理 (来自单词oikos——家、家务和nomos——法律)。在古代,曾有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探讨过经济问题,但没有把经济关系当作专门的研究对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范围扩大,国际贸易频繁,经济关系日益复杂,新兴的资产阶级基于政治和经济斗争的需要,把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分离开来进行研究。从十五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的最早研究。法国重商主义者安徒厅·德·孟克列钦 (一译蒙克莱田)(Antoine De Montchre-stien,1575~1621年) 在1615年著《政治经济学概论》 (《Traite deL’economie Politique》,献给路易十三(Louis ⅩⅢ)和皇太后)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在“经济学”前面加上“政治”一词,目的是与古代作为家政管理学的经济学相区别,强调他所研究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和财富增长。但是,孟克列钦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并不是一本专著,而是就当时法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及其改进方法写给国王和皇太后的建议书。一个半世纪以后,被马克思称做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的英国重商主义者詹姆斯·斯图亚特 (James Steuart,1712~1780年),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An Inquity into the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2卷),才是第一本以政治经济学为题的有体系的专著。至此,“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名称而被广泛使用。
尽管重商主义者首先提出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而且建立了自己的体系,但是,由于重商主义者考察的只是流通领域的表面现象,所以未能使政治经济学真正成为科学。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完成于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和法国,而在英国得到最大的发展。当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处于潜伏状态,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还能够把研究领域从流通转到生产,并且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者受到资产阶级立场的局限,他们把资本主义看作是合乎人的本性的、合平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形式,所以他们不能彻底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在他们的学说中包含着庸俗的成分。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已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而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这时,资产阶级需要的已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公正无私的科学研究,而是为资本主义制度作辩护。这样,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并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完全取代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是一种为资本主义制度作辩护的经济理论,它抛弃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部分,发展了它的庸俗部分;不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而只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的现象上兜圈子。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形态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理论”,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和服务。
在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出现的同时,产生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理论。它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从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揭露利润和地租是资本家对工人无偿劳动的掠夺这一点来说,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他们赞美小生产,把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小商品经济理想化,梦想恢复小私有制,从这点来说它又是反动的。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指责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历史上暂时的生产方式,设想用社会主义来代替资本主义。但是,由于他们不能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不能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因而只能流于空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就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在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西欧主要国家和美国占了统治地位,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本主义发展的材料,运用无产阶级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交换和分配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指出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但在研究过程中也涉及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形态,并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作了科学的预见。恩格斯把只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称为狭义的政治经济学,而把研究人类各种社会的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称之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因此,可以说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自十九世纪末期起,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开始传入我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为了开办洋务活动,在北京设立“同文馆”,规定《富国策》为必修课程,所用教材是英国人法思德(H. Fawcett)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程》 (《A Manual ofPolitical Economy》)。这本书由同文馆汉文教师汪凤藻与美国人丁韪良合译,于1882年以《富国策》为书名在上海印行,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第一部中译本。此后,严复于1901年翻译出版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the Wealth of Nations》)(严译本的书名为《原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传播,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首次撰文宣传《资本论》的基本思想。1920年有费觉天翻译的《资本论自叙》(即资本论第一版序)问世。1930年陈启修(即陈豹隐)翻译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册(即前三章)是《资本论》在我国的最早译本。其后侯外庐、王慎明、潘冬舟、罗章龙、吴半农、千家驹等都进行过 《资本论》 的部分的翻译工作。1938年郭大力和王亚南合译出版了《资本论》三大卷,这是第一个全译本。此外,还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1930年刘曼译本和1932年郭沫若译本及其他大量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中译本陆续问世,与此同时,我国也翻译了国外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学著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当时,我国学者也自己撰写了不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述。
建国以后,我国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其中包括1954年翻译出版了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第一部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同时,我国经济学界也编写了大量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一部分学术专著。
阅读书目: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王学文著,人民出版社根据新华书店1950年6月北京版重排,1983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北方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南方16所大学《政治经济学》编教编写组,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2版;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南方16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2版; 《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初版,1983年3月第3版;《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3月版;《政治经济学》上卷第一分册、第二分册,宋涛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教材》北京9所高等院校协作组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政治经济学读本(社会主义部分)》王珏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参〕 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

经济科学中的核心学科。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被视为与经济学相同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和经济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越来越明显,界定这种区别,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性质、功能和方法,已非常必要。
近代以来,人类最早形成的经济科学,就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这个术语是由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1615年首次提出并使用的。在法语中,政治 (Politial) 表示国家对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调节、管理,而希腊语中的经济 (Econom) 意为家务和管理。政治经济学就是从国家的角度,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研究,以为国家管理经济提供科学依据。
从18世纪中叶起,到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在古典经济学家、早期庸俗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那里得到迅速发展。这个时期,政治经济学还基本上是惟一的、或主要的经济科学,各门具体经济学还未形成,它们所研究的问题,还包含于政治经济学之中。到这个阶段的后期,由于研究内容的扩展和深化,才意识到经济科学的分化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对各社会形态共有的一般经济矛盾的专门研究,即恩格斯所说的 “广义政治经济学”,这实际上是从已有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狭义政治经济学” 中的升华,即将其中涉及的一般性经济规律的认识集中起来,形成一门新的经济科学。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要求和必然。但由于时间和其他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对“广义政治经济学” 的内容做了原则性的探讨,他们主要从事、并取得重大成果的,还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 “狭义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资本论》。
《资本论》 揭示并论证了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以及它的经济矛盾发生、发展、灭亡的规律。这一点正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愿承认的,已经确定了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企图以各种方式抵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取消政治经济学,杰文斯、帕累托、马歇尔等人,提出以 “纯经济学” 来代替政治经济学的设想。这种设想本身,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他们也注意到对一般性经济矛盾及其规律进行专门研究的必然性,这与此时各具体经济学从政治经济学中的分化是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试图进行一般性经济矛盾研究的同时,他们却否认了经济矛盾演化的历史阶段性,并直接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经济矛盾说成是一般性经济矛盾。在他们那里,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而是人类社会的一般; 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不复存在,它也没有灭亡的问题。这种取消政治经济学的企图,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然而,政治经济学是不会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消失的,它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发展、分化及重新规定也是历史的必然。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在20世纪中、后期,又提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而马克思主义则一直坚持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政治经济学,而是在经济科学不断分化和发展的情况下,如何重新界定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性质、职能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学科创始时期,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主要现象和某些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以后,明确指出,它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即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在当时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涉及更广阔的范围,不能只是停留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拓展是基础性的,就目前来看,对此界定在学术界还难以统一认识。而另一方面,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从经济生活实际出发,已经将其研究的对象明确为资源配置及其相关的各种基本问题。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包括阶段性、阶级性、国度性,以及文化性和技术性。阶段性表现为政治经济学有自己明确的研究阶级矛盾所处的阶段,并突出其特点; 阶级性使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者分属于不同的派别,并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和利益来进行研究; 国度性则要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充分考虑国度特殊性。这三种性质是政治经济学得以确立并执行其职能的保证。而文化性和技术性又是阶级性和政治经济学必须正确对待的两个基本性质。政治经济学不是技术科学,而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意识形态的功能,这是由其阶级性决定的。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反对政治经济学的文化性,只强调其实用性和技术性。全面地看,政治经济学的技术性,体现于它对经济过程的干预和调节上。这种技术性与文化性是统一的,也正是这种统一,才能行使其必要的功能。
政治经济学的功能,是由其性质决定的。首先,就是揭示特定社会形态及其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律; 其次,是揭示和论证国度性经济矛盾,国家的存在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它不仅制约着经济矛盾的存在,而且是政治经济学作用于经济生活的必要中介环节; 第三,是为统治阶级建立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提供理论依据; 第四,为统治阶级的阶级政策提供原则指导; 第五,为被统治阶级争取自己的利益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而这应由被统治阶级的经济学家来承担; 第六,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及个人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文化前导; 第七,为各具体经济学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并概括具体经济学的成果,探讨其中的基本问题。这七个功能中,前两个功能是基本的,后五个功能是由它们派生的。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原则上说,与经济学的方法是一致的,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和相对充分,因而其方法论也更为成熟。尤其是在马克思那里,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系统研究,不仅确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也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而他以前的古典经济学家在这方面也有较深入的探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方法上也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根据已有的成果和对政治经济学性质、功能的认识,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的规定,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可界定为系统抽象法 (刘永佶,1992),其要点是: 以明确经济矛盾的存在为前提,以揭示经济规律,说明经济现象为目的,充分地收集和占有材料,抽象与实证相统一,以辩证的思维实证性地探讨实际材料中所体现的经济矛盾,逐次揭示经济矛盾本质,规定概念体系,并以概念的展开、改造和完善为主体,在概念运动中揭示经济矛盾系统,建立相应的假说和理论体系,据此而对经济生活发挥其功能,并在实践中验证和修正已有认识。
自经济科学形成以来,政治经济学是历史最长、发展得最为充分的一门学科,由于未能明确它与经济学的关系,其进一步的发展受到一些影响。但政治经济学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它的学术价值,它在经济科学中的核心地位是确定无疑的。随着社会经济矛盾的进一步展开,政治经济学必定有一个新的发展期。

☚ 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方法 ☛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 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恩格斯说:“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6、189页) 也就是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涉及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方面,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中研究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的。同时也联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之总和) 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进行研究。由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直接关系着各个阶级的物质利益关系,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的最早研究。重商主义把流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认为从流通中获得更多的金银财富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 (约1575—1621) 在1615年著《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1712—1778) 于1755年为法国《百科全书》写了《政治经济学》这个条目。以政治经济学为名称的第一部英文著作,是J·斯图亚特在176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直至19世纪末期,在西方大多数国家,政治经济学均被习惯地用作研究经济活动的理论科学的名称,只是在德国、奥地利和北欧一些国家,分别以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同义名称。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简称“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在于: 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并把研究的重点转向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 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接触到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终因受到资产阶级立场的局限,他们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上的过渡形式,而把资本主义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古典经济学兼有科学和庸俗两种成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而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公开化,资产阶级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这样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简称“庸俗经济学”) 就产生了,并在19世纪30年代完全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部分; 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只是在表面现象上兜圈子,根据资本主义的现象形态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理论”。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西欧主要国家和美国占了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了。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继承了占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思想成果,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他们全面论证和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了崭新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打破旧世界、创建新社会的思想武器。后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并揭示了资本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我国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 有的认为它的研究对象应包括生产力或生产力的社会经济方面,等等。

☚ 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ic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