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政治生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明清至民国时期 安徽历史上,回族总的说是受压迫、受歧视的,特别是明清时期。例如明天启(1621—1627)年间怀远就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排回案”。清雍正三年(1725),置理安徽按察司鲁国华奏称:“请令回民遵奉正朔、服制,一应礼拜等寺(即清真寺)尽行禁革,倘怙终不悛,将私记年月者照左道惑众律治罪,戴白帽者以违制律定拟。”尤其是当西北回民起义失败,一部分义军向内地流散时,李鸿章曾下令不准留居回民,由此凤阳道周天爵即勒“永不留回”碑于中街,六安知府、怀远县令亦如法炮制,致使不少回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民国年间,国民党继续奉行歧视政策,拒不承认回族,使回汉之间摩擦不断。1929年寿县三觉、1937年定远县二龙、1947年寿县埝口等地都曾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排回事件,从而严重地伤害了当地回汉之间的感情,造成了一定的历史积怨。 ☚ 四 政治、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是由阶级利益引起的,由社会政治主体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活动。它相对于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而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往往以国家政权为依托,参与社会的管理活动,形成人们的政治生活的主旋律。政治生活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反映。在剥削阶级社会里,被剥削阶级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只有统治阶级才有享受政治生活的权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人民成为社会的真正的主人,获得了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满足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需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 政治行为 政治统治 ☛ 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1924年4月27日创刊于北京,周刊,初为中共北京地委机关报,1925年秋成为中共北方区委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重要言论机关。1924年秋由赵世炎任主编,高君宇、范鸿劼、陈为人也参加了该刊编辑工作,李大钊、赵世炎、蔡和森、范鸿劼、罗亦农、张国焘等为主要撰稿人。初为八开四版小报型,后改为十六开杂志型,每星期日出版,每期发行几千份,中间曾数次停刊。在全国的分售处有50多处。该刊的使命“便是要领导全国国民向奋斗反抗的政治生活走!”(《发刊词》)评论全国和北方的政治形势,阐明中共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指明斗争方向,不断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反动政策,对国民党右派、研究系、国家主义派、现代评论派也作了斗争。发表的文章多为政治、经济、外交及青年生活论文。“五卅”运动中积极支持反帝爱国运动,并出版“反帝国主义的全国动员特刊。”大约1926年7月停刊。 ☚ 革命之花 南陈北李 ☛ 政治生活political life 政治生活political life 政治生活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和北京地委创办的机关刊物。1924年4月27日在北京创刊。赵世炎任主编。对北方革命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