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攻击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攻击性 攻击性gongji xing指对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的行为,程度可轻可重。从口头的谩骂到行动上的暴力破坏,一般说来,攻击性行为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前者指对构成挫折的人或事物的直接攻击,通过打斗、口头、面部表情、姿态手势来表示,也是个体受挫后立即反应的主要形式;后者则可能是慑于对方的权势而不敢直接攻击,或碍于自己的身分不便直接攻击,或挫折来源不明等原因找不到直接攻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把激怒的情绪发泄到他人或他事物身上。一般理论认为攻击性行为主要因挫折而起。精神动力学派的观点认为,攻击性是人的一种本能,攻击本能。一切攻击行为都是潜在的攻击本能精神能量的流露。攻击性可经过潜意识内向投射机制,由针对外界而转向针对自己,从而表现为自杀或自伤行为。 ☚ 儿童个性调查表 和谐人格 ☛ 攻击性由于欲求得不到满足或因报复和反抗、在攻击动机的驱使下采取有害他人的行为。 攻击性aggression 攻击性aggressiveness心理学中的一个描述性术语,泛指攻击行为背后的一种精神属性,在外显行为上可以表现为有意对他人或他物进行侵犯、争夺或破坏等。在不同学科或理论流派中有不同的理解。人格心理学的特质理论认为,它是个体的人格特质之一,正是它决定了个体的攻击行为。行为主义根本否定这种特质的存在,认为存在的只是攻击行为本身,所谓“攻击性”乃是从攻击行为出发所做出的一个不必要的理论假定。在精神分析和习性学中,指攻击本能。认为攻击行为乃是攻击本能心理能量得以释放的形式或渠道。 攻击性 攻击性aggression亦称“侵犯性”。指一种根深蒂固的和持续不变的行为类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受微小刺激就会突然暴发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且自己难以控制,可出现争吵或暴烈的攻击行为。“性如烈火,一触即发”,犹如《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鲁智深。这种突然出现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与平时不一样,在间歇期却是正常的。对发作时所作所为,事后感到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往往认识与行为脱节,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病理心理学范畴内,攻击行为常由于幻觉妄想、病理性激情和惊恐反应所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癫痫、脑外伤、精神发育迟缓等。 ☚ 个性心理 共塑文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