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攻下逐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攻下逐瘀

治法。用于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等。方如抵当汤、下瘀血汤等。

攻下逐瘀

攻下逐瘀

攻下逐瘀是使用具有活血祛瘀和泻下作用的药物组成方剂,对损伤蓄瘀早期、二便不畅之实证进行治疗的方法。
由于外力致伤,必使血脉受伤,恶血留滞,壅塞脉道,且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甚则越络而妄行,变证多端。所以对损伤蓄瘀,必须设法祛瘀,而祛瘀又当以攻下逐瘀为先。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留者攻之”,这是对有病邪客留之实证进行治疗的法则。外伤之后,瘀血内留,亦守此法。《素问·缪刺论》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是后世对损伤采用攻下逐瘀法的理论依据。到了汉代则有具体的攻下逐瘀方药出现。如《武威汉代医简》载:“治金创内漏血不出方,药用大黄月(肉)二分、曾青二分、消石二分,䗪虫三分,虻头二分,凡五物皆治,合成以方寸匕,一酒饮不过,再饮,血立出,不,或从大便出。”使用大黄和䗪虫、虻虫为主来攻,以达到瘀浊从大便排出。《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五》载:“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方,大黄一两,切、浸、汤成下,绯帛如手大,烧灰,乱发如鸡子大,烧灰用,久则用炊单布一尺,烧灰、败蒲一握三寸,桃仁四十三个,去皮尖,熬,甘草如中指节,上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汤成,内酒一大盏,次下大黄,去滓分温三服……。”该方中,用大黄、桃仁为主药,作为攻下逐瘀剂的主要成份。晋至隋唐时代都按这一方意组方,沿袭应用。如唐代蔺道人对损伤的“七步内治法”,第一步用的大成汤,就是用攻下的大黄,祛瘀的红花为主药组方。《太平圣惠方》第六十七卷所载治疗损伤的几十个方剂中,大多数均以大黄、桃仁、当归为主药,不但用于一般损伤积瘀,而且有用于治疗损伤合并的无尿重症。后世常用的“鸡鸣散”,实际上用大黄的攻逐,归尾、桃仁的祛瘀作用。历代医家对损伤实证,特别兼见二便不畅者,多是按这个原则应用攻下逐瘀法治疗。
攻下逐瘀具有祛瘀生新、通便泄热、行气止痛的功效。本法适用于损伤早期蓄瘀,腹胀,便秘或小便闭,舌红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胸胁损伤蓄瘀胀痛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腹伤蓄瘀,少腹胀痛用鸡鸣散加减;脊椎骨折或脱位,督脉受损,动辄疼痛,肚腹膨胀,二便秘结,用桃仁承气汤合地龙散加减; 挤压伤,瘀毒内蓄,尿闭重症,用大成汤或代抵当丸并加入益气利尿药如黄芪、白茅根等,并可酌加黑、白二丑以增强其攻下之力,视病情需要决定剂量。
攻下逐瘀法属下法,凡攻下逐瘀之剂,其药力相当峻猛,容易耗伤正气,临床时应当慎重,不可滥用。对于慢性劳损有瘀、年老体弱、气血虚弱、失血过多、内伤重证阳气衰微者忌用; 妊娠及月经期间妇女亦忌用,以免发生流产或月经过多; 腹腔内脏损伤破裂者一般不宜用。

☚ 骨伤科内治   行气活血 ☛

攻下逐瘀gōng xià zhú yū

eliminatingstasis by purg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