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改革开放时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改革开放时期1981—2002这一时期共22年,连续实施了四个五年计划。由于不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新疆和全国一样,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睦,是解放以来最好的时期。到2002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基本建设投资503.69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28.2倍,下同),生产总值1598亿元(29.2倍);粮食产量875.87万吨(1.27倍),棉花产量150万吨(17.94倍),肉类产量105.44万吨(约7.3倍);原油产量2036.19万吨(4.21倍),发电量212.24亿千瓦小时(8倍),钢产量175.45万吨(15.34倍);外贸总额26.92亿美元(84.2倍);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11435元(11.65倍)。统计数字表明,本期内主要经济指标均成倍、或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大大超过了以往30年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外贸总额的增幅最大。这既是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的明证,从而为新世纪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1979年至1992年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1977年,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全国储蓄工作会议,以此为转折点,全省银行储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起,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业人数增加,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在14年里(1978年至1992年)增加6倍,储源极大丰富。1979年,全省储蓄存款首次突破亿元大关。随着银行扭转“重贷轻存”的思想,加强了储蓄领导,充分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坚持储蓄政策,开展储蓄宣传和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服务第一”和“存款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储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内部环境。从1983年起,省人民银行又下放了增设储蓄种类的权限,各行适时开办符合群众需要的新储种,并规定对超额完成任务的行、处和个人给予奖励,储蓄存款得到迅速增长。到1984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28.32亿元,比1975年增长10.85倍。1985年起,人民银行不再办理储蓄业务,储蓄业务的开展以工行和农行为主,并对城乡储蓄严格分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1986年5月,省人民银行又批准省邮政储汇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当年收储余额930万元,到1992年底已达81514万元。1988年,安徽省物价上涨指数突破两位数,群众纷纷提取存款形成两次抢购风潮。在此情况下,按人民银行总行部署,全省于9月10日开办保值储蓄,遏制了储蓄存款滑坡的局面。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储蓄存款工作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如债券发行、集资、股票等给储蓄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影响。 ☚ “大跃进”至“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 城乡储蓄机构和网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