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莱维纳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莱维纳斯 【生卒】:1905— 【介绍】: 法国当代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和存在主义者。 他出生于立陶宛,具有犹太血统。1923年进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1928-1929年经法国现象学家赫林(JeanHering)介绍赴德国弗莱堡大学,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门下研究现象学,是现象学运动弗莱堡时期的重要成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一直在法国各大学任教。 莱维纳斯是胡塞尔著作的翻译者和现象学思想的传播者,他在弗莱堡大学求学时期曾参与翻译胡塞尔法文版的《笛卡尔沉思》。 1931年返回巴黎后,写过一些介绍胡塞尔现象学的小册子,在当时法国思想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来有名的一些哲学家如萨特、阿隆等,读了他的书后,纷纷赴德国研究现象学。 因此,现象学在法国的广泛传播与深入研究同莱维纳斯的介绍是分不开的。 莱维纳斯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哲学为自己思考的起点。 他在1930年写的学位论文就研究了胡塞尔的直觉理论,他还是第一个提醒法国公众注意海德格尔重要性的人。不过,他对胡塞尔的先验唯心主义持否定态度,也不同意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构想。他在《从生存到生存者》(1947)一书中,表明了自己的哲学兴趣:考察善的问题、时间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与通向善的运动的其它问题的关系,并将柏拉图的“善置于存在之彼岸”视为基本准则。他认为,现存之物都与存在相关,通过这个中介,自我相关意识与本真的时间性才会提出来;同时,只有把生存者与他人相联系,才会提出意义与善的问题。 为了实现善的目标,生存者不断进行冲刺,迈向存在之途。他还在同一时期出版的小册子《时间及其它》(1947)中讨论了同样的问题。这一时期,一般称之为“本体论批判”。 1961年,莱维纳斯发表了《整体性与有限性,关于存在的论文》,这标志著他哲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虽然他继续批判本体论,但不再谈“本体论的罪恶”,而是同西方文化传统联系起来考察。他认为西方文化中那种把存在理解为整体性的理论信条,不能使本体论达到超越性。 这种缺陷终将戳穿整体性、尤其是本体论和逻辑上的整体性的神话,并导致极端的外在性。要是一种哲学能将外在性与超越性集中到它的反思中心,那它就是形而上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而上学比之于本体论更为根本,于是,莱维纳斯提出了“用形而上学取代本体论”的主张。 晚年,莱维纳斯在继续考虑存在的对立面的同时,又重新开始研究善的问题。他指出,他人与存在的关系是善的标志,由此可推导出一系列激进的伦理学结论。他不再关心形而上学的问题,主张伦理学才是“第一哲学”。 在政治上,莱维纳斯是一个资产阶级和平主义者,他主张世界和平共处,要求每个人都应与他的民族精神与灵魂联系在一起,以形成共同的力量。 主要著作有:《逃避》(1935)、《发现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1949)、《艰难的自由》(1963)、《谜与现象》(1965)、《Autrement qu,être ou au delà de L’essence》(1973)、《偶像与哲学》(1975)、《专有名词》(1976)、《问题与答复》(1977)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