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腺体癌
支气管腺体癌原称“支气管腺瘤”,为一组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腺管上皮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属典型的唾液腺型癌瘤。发病率约占原发性支气管癌的0.6~1%。多发生于30~40岁,男女发病率相仿。支气管腺体癌大致可分两类:
(1)腺样囊性癌: 原称圆柱瘤,为一种外形呈筛状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较类癌少见。约1/3发生于气管或隆凸,其余发生于大支气管,尤其是肺下叶。肿瘤生长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下,侵蚀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的组织,极少呈息肉样生长,可阻塞支气管腔。切面呈灰白色。镜检酷似唾液腺样囊腺瘤。肿瘤细胞交织成圆柱体,中央形成小管隙,内含PAS染色阳性的嗜酸性分泌物。其恶性程度较肺类癌和粘液上皮样癌高,可局部浸润,也可广泛转移于肝、肾等器官。
(2)粘液上皮样癌: 从支气管粘膜的粘液腺衍生,为一种少见的恶性支气管腺体癌。多发生在大支气管而以上叶较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两性发病无异。肿瘤呈小分叶状,表面被覆粘液。切面见多个充满粘液囊腔。镜检肿瘤由鳞状上皮细胞、分泌粘液细胞和中间型细胞组成,有成团的含粘液的腺泡和表皮样细胞。粘液表皮样癌与唾液腺瘤相似,具局部侵蚀,也可恶变,但其恶性程度较鳞腺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