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操纵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操纵子operon原核生物中,由一群基因组成的遗传调控单位。主要包括一个操纵基因和位置邻近的若干个结构基因。按照法国遗传学家雅各布(F.Jacob)和莫诺(J.Monod)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操纵子假说,紧密连锁的一组结构基因,共同受一个操纵基因的控制,在转录功能上,形成一个整体。 操纵子 操纵子caozongzi基因对酶合成控制的学说。按
☚ 解旋 遗传工程 ☛ 操纵子operon系DNA上由相关基因组成的功能单位。此功能单位包括1个或几个功能相关的成簇结构基因及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1个操纵子在转录中只形成1个大的单一的信使核糖核酸分子;在原核细胞中,操纵子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一般为催化同一代谢过程中功能相关的酶;操纵子可由于细胞生长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转录信使核糖核酸的频率。 操纵子由操纵基因以及紧接着的若干结构基因共同组成的一个超基因的功能单位。其中结构基因的转录由操纵基因所控制。 操纵子operon是由操纵基因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结构基因组成的基因簇。调节和控制某一代谢过程中酶的合成,如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调节和控制乳糖代谢过程中酶的合成。 操纵子 操纵子操纵子是指在脱氧核糖核酸 (DNA)中,由互相邻接的包括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起动部位等基因所组成的一种遗传调节的功能单位。这些基因的功能是由同一操纵基因与阻抑蛋白来联合控制的。 图1 操纵子的模式图 O:操纵基因 P:转录的起动部位 S:结构基因n:结构基因数 阻抑蛋白: 可特异地阻抑DNA结构上相应操纵子的转录 诱导物(图中未表示): 可使阻抑蛋白失去阻抑作用,mRNA得以生成。 控制区 控制区有一专供核糖核酸聚合酶系附的转录起动部位。与起动部位相邻,有一控制部位,这一控制部位即称为“操纵基因”。操纵基因可与特异的阻抑蛋白结合。这类阻抑蛋白若与操纵基因结合,则可阻碍核糖核酸聚合酶,于此顺着DNA进行转录。此时这一操纵子即被阻抑。 特异的诱导物,例如某些酶的诱导物,可与其相应的阻抑蛋白结合,从而使该阻抑蛋白与操纵基因分离,从DNA上脱落,此称之为脱阻抑。脱阻抑状态的操纵子即有可能被转录。除脱阻抑外,有时还需某种蛋白质(或该类蛋白质与cAMP等小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物) 附着于起动部位,使催化核糖核酸合成的核糖核酸聚合酶易于起动。 阻抑蛋白起着阻抑作用,它的作用是一种负调节。而上述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物起着促进转录的作用,它们的作用是一种正调节。 信息区 信息区由一个或多个基因组成,由于信息区所含的基因起着规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所以这些基因称为结构基因。 由操纵子转录生成的mRNA,即可按操纵子所含结构基因数的不同而被翻译成为一种或数种多肽链或蛋白质。 在操纵子之外,还存在着为上述阻抑蛋白编码的基因,这类基因称为调节基因。调节基因如因突变而丧失功能,则阻抑蛋白缺失,其相应的操纵子过分表达,因此而合成的蛋白质可因之过剩。 操纵子学说自1961年由法国的Jacob和Monod根据对大肠杆菌中与乳糖代谢有关的操纵子——乳糖操纵子,与阿拉伯糖代谢有关的操纵子——阿拉伯糖操纵子,以及某种沙门杆菌的组氨酸操纵子等已经逐渐弄清。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是第一个被彻底研究过的操纵子模型。现以这一操纵子为例具体说明之,该操纵子在大肠杆菌中调节乳糖代谢。乳糖操纵子含有三个结构基因,各自含有合成β-半乳糖苷酶、透性酶以及半乳糖苷乙酰化酶的信息。除半乳糖苷乙酰化酶的生理功能还不清楚外,β-半乳糖苷酶催化乳糖水解为半乳糖与葡萄糖,透性酶可使半乳糖易于透入菌体。 大肠杆菌的上述酶活性在通常情况下不高,给以乳糖或某些类似乳糖的诱导物时,上述三种酶的合成速率增高,活性可由此增加10~100倍。但当培养基中存在葡萄糖时,此种诱导现象并不出现。直至葡萄糖耗竭,诱导现象才出现。这是因为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表达,不仅需有诱导物,以解除阻抑蛋白的阻抑,还需要某种蛋白质(代谢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P)与cAMP的结合物附着于起动部位,使核糖核酸聚合酶催化的转录作用易于起动(图2)。 图2 乳糖操纵子的阻抑与脱阻抑 O——操纵基因 P——转录的起动部位 在无诱导物存在时 (图2A),阻抑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妨碍核糖核酸聚合酶的起动,从而阻止这一操纵子的转录,mRNA因而难以合成。在诱导物存在时(图2B),阻抑蛋白因与其结合,不能附着于操纵基因,如此时存在前述cAMP与CAP的结合物,则RNA聚合酶即可转录上述三种结构基因,生成mRNA。此mRNA如被翻译,即产生β-半乳糖苷酶、透性酶与半乳糖苷乙酰化酶。乳糖的分解代谢由此即可得到促进。已知乳糖操纵子的阻抑蛋白由四个分子量为40 000的同样亚基缔合而成。 其他操纵子的调节机制与乳糖操纵子者大同小异,例如大肠杆菌的阿拉伯糖操纵子,可因其操纵基因与特异的阻抑蛋白结合而被阻抑,但在阿拉伯糖操纵子中,可与其起动部位结合而起正调节作用者,并非cAMPCAP,而是阿拉伯糖与该操纵子特异阻抑蛋白的结合物。 在细菌等原核生物中,操纵子遗传调节单位的存在已经确立。但在哺乳动物等真核生物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调节单位尚得进一步研究。 ☚ 遗传密码 嘌呤核苷酸循环 ☛ 操纵子 操纵子操纵子是DNA分子内由一定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一个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包括几个结构基因及基因表达的共同的调控序列。结构基因也称顺反子,是为多肽链编码的核苷酸序列,从起始密码子ATG始至终止密码子TAA、TGA或TAG止,其间有各种三联体密码子,决定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每个顺反子之间有时也存在少许不翻译的序列,调节基因编码阻遏物,也列入操纵子的结构基因中。 图1 乳糖操纵子及其转录的调控 色氨酸操纵子: 大肠杆菌合成色氨酸的酶类由色氨酸操纵子(trp)合成,由结构基因trpA、trpB、trpC、trpD、trpE组成多顺反子,按反时针方向转录,即自trpE依次至trpA。trpR编码阻遏物蛋白,有本身转录的调控系统。 色氨酸由分枝酸合成,可分为五个步骤,前两步将分枝酸变成氮-5-磷酸核糖酰-邻位氨基苯甲酸盐(N-5′-phosphoribosylanthranilate)的酶,是trpE (1.8kb)及trpD(1.8kb)基因的产物,trpC (1.356kb)编码的酶具有二种活性(即磷酸核糖酰邻位氨基苯甲酸异构酶和吲哚甘油磷酸合成酶)。最后一步所需的色氨酸合成酶是trpA(0.8kb)和trpB(1.191kb)基因的产物,五个基因产物的协同作用最终合成色氨酸。 操纵子的基因转录调控序列由76个碱基对组成,主要启动子trpP由-59位至-6位,操纵基因trpO与启动子有较多的重叠,-10位左右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对称序列。此外在trpD内还有一弱的启动子P2。 基因调控序列与第一结构基因trpE之间存在着前导序列L,由162碱基对组成,是衰减子trpa的部位。 基因转录的调控首先由阻遏与去阻遏作用作进行调节。色氨酸操纵子表达的结果,最终合成了色氨酸,色氨酸又是辅阻遏物,与trpR编码的阻遏物蛋白一起与操纵基因结合,阻遏转录,当培养基中色氨酸供应不足时,由于缺乏辅阻遏物而出现去阻遏作用使操纵基因开放,转录进行。所以环境中的色氨酸浓度对调控转录起主要作用。但是trpD内的P2启动子不受trpO与trpA调控的影响,它启动的trpC、trpB、trpA的转录即使在高色氨酸的环境中也可进行,因此在阻遏状态下,P2启动子完成的转录可占全部产物的80%。色氨酸操纵子及转录调控方式见图2。 除阻遏作用外,还有衰减作用的调控。由于操纵子的前导序列可转录一个140核苷酸的mRNA,上面有rRNA结合位点,AUG起始码(在第27~29位)和UGA终止码(在第69~71位),可翻译一个14肽,肽链第10和11位的密码子是两个相邻的UGG,编码色氨酸,称为调节密码子,在3′端有GC富集区和多U序列是终止子构型,称为衰减子。前导序列中的二元对称结构存在着多重性,可形成变化的发卡环。当色氨酸缺乏时,细菌需要自己合成,这时14肽的翻译由于缺乏色氨酸而中止在第10、11位密码子处,rRNA占位使原来1~2、3~4二组二元对称结构的1~2发卡环破坏,而2~3成环。2~3成环后就破坏了原来的3~4终止子的构型,其结果是反终止作用而使RNA聚合酶转录顺利进行,全部结构基因得以表达,而合成出色氨酸。当环境中色氨酸过量,细菌不需要自己合成时,由于14肽的生成,rRNA无占位,1~2发卡环存在,自然3~4也成环,这时3~4环是终止子结构,使R-NA聚合酶识别而转录暂时停顿,这一衰减反衰减作用也是由色氨酸进行调节的(图3)。 图2 色氨酸操纵子及其转录的调控 图3衰减子调控机制 ☚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 λ噬菌体的基因及其功能 ☛ 操纵子 操纵子operon操纵子结构是原核基因组的突出结构特点。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联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和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构成基因表达单位。 ☚ 蛋白质相互作用 启动子 ☛ 操纵子oper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