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是说只有弹过上千首乐曲才能领会乐声,只有看过上千种宝剑,才能辩别兵器。这里指出“操”、“观”与“晓”、“识”间的内在关系。“操”和“观”是“晓”和“识”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先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理性认识。刘勰把这种生动的比喻用于文学创作,是为了强调广泛阅读名篇佳作,探讨研究创作规律和艺术特色,对提高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的作用。当然,提高欣赏、鉴别能力,还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克服主观性和片面性,“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达到“平理若衡,照辞如镜”,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他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