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播种机械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播种机械化seeding mechanization用机械动力和机具进行播种作业的过程。按照不同的播种方式,播种机械可分为撒播机、条播机、穴播机、精密播种机等类型。 5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仿制和自行研制适合中国农业生产需要的播种机具。畜力10行和12行谷物条播机于1954年定型投产;1956年第一种机引播种机鉴定投产;60年代以后又先后研制生产了悬挂式谷物条播机系列、播种中耕通用机系列、棉花播种机、蔬菜播种机、牧草播种机、水稻直播机、垄作播种机、施肥播种机、铺膜播种机,以及多种类型的精密播种机、耕播机、播种联合作业机等。航空播种装置也在生产中获得应用。但全国播种机械化程度除国营农场较高外,发展较为缓慢。1973年,全国机播面积仅占总播种面积的3.7%。70年代中期以后有所加快,80年代初期一度下降,1985年以后又开始回升。到1988年底,全国拥有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播种机11.68万部;小型拖拉机配套播种机35.97万部;1988年全国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1.66%。 欧洲第一台播种机是公元1636年希腊科林斯城的洛卡提里(Joseph Locatelli)创制的。18世纪初英国塔尔(Jethro Tull)创制了条播机;1799年斯蓬纳(Eliakin Spooper)获得美国第一个播种机专利;1825和1828年,在美国分别出现了第一个棉花播种机和玉米播种机专利。1830年,俄国人在畜力多铧犁的犁架上加装排种装置,制成了犁播机; 1841年,美国的M.和S.平涅克(M.& S. Pennick)制成完善的谷物播种机。19世纪60年代,英、美等国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畜力谷物条播机。20世纪上半叶拖拉机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使播种机械化迅速发展,成为种植业生产中最早实现机械化的作业项目之一。50年代以后,在欧美各国相继出现了气力式播种机和多种型式的精密播种机。 播种机械化发展的条件 ❶不断提供与新的播种作业方式相适应的新型机具。例如,精密播种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精密播种机具的不断涌现; 铺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求提供铺膜播种机具; 少耕与免耕法的出现,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少耕与免耕播种机具等。 ❷在不同条件下提供能满足播种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如大面积造林种草和沼泽地区的播种机械化,只有农业航空才能承担; 水田拖拉机则是水田播种机械化的前提条件等。 ❸不断提供能提高播种作业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如连接器能将多台播种机连接起来由一台拖拉机牵引作业; 折叠系统或横向运输系统的应用,使宽幅播种机的发展成为可能; 播种机在行进中加种加肥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停歇时间。这些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 播种机械化的效益 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机械化播种能满足作物生长条件,并使一些增产措施得以实施。如地膜覆盖播种,同位限深播种,播种同时施肥、施杀虫剂、施除莠剂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播种机械化。 ❷节省种子,减少后续作业用工量。机械化播种能按所需的行距、株距、深度及每穴数量进行作业;在保护种子的基础上实现一次播种成功,免去补种工序,并使种子需要量和间苗所需工时减少至最小限度。 ❸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播种机具为主体,发展各种联合作业机具; 采用迎茬播种方式等,减少拖拉机下地次数,降低能耗。与节省种子、减少用工量等相配合,可大幅度降低作业成本。 ❹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增加播种机的工作幅宽和作业速度,同时采用快速挂结、自动加种加肥、自动监测等装置以减少辅助劳动力,使每个劳动力承担的机播面积大幅度增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