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lā摧折,毁損。《漢書》揚雄《解嘲》:“范雎以摺而危穰侯。”注引晉灼曰:“摺,古拉字也。” 摺读音zh·e(ˊ),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之涉切,入,叶韵。 ❶曲折;折叠。 ❷摺子。如:奏摺。 上一条: 讋 下一条: 䐲
摺读音l·a(-),为a韵目,属a—ia—ua韵部。卢合切,入,合韵。 ❶摧折;毁损;折辱。 上一条: 邋 下一条: 旯 摺《广韵》之涉·葉;zīh‖zhé折叠:~衫裤zīh snākoò(叠衣服) ❍ ~被zīhpê(叠被子)。 北周·庾信《镜赋》:“始摺屏風,新開户扇。”《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一日,已積了四疋,逐疋把來方方摺好,將箇布絥兒包裹,一徑來到市中。”《水浒传》第五六回:“徐寧口里叫道:‘梅香,你來與我摺了衣服。’”
◇ zīh量词。用于重叠起来的薄片东西:三~纸snā zīh zuǎ(三沓纸) ❍ 一~纸字zít zīh zuǎlî(一沓钱)。 折摺ㄓㄜˊ;ㄓㄜˊ;ㄕㄜˊzhé; zhé; shé二2550①动挽。闽语。福建宁德〖tsik4〗。~袖子。②动试;推测。西南官话。四川成都〖tse21〗。我~了一下,这个碗只能蒸半斤米‖心是~出来的。③动手臂用力一摔。晋语。山西忻州〖 〗。我捉住他的胳膊,他用劲儿~咾我一把。④动倾倒;倾注。⑴冀鲁官话。天津〖 〗。把碗底儿~了重盛吧。冯骥才《神鞭》一:「这几千人开了锅似的热闹场面,好像~一大盆凉水,登时静下来。」又《阴阳八卦》十一:「他眼一瞅道边有个剃头摊,上去左手提壶,把一壶热水~进铜盆。」⑵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把剩饭~到小碗里。新疆吐鲁番〖 〗。⑶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 〗。⑷西南官话。四川成都〖tse21〗。崔显昌《旧蓉城茶馆素描》:「如果这时茶尚未喝白,要么『~』进带来的茶具回家再喝。」⑤动下降;减少;亏损。⑴江淮官话。安徽安庆〖 〗。大水洪水~了,车子可以开了。⑵西南官话。四川成都〖tse21〗。汤煮~了好多呵!云南昆明〖 〗。天干,滇池首呢水~下去一大截。云南楚雄〖 〗。井里的水~了。贵州清镇〖 〗。湖北武汉〖 〗。⑥动冶炼。中原官话。山东曲阜。清桂馥《札朴・乡言正字》:「炼铁曰~。」⑦动腰向后弯。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我扶着你把腰~下来。⑧动玩皮;淘气。东北官话。东北〖 〗。他的孙子可真够~的了。⑨动损坏;丢失。冀鲁官话。天津〖 〗。冯骥才《阴阳八卦》十七:「您今儿要走,不是~我们面子,是坏您自己名声。」⑩动妇女把菜带回家。西南官话。江西赣州蟠龙〖 〗。⑪动断而犹连。冀鲁官话。河北霸县。1934年《霸县新志》:「物已断尚连曰~~音舌。」⑫动装;放。晋语。河南安阳〖 〗。~不下装不下‖~不开放不开。⑬动逃跑。中原官话。河南通许〖 〗。他早~了。⑭动残废;拐。吴语。上海〖 〗。~手~脚难看煞拐手拐脚难看死了。江苏常州〖 〗。⑮动摘。中原官话。陕西西安〖 〗。⑯动免去;作罢。北京官话。北京〖 〗。那套老礼儿早该~了。⑰形合算。闽语。福建厦门〖tsiat32〗。有~合算‖无~不合算‖无啥~声不大合算。⑱量拇指与食指伸直,其两端间的距离。官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绣鞋刚半~,柳腰儿勾一搦。」《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女子)就脱下一只鞋儿投下,张荩双手承受,看时是一只金色鞋儿,将指头量摸,刚刚一~。」⑲量用于重叠起来的薄片东西。闽语。福建厦门〖 〗。一~纸字钞票。   摺zhé同“折(zhé) ❼ ❽”。 【注意】“摺”简化为“折”,但在“摺”和“折”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摺”。 摺zhé❶ 折叠。庾信《镜赋》:“始~屏风,新开户扇。” ❷ 回转。苏舜钦《游山》:“~身趋宝华,未到闻法鼙。”(宝华:寺名。法鼙:法鼓,作法事敲的鼓。) 摺*DFA1 (一)zhe“折(折叠、存折、折子戏)”的繁体。 (二)la<文>摧折:折胁~齿。 摺zhéZ102 “折(zhé)”的异体。
摺叠;用纸叠成小本:~叠/~纸/~尺/~本/~扇/~边/存~/奏~。 摺zhé❶折迭式的。如:摺扇。 ❷摺子。如:存摺,秦摺。 ❸“折”的繁体字。 摺zhéⅠ (折叠) fold: 把信 ~ 好 fold the letter Ⅱ (折子) booklet in accordion form with a shipcase, used for keeping accounts, etc.; folder 另见 see also l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