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搜落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搜落卷科举考试用语。又称“搜遗卷”、“搜阅落卷”。科举考试中为防止考官舞弊或阅卷疏漏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明乡试始行之。时录取工作为各房官分房阅卷,互不通气,只按规定数额推荐拟取之卷,汇于主考官,再由主考官在各房荐卷中确定最终录取者。为防止因房官徇私或阅卷有误,或受数额限制而造成真才遗落,明政府规定,主考官可在各房未荐卷中再查阅一遍,确有佳卷,亦可收录,称为“搜落卷”。明后期,一度实行各房官协同搜落卷。然终明之世,搜落卷未形成制度。至清代,则成为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康熙十七年(1678)定,乡、会试后,主考官要行搜落卷,以杜埋没人才之弊。雍正七年(1729)规定,各房荐卷不定额数,其佳卷多者,准尽数呈荐。乾隆二十五年(1750),为防止主考官舞弊,要求主考官所取落卷交原房官详阅,如二者意见不一,则由磨勘官决定是否取中。三十三年,又改变以往搜落卷后即填榜的做法,要求主考官将有无取录落卷先具折奏明,有清一代,经搜落卷取中的真才不乏其人。左宗棠即被主考官徐法绩于湖南乡试落卷中取中,后成为大学士。此外,乡、会试榜后亦有搜落卷之举。此乃鼓励士林之特例,嘉庆后不复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