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活塞寿命研究和活塞淬回火自动线
科技成果。由天水燎原风动工具厂李森、朱仲荣、石逸民、齐玉海、卢宗清、完心敬、包次生、兴成汉、陈炎锐、董元源、蔡敬斋、杨启媛承担,西安交通大学协作,于1963—1978年进行并完成。获1978年甘肃省科学大会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1.提高凿岩机活塞使用寿命的研究:1973年以后运用小能量多次冲击理论,对活塞材料、制造和热处理工艺进行试验,摸索到 T10V 钢(低淬透性)采用严格控制锻造温度、预先淬火、等温球化、整体短时加热等措施,活塞使用寿命由1972年平均500米提高到4600米,最高7898.72米,超过实测的日本同类322D 型凿岩机活塞平均2100米的水平。1975年下半年,经在15个矿山对当年生产的活塞进行试验,平均达到3000米,比1972年提高了5倍。2.活塞淬火回火自动生产线:为稳定凿岩机主要易损件活塞的热处理质量,提高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建造成由3台盐浴电阻炉、淬火水槽、淬火运动机构、砂盐回火炉、清洗水槽、传杆装置等组成的自动生产线。活塞烘干、预热、加热淬火,采用液压传动;从淬火传送到成品堆放处,采用曲臂链轮、链条传送;活塞烘干、预热、冷却、回火、清洗、传杆等,采用自动程序控制。生产节拍1~10分钟内任意调整,工件冷却时间根据时间需要在1~60秒内随时变动。班产比原来的手工操作提高2~3倍,淬火冷却时间严格控制一致,回火温度差为±2℃,表面硬度差±HRC1,工人劳动强度大减轻,工作改善,在班人数由3人减为2人。1978年1月通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