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描述流行病学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描述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之一。描述疾病在不同人群、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分布频率用发病率或死亡率等表示,可画图表。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常用于寻找病因和估计防治措施效果的研究。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系利用已有的或由特殊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按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将疾病的真实情况展现出来,通过对比发现疾病分布的特点和差异,从而提出病因假设。 描述流行病学 描述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为描述疾病在人群、时间和空间(地区)的频率分布。通过种种分析,不仅对于疾病的分布有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亦可了解环境条件与疾病的关系,从而指导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途径。这种方法常用于寻找病因和估价防治措施的研究上。它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 图1 1900~1963年英国肝硬变死亡率与每人每年酒精消费量(自M.Terris,1967) 图2 上海市1963~1976年胃癌死亡率 近几十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上升而病死率下降,轻型病例及带菌者增多,发生明显的变迁。这主要是菌型的构成有很大变化,宋内和福氏痢疾不断增高,而志贺痢疾明显减少。这可能由于前两种菌型在外界抵抗力较强,它所引起的病例轻型居多;而志贺菌在外界生存能力弱,它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较重,易于发现及时予以隔离治疗等。近百余年来,猩红热的病死率一直在下降,但发病率并无变化。有些疾病由于有了有效的防治手段,其发病率已逐渐下降,有的被控制在相当低的水平,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等; 有的已经被消灭如天花。但同时也有些疾病在长期观察中有明显上升趋势,例如病毒性肝炎、肺癌、精神障碍等。 (2) 周期性流行: 周期性是指传染病经一定周期发生一次大流行。有些传染病发病率的起伏不是年年一致的,一次流行出现之后,随着1年或数年内仅有幅度参差不齐的小起伏,然后再来一次显著的高峰。出现周期性的疾病往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❶流行的起伏主要受人群免疫水平升高或下降的影响; ❷人口较多的地区,如都市,经常有该病种存在,不须自外地输入; ❸传播机制容易实现,人人经常有同等被感染的机会; ❹没有特效的控制措施或有而未用。周期性流行主要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如猩红热、水痘、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 周期性的周期长短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改变和消灭的。例如,过去城市麻疹的周期性表现很明显,随着麻疹活疫苗的广泛应用,目前许多城市已改变了麻疹周期性流行的面貌。天花原来也有周期性,实施普遍种痘,天花就不发生了。 了解和研究各种传染病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以利于控制疾病的流行。 (3) 季节性升高: 某些传染病在一定的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冬春之交,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夏秋之交,流行性出血热在秋冬季,疟疾在秋季,霍乱在夏季,伤寒在秋季等。各病的季节性升高主要由于该季节存在着有利于该疾病传播的因素。 虫媒传染病的严格季节性主要与吸血节肢动物的寿命、数量、吸血次数、活动能力、媒介体内病原体的发育和致病力等有关,而这些又都直接受到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如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等。 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其原因一般认为: 气温较高,某些细菌在食物或水中(如E1 Tor型霍乱弧菌)易于生长繁殖,易造成感染;夏季地面水、井水的污染机会多,加之饮用生水的频率和数量大以及生吃瓜果的机会增加等。 还有许多疾病季节升高的原因未搞清楚。如同为呼吸道传染病的麻疹、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其季节性不完全相同;百日咳没有一定的季节升高;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也不一定与冬季有关系。 某些病的季节性升高虽还不能一一得到解释,但这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通过这种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影响季节性升高的原因及有利于实现传播机制的因素,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3. 疾病的地区分布:疾病在世界各地区的分布不完全相同,有些病只限于某些地区,有些病虽然全世界都有,但各地区分布的数量和流行发展动态却有区别。不同地区疾病分布的研究是流行病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些研究,阐明分布不同的原因,这对防治策略的拟定有帮助。研究此项问题者特别需要有医学生态学观点。 疾病的分布资料可以按不同人群或时间绘制出其地区分布图称为疾病分布图,例如肿瘤死亡世界分布图等。用标点代表病例标记在地图上以说明疾病的地区分布的称为标点地图。不同时间的标点地图还可以说明其时间的动态。它有助于流行病学分析。例如Snow于1854年用标点地图来分析霍乱与水的关系。又如用这方法分析了Burkitt淋巴瘤与昆虫媒介的关系。 对于病因不明疾病,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疾病发生频率的比较,以及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的比较,可能获得有关病因的线索。如果对于一些病的原因已有了一些线索或假说,那就可以通过因素不同的地区、或因素相同但暴露程度不同的地区的发病率的比较来证明或否定这些线索或假设。 不同地区疾病分布的不同,有的是容易解释的,有的目前不易解释。寻找疾病分布不同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居民的特性,致病因子的特性,环境。各因素可单独发生作用,或者在更多情况下联合发生作用。如果疾病的发生确与当地环境的固有因素 (如理化因素、生物因素)有关,可出现下列特征: ❶当地不同种族的发病率均高; ❷同种族居住于别处者患病不多; ❸外来居民经一定时期后同样发病; ❹当地居民迁出后发病降低; ❺动物可能有类似病症。一般认为上述五点是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1) 地区和国家之间疾病的分布: 不少疾病在世界各个地区或国家间分布极不均匀。黄热病呈地方性分布于南美和非洲;各类肿瘤既是普遍分布于各国,而又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地区,有些肿瘤高发区与低发区之间相差明显,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差倍数可高达数百倍。 世界各地肿瘤高低发区发病率差异(男35~64岁组)
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疾病分布很不一致,形成了不同的“病谱”。当两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生态学特点相似时,则出现“病谱”类型也相似。以不同肿瘤的发病率所构成的“癌谱”为例,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很相似,都以肺癌、乳腺癌发病率高而鼻咽癌、肝癌发病率低。日本与智利相隔重洋,但其“癌谱”很相似,故有“日本-智利癌谱”之称。 (2) 国家内疾病的分布:在一个国家内,疾病的分布亦很不同。中国的血吸虫病有较严格的地方性,分布于长江以南13个省市区,因为南方的气候条件适合于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森林脑炎分布于北方森林区,因为那里的条件适合于森林蜱(媒介)的生长繁殖。食管癌是许多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在各地区分布不一致,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区,尤其在太行山的南段发病最高;而鼻咽癌以广东发病最高,也是世界鼻咽癌的高发区。食管癌和鼻咽癌的高发原因在研究中。 (3) 疾病在城乡的分布: 疾病在城乡的分布各有其特点。城市人口多、密度大,交通频繁,人口流动很大,一些传染病被带入城市的机会多于农村。传播亦迅速。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百日咳、链球菌感染等终年不断发生,并往往形成周期性流行。城市给水设施及监护系统比较严密,卫生设施较好,肠道传染病经水传播的机会较少,即使发生亦易得到控制。 农村与城市不同,而农村与农村之间也不相同。交通不便的农村,病种被带入的机会较少;带入农村之后,在村间传播也比较迟缓。传染病在农村内传播的速度取决于: ❶村内人口的密度; ❷村民接触的机会; ❸村民集体免疫水平。农村里流行发生之后,集体免疫水平较易维持,因仅靠婴儿的出生而降低集体免疫水平,很少有自外移入易感者的机会。这是农村疫病流行较少的另一解释。村间隔离是控制农村疾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农村卫生设施较差,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都是农村的重要问题。另一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等,也是农村中的重要问题。 某些肿瘤城乡差别亦显著。以上海市1973~1975年肺癌死亡率资料分析,城乡差别明显,而且有一定规律,即肺癌死亡率最高的是市中心区,由此向周围递减,与市区接壤的四个县(上海、嘉定、宝山、川沙)其次,而最低的是远离市区的六个县。提示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与肺癌可能有关。 ☚ 地理病理学 分析流行病学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