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捻军起义旧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捻军起义旧址 捻军起义旧址位于县城内,原名雉河集山西会馆。清咸丰五年(1855)捻军各路领袖于此聚会,制定“行军条例”、“共建基业”的大纲,决定建立大汉国,公推张乐行为“大汉永王”(又称大汉明命王),并部署队伍,统一领导与指挥,结束了“居则为民,出则为捻”的流散状态。从此捻军配合太平军驰骋江河,给清军以重创。会馆门前有石狮、石鼓各一对,前后三排房廊,后院有大厅五间,琉璃瓦,砖木结构,花格门窗,建筑宏伟。大厅前铜香炉,是捻军聚义时焚香立誓祭天所用。会馆于1938年因战火焚毁。1962年修复,捻军起义纪念馆设此。涡阳城西北6公里老张家村,有张乐行故居,是他早期结捻聚义处, ☚ 2. 涡阳县 范蠡墓 ☛ 捻军起义旧址 捻军起义旧址在涡阳县城西门外,原名雉河集山西会馆。清咸丰二年(1852),捻军首领张乐行聚众万余攻克河南永城,救出被官府下狱的捻子杨僧等18人。同年,永城、毫州、蒙城等各路捻军首领18人,在会馆内树旗举事,推张乐行为首,称“十八铺”,公开反抗清政府。1855年7—8月间,张乐行再次在会馆召集首领会盟,决定建立大汉国,举张乐行为盟主,称“大汉永王”,颁布布告、信条和行军条例。从此,捻军配合太平军驰骋于长江、黄河之间,给清军以巨大的打击。这两次会议,在捻军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会馆大门前有一对石狮,一对石鼓,门额上有“山西会馆”四字楷书。会馆前后有两院,共27间房。琉璃瓦,砖木结构,明柱走廓,花格门窗,建筑庄严雄伟。大厅前置铜香炉,是捻军聚义时焚香立誓祭天之处。1938年,会馆遭日机轰炸,夷为平地。1958年进行了部分修复,后在此建立捻军史料陈列室。涡阳城西北6公里的老张家村,是张乐行故居,也是他早期结捻聚义活动地。原有房屋16间,现存3间,并有张乐行喂马大石槽、刀、剑等遗物。 ☚ 临涣古城 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