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拿破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拿破仑拿破仑一世Napoleon 1 (1769—1821),即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 Bona-parte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1814,1815)。出生于科西嘉岛破落贵族家庭。16岁当炮兵少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军,在土伦战役中表现出军事天才,督政府时期,率军进攻意大利、打败奥地利、侵入埃及。发动雾月18日政变,组成督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2年6月率军进攻俄国,12月惨败而归,加速帝国崩溃,被放逐于厄巴尔岛,但潜回巴黎,建立“百日王朝”。又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流放并死于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所形成的军人伦理思想,突出的有以下几点:(一)主张人的热忱欲望要服从理性与道德意志。他尽管躲避社交,不寻欢作乐。“总是在工作:吃饭的时候在工作,看戏的时候在工作,夜里醒来时也在工作。”(《中外名将录》上册,第287页) (二)重视军人能力与德性的有机结合。认为军人尤其是指挥官,其智力方面的知识、智慧、才能要与道德方面的性格、勇敢、果断互相结合。一位好的统帅就是各种品质的有机综合。如果性格比智慧强,统帅就会迷恋战斗;如果智慧比性格强,就会缺少勇气来实现自己的计划。(三)主张用道德和荣誉感调动官兵的内在积极性。他认为受了体罚、人格被侮辱的人会对荣誉没有感觉,因而主张对士兵“不用皮鞭而用荣誉来进行管理”。“士兵是为了荣誉、功勋和奖赏而作战的”(同上书,第290页),所以要用荣誉补偿官兵们所付出的牺牲。他还认为,机械执行上级命令,违反实际情况,是犯罪的。“任何一个总司令,如果明明知道计划不好,而且有致命的危险,却仍然着手执行这个计划,那么这个总司令就是犯罪。他应该向上级报告,要求修改计划,最后宁可辞职不干,也不能成为毁灭自己部队的祸首”(《拿破仑文选》第351页)。他一生指挥过近60次战役,善于集中兵力,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被后人誉为“真正的军事艺术巨匠”。恩格斯认为,拿破仑指挥奥斯特利茨战役取得的伟大胜利证明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马克思称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 拿破仑 拿破仑1769-1821Napolun, Napoleon Bonaparte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出生于科西嘉岛一个小贵族家庭。1778年离开故乡进入奥顿中学学习, 次年转入培养贵族子弟的布里埃纳军事学校。1784年进入巴黎军官学校,攻炮兵专业。1785年毕业后授予少尉军衔。青年时代, 拿破仑信奉卢梭的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大革命爆发后, 拿破仑于1792年来到巴黎, 目睹8月10日推翻君主制的起义, 曾一度接近雅各宾派。1793年在攻克土伦的战役中战功卓著, 被授予准将军衔。热月政变后因被控与罗伯斯庇尔勾结而被囚禁,不久获释。1795年10月5日 (葡月13日)临危受命,迅速、果断地平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 声名大著, 授少将军衔, 担任巴黎卫戍司令。次年, 被督政府任命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 在对奥作战中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迫使奥地利于1797年10月签订了 《康波福米奥协定》, 粉碎了第一次反法同盟。1798-1799年远征埃及。因第二次反法同盟组成后法国战况不利, 国内政局不稳, 拿破仑丢下在埃及的军队突然回国,于1799年11月9日 (雾月18日) 发动政变, 推翻督政府统治, 就任第一执政。 在英舰甲板上被流放的拿破仑 ☚ 埃贝尔 圣西门 ☛ 拿破仑 拿破仑1769—1821NapulunNapoleonBonaparte法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于科西嘉岛一个家道衰落的贵族家庭。1779年进入布里埃纳军事学校,成绩优异。1784年进入巴黎军校。受启蒙思想薰陶。1785年辍学服役,授予少尉军衔。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于1792年来到巴黎。拥护共和国。曾一度接近雅各宾派。1793年在攻克王党占据的土伦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被破格提升为准将。1795年10月,临危受命,迅速果断地以5000军队平定了2万余王党分子的叛乱,声名大著,任法国“内防军”副司令。次年率部远征意大利,大败统治意北部的奥地利,使第一次反法同盟彻底解体。1798年远征埃及。1799年,法国与第二次反法同盟作战不利,国内政局不稳。拿破仑从埃及突然回国,在大资产者的支持下,于11月9日发动政变(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就任第一执政。对内坚决制止封建势力的复辞企图,迅速平定王党叛乱,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亲自参与制定巩固革命成果的《法国民法典》,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拿破仑执政时期国内局势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其个人统治地位日益巩固。1804年,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原则。放弃共和制度,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对外连年进行战争,充分发挥其军事思想和军事才能,多次打败数量占优势的欧洲各国联军,战果辉煌。1812年亲率60余万大军入侵俄国,遭惨败。1813年10月在莱比锡战役中被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次年4月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逃出流放地,在痛恨波旁王朝复辟的法国人民和军队的拥戴下重返巴黎,恢复地位,重掌朝政。6月,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打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 罗伯斯庇尔 圣西门 ☛ 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军事家。巴黎军校毕业后任炮兵军官。1793年土伦会战中立功,晋升准将。1796年统兵进攻意大利,打败皮埃蒙特和奥地利联军。1798年率军远征埃及。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不断对外发动战争。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死于此岛。拿破仑在军事上的创造对当时欧洲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把它推崇为“不朽的和万世不变的”原则。参见“历史”中的“拿破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