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拾遗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拾遗记 拾遗记又名《王子年拾遗记》。古代笔记小说。东晋王嘉(字子年)撰。南朝梁肖绮曾加以整理并作论赞。十卷。前九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历史异闻,末一卷记昆仑、蓬莱等仙山事物。内容着重宣传神仙方术,但其中有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如《薛灵芸》、《贾逵劝学》等。 ☚ 徐铁臼 贾逵 ☛ 拾遗记 拾遗记志怪小说集。东晋前秦王嘉作。又名《王子年拾遗记》。南朝梁萧绮曾加以整理,或以为即绮撰而托之王嘉。十卷。前九卷记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异闻,末卷记昆仑、蓬莱等仙山事物。着重宣扬神仙方术,颇多荒诞不经。有《历代小史》、《古今逸史》、《汉魏丛书》等刊本。又有中华书局1981年版今人齐治平校注本。 ☚ 语林 世说新语 ☛ 拾遗记 拾遗记亦题《王子年拾遗记》、《拾遗录》。东晋志怪小说集。王嘉撰。《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十卷。据《拾遗记》卷首萧绮序所云,原书十九卷,二百二十篇,苻秦末年经战乱“皆为残缺”,萧绮“搜检残遗”,定为十卷,并为之“录”,即加上论赞。有明嘉靖乙酉顾氏思玄堂刊本、《汉魏丛书》本、《稗海》本、《古今逸史》本、《广汉魏丛书》本、《秘书廿一种》本、《增订汉魏丛书》本、《子书百家》本,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齐治平校注本。此书属杂史体志怪小说。十卷中,前九卷记载自上古庖羲至东晋各代的异闻逸事,多是神话和历史传说故事,也有一些名人异事。末一卷,记昆仑、蓬莱、瀛洲等八座仙山的奇异景物,曾以《名山记》为题,单独流传。鲁迅指出,“其大笔颇靡丽,而事皆诞谩无实”(《中国小说史略》)。虽多为宣扬神仙方术、荒诞不经的内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暴露了统治者的荒淫、贪财、奢侈、放荡,也表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比如《薛灵芸》描写了魏文帝曹丕挑选民间美女入宫时那种铺张扬厉、穷奢极侈的场面,反映出封建帝王腐朽生活的一个侧面。故事中关于唾壶承泪的一段描写,生动了表现了被选女子痛苦凄楚的心情。《怨碑》通过对秦始皇墓里埋藏的奇珍异宝和殉葬工人等情况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这位帝王不仅在生前,而且在死后还是极奢侈靡费,作福作威。《翔风》是写石崇的爱婢翔风,在富豪石崇的眼里,不过是供人消愁解闷的玩物。作品通过她老大色衰,被打入冷宫的结局,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裸游馆》、《淋池》、《舞神》所描述的,也是耽于佚乐的帝王生活。谭献谓:“三复乃见作者之用心。奢虐之朝,阳九之运,述往事以讥切时王,所谓陈古以到今也。”这话颇有见地。《拾遗记》中的不少神话故事或仙人故事,颇为优美,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如《皇娥》写皇娥与神童嬿嬉游漾,由于他们的爱情结晶,便生了少昊,这个具有清新笔调的神仙之间的恋爱故事,堪和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相匹敌。其他如《贯月槎》(关于宇宙航行的传说)、《沦波舟》(关于潜水艇的传说)、《火齐镜》(关于红外线透镜的传说)、《玉人》(关于机器人的传说)、即科学神话,反映出了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人民的创造能力。又如《洞庭山》所记采药人入山逢仙女,充满着男女欢悦的情韵,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健康情调,意境很高。艺术方面《拾遗记》多以历史传说为线索,铺陈成情节婉曲、辞采华美富丽、想象丰富奇特、充满浪漫主义情趣的故事,如上已提及的《皇娥》,描写皇娥怎样“夜欢”,怎样“昼游”,怎样在穷桑浦边遇到白帝之子所化的神童,两人一块划船嬉戏,并且奏乐唱歌。她们住的地方是“璇宫”,他们相会的地方是“沧茫之浦”,奏的是㛹娟之乐,乐器是“桐峰梓瑟”。这些瑰丽奇谲的词藻,构成了一个缈曼秀丽的仙境。一对热恋着的青春男女,就在这样的仙境中生活着。这种铺述环境、制造气氛的手法是很高妙的。又如《赵高》,写赵高被诛前,如何进行谋杀,始皇如何前来托梦等;他被诛后,有一只青雀从赵尸中直飞入云等。情节复杂、变幻,人物交叉描写,而铺叙婉转,首尾照应,在结构上则是很成功的。它“事丰奇伟,词富膏腴,而有助文章”(刘勰语);所以“历代词人,取材不竭”(《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二),《拾遗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为唐人传奇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 王嘉 王子年拾遗记 ☛ 《拾遗记》《拾遗记》
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东晋时前秦王嘉作。原书十九卷,二百二十篇。后因战乱阙佚。梁代萧绮缀拾残文,改编为十卷。一说此书即萧绮所作而伪托王嘉(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二)。今书前九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异闻,末卷记昆仑、蓬莱等九座仙山,内容着重宣传神仙方术。鲁迅说:“其文笔颇靡丽,而事皆诞谩无实。”(《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周续庚等《历代笔记选注》说:“作者常从一点历史因由出发,加以铺张繁衍,所记故事情节委曲,辞采华艳,接近南朝的文风。” 拾遗记笔记。晋王嘉撰,梁人萧绮录。十卷。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一作洛阳人。苻秦方士。初隐于东阳谷,后入长安,苻坚累征不起,丑形貌,好滑稽,清虚服气,罕与世人交游。姚苌入长安,逼嘉自随,后以问答失苌意,为所杀(约390年)。此书原为十九卷,经乱残阙。梁萧绮搜罗补缀、删繁就简,定为十卷。篇后间附萧氏评语、补记,谓之曰“录”。萧氏以儒家思想评道家书。谓其“受制于奢,玩神于乱”,“溺此仙道,弃彼儒教”。可见两人思想的区别。前九卷多为神话传说,与史籍不合,而“事”实止于东晋之后。末卷为八大神山(昆仑、蓬莱、方丈、瀛洲、员峤、岱舆、昆吾、洞庭)之记述。《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盖做郭宪《洞冥记》而作,其言荒诞。所记无益经典, 而有助文章。今观其书虽多超现实的描写,且多道家思想,也有些是揭露现实,反映人民幻想的,其中有些类似科幻小说(如周灵王时的“玉人”,“皆有机棙,自能转动。谓之机妍。”),所谓八荒奇谈的神山的记述,亦可广人见闻。而有些古代优美的传说(如皇娥夜织、昼游、与白帝之子讌戏),更可见其辞采艳发,情致缠绵。此书虽杂有宗教迷信色彩,然内容丰富,其“十不一真”的大胆幻想,给后世文学创作许多嘉惠,故常为所取材。有《四库全书》本,《汉魏丛书》本、《稗海》本。一九八一年中华书局出版齐治平《拾遗记》校注本,前有“前言”,后附“传记资料”和“历代著录及评论”,可资参考。 拾遗记 拾遗记书名。亦作《王子年拾遗记》。前秦*王嘉撰。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此书《隋书·经籍志》署“萧绮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题“萧绮录”。均著录为10卷。是书仿郭宪《洞冥记》而作,记古帝王轶闻逸事。起自羲炎,迄于东晋。多借史实,演饰铺张,荒诞无稽。惟情节婉曲,文采可睹,文人多引为故实。原书19卷、220篇。经乱残阙,梁萧绮搜罗补缀,定为10卷。今收入《广汉魏丛书》、《古今逸史》、《四库全书》、《百子全书》、《稗海》等。中华书局出版有校点本。 ☚ 安丘公集 织锦回文诗 ☛ 拾遗记 拾遗记书名。亦作《王子年拾遗记》。前秦*王嘉撰。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此书《隋书·经籍志》署“萧绮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题“萧绮录”。均著录为10卷。是书仿郭宪《洞冥记》而作,记古帝王轶闻逸事。起自羲炎,迄于东晋。多借史实,演饰铺张,荒诞无稽。惟情节婉曲,文采可睹,文人多引为故实。原书19卷、220篇。经乱残阙,梁萧绮搜罗补缀,定为10卷。今收入《广汉魏丛书》、《古今逸史》、《四库全书》、《百子全书》、《稗海》等。中华书局出版有校点本。 ☚ 安丘公集 织锦回文诗 ☛ 拾遗记 《拾遗记》shiyiji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晋书》本传云:王嘉“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可知王嘉是当时颇有名望的方士,书中所记也多是诡怪神仙之事。其中有关古史部分多是荒诞怪异的神话,与史传不合;汉魏以下也有许多道听途说的传闻。末1卷还记叙了昆仑等9个仙山。但文字绮丽,人物和结构都接近小说。 ☚ 搜神记 世说新语 ☛ 拾遗记 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 (今甘肃渭源) 人。《晋书》本传云: 王嘉“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可知王嘉是当时颇有名望的方士,书中所记也多是诡怪神仙之事。其中有关古史部分多是荒诞怪异的神话,与史传不合;汉魏以下也有许多道听途说的传闻。末一卷还记叙了昆仑等九个仙山。但文字绮丽,人物和结构都近于小说。 ☚ 文赋 神仙传 ☛ 拾遗记 拾遗记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志怪小说集。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阳)人。共10卷。前9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异闻,其中关于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诞的神话和道听途说的传闻。末1卷记昆仑、蓬莱等9个仙山,宣扬神仙方术。惟情节曲折,文采可观,后人多引为故实。有明嘉靖刻本、《百子全书》本等。中华书局出版齐治平校注本。 ☚ 西京杂记 文心雕龙 ☛ 拾遗记十卷。晋王嘉 (? — 约390) 撰。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东晋时著名的方士。《晋书》本传说他常年隐居于东阳谷,不食五谷,不穿华服,清虚服气,弟子受业者数百人,都住在山洞里。后来迁居终南山,又迁倒兽山。前秦主苻坚屡次征召,不肯出来。王嘉能预测未来之事,常常应验。后秦姚苌入长安,因预卜未来不如姚苌意被杀。此书据梁萧绮《拾遗记》序称,原为十九卷,二百二十篇,苻秦末世,因战乱散佚,萧绮掇拾残文,删繁存实,合为十卷,并为之作“录”。故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以为此书是萧绮托名王嘉所作,经后人研究考证,这是没有根据的。又宋晁载之引唐张柬之说,以为是虞义所造(《续谈助》)亦无确证。《拾遗记》是一部兼有志怪和杂事性质的古小说集,共十卷。前九卷记上古庖牺氏至东晋各代历史逸闻。卷一记庖牺、神农、黄帝、少昊、高阳、高辛、尧、舜八代事; 卷二至卷四记夏至秦事;卷五、卷六记汉事;卷七、卷八记三国事;卷九记晋事及石赵事。所记人物事件诸般事物,全系神话和传说。卷十独记名山,凡昆仑、蓬莱、方丈、瀛洲、员峤、贷舆、昆吾、洞庭八山。渲染奇异景物,间记神仙人物。所叙事件虽“十不一真”,多为宣扬神仙方术、荒诞不经的内容,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帝王和上层贵族荒淫、奢靡的生活,有形象的揭露和描述。有些篇章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感情。有的则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的斗争精神,如 “贯月槎”、“沦波舟”等传说,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拾遗记》记载历史传闻,虽仍然具有“丛残小语”的特点,但能借一点历史传说为引线,铺陈成首尾完整,情节曲折,浓烈浪漫的故事,颇有小说意味。文字绮丽,辞藻丰茂,幻想奇特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书中所记故事,如卷六刘向校书,贾逵诵经,卷八吕蒙学《易》,白猿幻化为人,卷十采药人误入仙洞等,后人多引为故实。《拾遗记》在魏晋小说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直接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拾遗记》的版本较多,主要有明世德堂翻宋本、《古今逸史》本、《稗海》本、《汉魏丛书》本、《广汉魏丛书》本、《秘书二十一种》本、《四库全书》本、《古今小史》本等。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齐治平以明世德堂翻宋本为底本,校以毛扆校本等的校注本,最为完善。 拾遗记 《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前秦安阳王嘉撰。10卷。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世德堂翻宋本。另有《稗海》本,文字与世德堂本出入较大。今人齐治平有校注《拾遗记》。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秦安县)人。《晋书》第九十五卷有传。 ☚ 姜氏三纪历 贞孝先生集 ☛ 拾遗记 拾遗记志怪小说,东晋王嘉撰,南朝梁萧绮整理,一说萧绮撰而托名王嘉,10卷。该书前9卷载上古至东晋各代异闻,末卷记昆仑、蓬莱等灵境仙山,言神仙方术之士,内容多涉及汉代,可供研究汉代长安宗教迷信、社会文化参考。 ☚ 博物志 洞冥记 ☛ 《拾遗记》shi yi jiRecords of Gleanings→王嘉 (Wang Ji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