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翅目Strepsiptera。 通称捻翅虫, 或𧎥。 昆虫纲、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分类有5科、6科、9科和11科等分法。广布世界,已知约370种,中国记载13种: 原𧎥科1种, 蜂𧎥科4种, 栉𧎥科8种, 分布于河北与长江以南诸省,在南方常见种类如二点栉𧎥。 形态 雌雄异形。雄虫(图a)体长1.5~4.0毫米,褐至黑色,体壁薄,骨化,部分透明。触角较发达,4~7节,形状多变异,常自第三节起呈扇形与分枝状。复眼大而突出,各有20~50个小眼; 无单眼。具退化的咀嚼式口器,上唇退化,上颚刚毛状或镰状,下颚缺,下颚须2节,下唇退化或无,无下唇须。前、中胸小,后胸大,具非常发达的后背片。足无转节,跗节2~4节, 每节下面常具一粘性跗垫, 除爪𧎥科外均无爪。前翅棒状,称为伪平衡棒。后翅大,扇状,具退化的纵脉。中、后胸气门各一对,腹部10节,腹部气门6~8对; 无尾须,外生殖器简单,阳茎端钩状,位于第九腹板下方。 雌虫(图b)一般呈蛆形,除极少数种有足,可自由活动外,绝大多数均无足无翅,终生营内寄生。自由生活型的体长2.0毫米左右; 内寄生型的20~30毫米。头小,前口式,常与胸部愈合。触角、单眼及复眼消失,口器退化,具上颚。后胸具一对气门,少数种类中胸亦有一对。胸部腹面在头与胸的分界处有一育腔(brood canal)的开口,为雌虫受精及幼虫的逸出口。腹部发达,膜质,不分节,袋状,腹部腹面2~6节,有生殖孔(2~5个),通向腹部与外面包着蛹皮之间的空腔,即育腔。无外生殖器。 卵胎生,第一龄幼虫跳虫型,活泼。头部似凿,宜于钻进寄主; 在寄主体内蜕皮后变为蠕虫型,体平滑柔软。 习性 自由生活或内寄生。羽化的雄虫甚活泼,飞翔数小时寻找寄生在寄主体内的雌虫,雌虫头胸部扁平而硬化,从寄主腹部节间膜钻出暴露体外(图c),在其头、胸部之间处交配受精,幼虫在母体内孵化后,从生殖孔进入育腔,再从育腔口钻出落到花上或地面上,钻出的第一龄幼虫或从叶蝉、蝽、蝗虫等若虫体部侵入进行寄生; 亦有的留于原宿主体上,伺机转移到新寄主, 或随蜂类飞行到蜂巢侵入其幼虫体内。眼𧎥属Stylops幼虫共7龄,不侵入寄主组织而在体腔内营游离生活,末龄幼虫从宿主的节间膜脱出,于蜕壳内化蛹。雄虫在末龄幼虫蜕壳内化为裸蛹,一般在晴日早晨羽化,然后飞翔寻求配偶。成熟雌虫留在蛹壳内叮在寄主腹节间,幼虫孵化后雌虫与寄主同死亡。已知寄主有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原始种类也寄生于缨尾目。

(a)
 (b)

(c)
捻翅目Stylops medionitans (a) 雄成虫(仿E.O.Essig) (b)雌成虫(仿E.O. Essig)(c) 寄主(仿W.Ulrich)
捻翅目Strepsiptera通称捻翅虫,简称蝙。昆虫纲,有翅亚纲。全部种类为寄生性昆虫。体长1.3~4.0 mm。雌雄异型。雄性头大,复眼发达而突出,无单眼。触角4~7节,栉状或鳃状,至少第三节具一长侧支。退化的咀嚼式口器,不取食。前翅小,棒状,称拟平衡棒;后翅大,膜质,扇状,翅脉3~8条,呈放射状伸展。跗节2~5节。营自由生活。雌虫幼虫或无足,触角与眼,仅骨化的头胸部露出寄生体外。复变态,卵胎生。1龄幼虫衣鱼型,活泼。遇合适寄主即行钻入,并旋即蜕皮成蛴螬型的2龄幼虫。经第3龄化蛹至成虫。雄虫羽化离开寄主,雌虫则终生留寄主体内。捻翅虫可寄生于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多种昆虫,使其生殖系统发育畸形,不能有效繁殖。许多寄生农林害虫种类为益虫。世界已知约300种,中国记载10多种。二点蝉𧎥(Halictophagus bipunctatus Yang)即其常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