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拱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拱北比喻卫护君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后晋群臣酒行歌》: “剑佩俨如林,齐倾拱北心。” 拱北〈隐〉明清江湖诸行指星。见《新刻江湖切要·天文类》。北,系就北斗星而言,“譬若北斗,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伊斯蘭教 > 拱北 拱北 gǒngběi 阿拉伯文Kubba的音譯,原意爲“圓屋頂建築”。盛行於阿拉伯的一種建築形式。我國主要指伊斯蘭教門宦“教主”墓地或其修道處所建之建築物,爲門宦活動中心。有時亦用以指某些傳教先賢的墳墓,或專指麻札、“聖墓”上的圓頂亭狀建築。《平回志》:“〔河〕州之老巢三,城北之華寺、畢家場、祁家場,通稱拱北。”參見《大拱北先賢事略》。 拱北gǒng běi旧时巫卜业谓星。《切口·巫卜》:“拱北: 星也。” 拱北阿拉伯文的音译。原意“圆房顶建筑”。盛行于阿拉伯的一种建筑形式。在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中,指门宦教主墓地或教主修道处。受教徒崇拜,甚至认为可代替朝谒麦加,从而成为门宦的活动中心。有时亦用其指某些传教“先贤”坟墓,如哈密“盖斯拱北”,或专指麻扎、“圣墓”上的圆顶亭状建筑。 拱北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尖顶圆屋”。伊斯兰教一种墓地建筑形式。屋内殡埋某些传教“先贤”、“大哲”及教派始祖、道祖。多为伊斯兰教苏非派的建筑物。中国西北部回、东乡、撒拉等族部分地区,门宦“教主”殁后建此墓地以叩拜。有的门宦还盖以围墙、庭院等(如临夏大拱北),作为修道场所。 拱北 拱北阿拉伯语Kubba的音译,或译为“滚白”、“拱白”。原意为圆顶建筑或拱形建筑。是回族穆斯林对教内贤哲陵墓的专称。主要流行于西北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穆斯林各苏非派门宦中。苏非派门宦的领袖人物及其重要的家庭成员逝世后,通常在他们的坟墓上加造建筑物,称为“拱北”。早期建筑的拱北多为阿拉伯式的圆顶和拱形建筑,这可能就是拱北这一称谓的缘起。后来拱北的建筑都采用我国古典建筑的亭榭、楼阁、殿堂建筑形制,虽非拱北建筑,但仍统称为拱北。在甘宁青穆斯林中,最著名的拱北有甘肃省临夏市的大拱北、华寺拱北、毕家厂拱北,康乐县穆夫提拱北,张家川宣化岗拱北,青海西宁南山拱北,宁夏吴忠鸿乐府拱北等,建筑规模宏伟,成为各苏非派门宦的圣地和传教中心。平时,穆斯林常前去拜谒,点香,念“苏拉”,施散乜贴,上苫单(以长幅布单覆盖于坟墓之上)。逢其忌日,穆斯林集会拱北,举行盛大的尔曼力圣会,以表示纪念和追悼。 ☚ 门宦 麻扎 ☛ 拱北 拱北伊斯兰教建筑。原指圆屋顶建筑,而中国穆斯林用以指教主墓道或门宦活动中心。 ☚ 清真寺 道堂 ☛ 拱北 拱北回族伊斯兰教苏菲派先贤及名人坟墓。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尖顶圆屋”。墓内多殡埋某些传教的“先贤”、“大哲”及教派始祖、道祖。为回族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建筑物。中国西北部分回族地区,门宦“教主”殁后也建此墓地,并以叩拜。有的门宦还盖以围墙、庭院等(如临夏大拱北)作为修道场所。 ☚ 经名 教坊 ☛ 拱北 拱北中国伊斯兰教先贤陵墓。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 “尖顶圆屋建筑”。历史上甘宁青拱北的建筑形式已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除墓、庐多用阿拉伯建筑圆拱墓盖形式外,附设的礼拜殿、坐静室、诵经堂和居室等建筑多为中国庭院式建筑形式。现代以来,拱北多建有六角形重檐塔楼,雕梁画栋。拱北不但是教众纪念先贤的拜谒之地,也是传教、管理教坊、行教及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中心。拱北一般都由墓主的继承人或亲属主持管理,大多还设有管家、帐房和勤杂管理机构,负责接待教民,收受“乜贴”,维护陵墓, 应酬参观访问者等。拱北财产属全体教民,但其支配权、使用权只限于拱北的主管人。现在,甘肃各地建筑较宏伟的拱北有临夏大拱北、毕家场拱北、胡门拱北、兰州东川拱北、灵明堂拱北、穆夫提拱北、大湾头拱北等。 ☚ 天水北关清真寺 兰州东川拱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