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拜将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拜将台(清)张潮
【题解】 拜将台在汉中市城南。为南北列置的两座方形高台,各高丈许。南台上竖立着“韩信拜将坛”碑,北台上建有台亭阁。两台周长百余步。史称,秦末项羽、刘邦等灭秦后,刘邦被封为汉王,僻处汉中,其志在天下,丞相萧何荐举曾受过“胯下之辱”的无名小将韩信,为服众人,刘邦筑台于此,拜韩信为大将。后韩信领兵出关,助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终使刘邦得天下,建立汉王朝。此诗回顾汉初史实,赞美韩信才能和萧何之识人,倾慕刘邦与韩信的君臣际遇,同时也流露出历史成空、人世沧桑的感慨,也是当时一般读书士子心理。 【作者】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清歙县(今属安徽)人。曾任翰林院孔目,以刊刻丛书著名,能词,有《花影词》等。 【注释】 ①相国:指萧何。刘邦为汉王及建立汉王朝都以萧何为丞相。雄才:雄奇之才,此指韩信。②筹策:本指古代计算用具,引申为计谋、谋划。③善将:刘邦曾赞许韩信善于将兵,而自己则善于将将。④大风歌:刘邦登帝位后,于一次征讨返京途中回到故里,自作《大风歌》,其词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⑤江城:此指汉中城,因汉江流经其下,故曰江城。 拜将台借指将帅职位。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 “从来名士夸江左,挥尘今登拜将台。” 拜将台古台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丞相萧何十分赏识足智多谋的韩信,竭力向汉王刘邦推荐。刘邦礼遇韩信,建筑高台,择良日,拜韩信为大将军。在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南,有南北两台,均为方形,各高丈许,相传南台即为拜将台。 拜将台亦名拜将坛。在汉中市南门外。相传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重建于1942年。由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各丈余,两台方圆百余步,面积7840平方米。南台竖一石碑,上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拜将台 拜将台汉王刘邦拜张良为将时所筑。位于陕西汉中市城南。今存拜将台建于1942年,由南北并列的两座方形台组成,台高各丈余,两台方圆百余步,面积7840平方米。南台竖石碑,上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台”。 ☚ 古汉台 镇北台 ☛ 拜将台 拜将台汉王刘邦拜张良为将时所筑。位于陕西汉中市城南。今存拜将台建于1942年,由南北并列的两座方形台组成,台高各丈余,两台方圆百余步,面积7840平方米。南台竖石碑,上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台”。 ☚ 古汉台 镇北台 ☛ 拜将台 拜将台位于湖北武昌阅马场南侧的纪念建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8日,黄兴由上海抵达武昌主持军务,被军政府授予“战时民国总司令”。黎元洪模仿汉高祖拜韩信为将的举动,筑台,隆重举行拜将授印仪式,因此称为拜将台。1928年,为纪念这一举动,国民政府在此立碑筑亭。碑正面镌刻“拜将台 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 字样。 ☚ 贸易委员会 香港日军受降事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