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招陈生赏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招陈生赏菊窃闻花有三品: 曰神品、逸品、艳品。菊,其兼者也。高尚其志,淡然不厌; 傲霞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菊乎菊乎,宜于东篱之畔独殿秋芳也? 足下高雅绝尘,于菊最宜,夕来劣有杯盘,与此君一结世外交何如? (《弢园尺牍》) 本篇行文紧紧扣住题目,层层相衔,一丝不乱,在艺术结构上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文章开始便写菊。从文字上看,菊之可爱与菊之被爱,菊之花叶与菊之气节,作者艺菊与陶渊明爱菊,寥寥数句,显示出有实有虚、有近有远,开门见山的点题中隐藏着稳而有变的艺术风味。接下写赏菊。菊花一身兼有“神、逸、艳” 的三品之长,任何一种花都无法与之比拟,真可谓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高尚其志”至“抱贞含素”,六句三层,分开来看,自可作为每一品的传神写照; 合起来看,又可作为三品融汇一体的总体把握。就赏菊来说,这六句话大有似赏非赏、不赏而赏的绝妙意味。最后写招陈生赏菊。对酒赏菊,自是雅事; 与友朋共同对酒赏菊,那更是大快之事! 然而,作者还要深入一步,这就是将高雅绝尘的友与傲然于世的菊,及爱友爱菊的我联为一体,结成超越尘世的世外交,到了此种境界,赏菊就是赏友,赏友就是赏我,赏我就是赏菊,还有什么比此更为令人心快的呢? 《招陈生赏菊》
清·王韬1 斋中艺菊数本2,秋后饱霜,花叶不萎。陶征君爱菊有病3,亦取其节耳。窃闻花有三品,曰神品、逸品、艳品,菊其兼者也。高尚其志,淡然不厌,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菊乎,菊乎,宜于东篱之畔4,独殿秋芳也5。足下高雅绝尘6,于菊最宜;夕来劣有杯盘,以此君一结世外交如何7? 1王韬(1928-1897):字紫诠,号仲弢。清末政论家,有《弢园尺牍》等。2艺:种植。3陶征君:即陶渊明。4东篱:陶渊明《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5殿:指开在最后。6足下:敬称。7此君:指菊。 【析点】 招友赏菊,不免得说一番菊的好处,此小简却妙在避开菊之色、之香、之态,而就其神韵。小简先以一“节”字统领全篇,接下来笔势微宕,写菊兼“神品”、“逸品”、“艳品”于一身,“神”则“高尚其志,淡然不厌”,“逸”则“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艳”则“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数丛寒菊,劲挺如竹,凌霜不凋,如君子之怀清操;冰清玉洁,风姿绰约,如处女幽人之怀贞素,谁个不爱? “菊乎,菊乎,宜于东篱之畔,独殿秋芳也”,作者的一腔喜爱之情早已在“菊乎,菊乎”的回环复沓中表露无遗了,正所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有了以上对菊韵的层层渲染,作者笔锋一转,紧扣“招”宇,巧思独运,由花及人,“足下高雅绝尘,于菊最宜”,妙在虚实相生,花与人相映成趣。想来陈生定会欣然而往,与作者重温昔日陶公“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的那份悠然,与菊花一结世外之交。 文中以“神”、“逸”、“艳”三字状菊之幽韵,又以花比君子,有独得之妙。同时,清雅宜人、傲霜绽放的菊花,亦是作者志趣情怀的真实写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