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拙政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拙政园明王献臣、清徐灿(女)室名。徐著有《拙政园诗集》《拙政园诗余》。拙政,拙者为政,谓灌园闲居。晋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拙政园为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初为唐代陆龟蒙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嘉靖初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此园。室名寓退隐闲居之旨。参见305页“亦政堂”。 拙政园 拙政园在江苏苏州。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罢官而归,置地建园,积久始成,取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名为“拙政园”。后屡更园主,几经兴衰,且中、西、东三部分一度分立。太平天国时为忠王李秀成府第。现在拙政园包括一直沿用拙政园名称的中部、曾称为“补园”的西部和曾称为“归田闲居”的东部。园以山水并重,规模范围较大,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 ☚ 寄畅园 古猗园 ☛ 文徵明1470—1559名璧,字徵明,以字行,复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停云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书画家、文学家。“吴中四才子”之一。诗文书画俱工,而画尤著名,为吴门派重要代表。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拙政园 位于城内东北街,系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有“江南名园”、“园中精华”之誉。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杰作。拙政园原为东晋戴隅、唐代陆龟蒙故宅地。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归隐的原御史王献臣在此筑园,园名取晋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园中建筑疏朗自然,怡然清幽,是苏州园林之一绝。全园总体布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以水为中心,水面面积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凡亭槛台榭,皆因水为势,与苍松花木交相掩映。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园为全园之精华,占地1.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厅堂楼榭等较集中地分布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园北则山池树木并重,并以建筑辅之。以水衬山,以树衬石,以房衬池,使山林显得高大幽深,使池水更加开阔清沏,仿佛山因水活,水随山转。“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面阔3间的四面厅。置身堂内,南可观峰,北可赏荷,东可看景,西可观梅,足不移步,四面景色、一览无遗。其西有“小飞虹”小桥一座,桥上覆有走廊,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其他景点还有得真亭、小沧浪、见山楼、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梧竹幽居、玲珑馆等。西园原为清末张氏的补园,其结构布局,于花木水石之外,厅堂亭榭密集,装饰华丽,和中部的疏朗,各具千秋。十八曼陀罗花馆与三十六鸳鸯馆为主体建筑。外观歇山厅,四隅有耳室,两馆之间由银杏木雕刻的屏风隔开,俗称鸳鸯厅,其形制为国内唯一孤例。东园占地2公顷多,原为明代侍郎王心一的归田园居旧址。以松岗、山岛、竹坞、曲水取胜,具有明快开朗的特色。综观拙政园艺术布局,自明至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思想一直渗透其中。故因地制宜,创造了“山花野鸟”之间的自然风光,从而成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杰作。 〔现代散文〕 城里的园林,不能不算它较大,不愧为四大名园之首。我对它的直觉印象是一个“幽”字。也许这个译语有点抽象,但若你到这里的话,自己在后山的亭子、见山楼上静坐那么一会儿,你就会同意我的意见。我以为,玩赏一个园林,不一定要在乎厅堂的富丽,譬如说,这里也有什么远香堂、三十六鸳鸯馆等——隔壁博物馆占用的玉兰堂也许更堂皇些,可是,在这些地方很难领会园林的真正佳趣。当然,这些建筑也是园林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了它们,才能山石微径,曲水红桥,更加有所联系,有所归宿。然而,假如把欣赏和领会胜境的中心完全放在考究什么楠木厅,什么画栋雕梁的工程上,就难免近乎煞风景。所以,我请您在玩赏了上面的“主题结构”之后,一定要上后山,静坐一会儿,把你的眼界放得更宽些,把你的恣纵的心情镇摄得更宁静些。 忠王曾经在这个园里办公,历史家们对于“忠王府”是十分珍视的。我想忠王岂止是个革命领袖,他也算是一个有意思的艺术家。单说他选择了见山楼来做办公地址这一点就不平凡。这个楼并不富丽,也不太高大,但位置在全园的最后,坐在楼上可以看见肥大的梧桐叶覆在青青的屋瓦上,可以看见几竿修竹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可以听见不知名的鸟儿在不知什么地方争鸣。要是在夏天,当风雨来时,这里的情境更非笔墨可以形容,蒙蒙的白雾笼罩了一切,那是急雨溅起的飘在瓦面上的水珠。忽而一阵开晴,美丽的彩虹可以使你惊奇地看上好一会儿。 从土山上的亭子远望,也许比园子里边更为舒畅。晚照中城墙的雉堞和荒旷的田野,河边没有行人兀自潺潺流着水的小河……听说本来这个园子北面曾经直达城根,我们也不妨想象那里从前有过飞楼水榭,历史使它们化作尘土,从而不免想到这个园子最早的主人,他是那样假惺惺的选择了潘岳的话作了园子的名字,认为归隐林泉乃是“拙者之为政”(《闲居赋》里的话)。其实,他真正是个名实相符的“拙者”,除了使后人对他嗤笑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 水,是园林里不可少的。远香堂侧的荷塘是很不错的了,但我很喜爱三十六鸳鸯馆附近,沿着东墙一带的,生满着浮萍和水藻的绿波,那水是得到“静”趣的,好象是“与世无争”的。转过弯儿,在后墙根长着肥大碧绿的芭蕉,这点“旧时院落”的情味,我想在月夜应当更美,如果能够在这里一面赏月,一面哼着吴梦窗的词句,也许是诗人们很感兴趣的吧?可惜的是,过去的诗人们只咏赞着什么文徵明手植的紫藤和宝珠山茶,而没有把这样的意境作为抒写的材料。 (纪庸) 拙政园中国园林。地处江苏苏州市古城东北隅,是中国四大名园(其他三园为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之一。1997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正德四年(1509)开始造园,至明嘉靖九年(1530)竣工,历时20年,取晋人潘岳《闲居赋》“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此亦作者之为政也”之意,取名“拙政”。时园广袤200余亩(约14 hm2)。后历经400余年,多次易主,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占地约4.7 hm2,是苏州最大的古园林。由中区拙政园、西区的补园及东区的归田园居3部分组成。中区为全园精华,以水为中心,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主体建筑为远香堂,东南为枇杷园,并联系着听雨轩、海棠春坞等庭院。西区占地0.8 hm2,有四面环水的小山,上建有浮翠阁,主体建筑为三十六鸳鸯馆。东区占地2 hm2多,旧时建筑与叠石基本上已不存在,多为解放后重修。 拙政园 拙政园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面积60余亩,具有“江南名园,园中精华”之称。此园是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后,花16年时间在唐代诗人陆龟蒙宅(亦为元代的大宏寺)旧址上修建的,并寓“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语见晋代潘岳《闲居赋》)之意,取名“拙政园”。此后该园几经易主(1860—1863年,一度为太平天国李秀成忠王府的一部分),迭遭兴废,现存大体为清末规模。拙政园由补园、拙政园和归田园居三部分组成。补园居西,面积约11亩,流水迂回,布局紧凑,由南半部的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北半部的三十六鸳鸯馆组成的鸳鸯厅是此间最大建筑。厅西北临水而建的留听阁内隔扇上,浮雕有夔龙纹饰,相传为太平天国的遗物。厅东宜两亭(取意唐代诗人白居易“绿杨宜作两家春”的诗句)为观赏拙政园和归田园居的地方。倒映楼和浮翠阁是补园中的最佳景物处。拙政园位于全园的中部,面积约28亩,以水池为中心(约占全区面积的1/3),临水修建的建筑物形体各异,高低错落,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是全园的精华所在。此间主景远香堂为单檐歇山顶,三开间,采用四面厅的做法建制,四周长窗空透,可以环观四面景物,是园中赏景所在。堂东的枇杷园,为自成一区的轩廊小院,外绕曲墙,内植枇杷、竹、芭蕉等,装修精巧细致,十分典雅。堂西的小飞虹廊桥是苏州诸园中唯一的廊桥。桥南的沧浪水院、轩榭翼波,廊舍精巧,南窗北槛,两面临水,颇具江南水乡风光。桥北旱船上悬有文徵明题的“香州”匾额,船上建澄观楼,附近的玉兰堂据说曾是文徵明的画室。岛西北的见山楼曾为李秀成的军机处。站在园的中部,眺望北寺塔(即报恩寺塔,在园外一公里许),仿佛塔就在园内,这是江南园林普遍采用“借景”手法的较好实例之一。归田园居在园的东部,旧貌已逝,现有的大片草坪,山石水池及兰雪堂,芙蓉榭,秣香馆等是1955年在原来的旧址上重建的。拙政园是苏州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它在布局上采用了分割空间,对比借景、因地造景的手法,创造了山花野鸟之间,山水相映成趣的旖丽风光,是明代园林建筑的典范。我国园林艺术的珍贵历史遗产。196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筑 留园 ☛ 拙政园 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市的最大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全国四大名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失宠被贬的御史王献臣隐居之所,园名取“拙者为政”之意,为国务院1961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沧浪亭 网师园 ☛ 拙政园 拙政园在江苏苏州市娄门内。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利用大弘寺部分基地建园,寓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取名拙政园。后几经变迁,崇祯年间,园东部为王氏所得,成为“归田园居”。清末,园的西部归张氏,是为补园。至此,园分为三。解放后方始合璧。现园面积约四点一公顷,水面约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从住宅夹弄南面腰门入,迎面一黄石假山为屏障,绕过假山,循曲廊跨小桥,入主要厅堂远香堂、堂为四面厅形式,可见四周景色,堂前有平台临水,北望水面㳽漫,中有二岛,一大一小,平岗小阪、林木茂密。山顶建有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岛东有曲桥通梧竹幽居亭,亭内墙四面开月洞门。岛西有荷风四面亭,以曲桥与西岸的柳荫路曲,别有洞天和南岸的倚玉轩相连。池水绕轩向南延伸,过小沧浪水阁,止于住宅北墙,以廊桥小飞虹与大池分隔,透过小飞虹可望见香洲和见山楼。香洲是一座船厅,与倚玉轩隔水相对,其西南是自成一清静院落的玉兰堂。自堂折北可到见山楼,此为园中部惟一的楼屋,三面临水,登楼可眺望天平、灵岩诸山。远香堂东侧有土山间以黄石,山顶建绿绮亭,山南有枇杷园,云墙围绕自成一区,墙开月洞门,自月门外望,南北皆景。拙政园水池面积虽大但有聚有分,园中之山多平岗小阪,再现了“南山低小而水多,江湖景秀而华盛”的神韵。从进园至主景,藏露得宜,山径水廊起伏曲折,景随步移,是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园东部归田园居遗址,现也辟为园林,有秫香馆、芙蓉榭、天泉亭等建筑。并已成为新的入口。从园中部别有洞天向西,就进入原补园。 拙政园 ☚ 留园 补园 ☛ 拙政园 拙政园Zhuozhengyuan著名园林建筑。位于江苏苏州娄门内东北街。原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买下寺产,改建成园,并取名为拙政园。是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拙政园的布局以水为主,现园面积为28亩,水面约占3/5。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中部的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水面有聚有分,其聚处如远香堂北面以辽旷见长,分处如小沧浪一带则以曲折取胜。园中建筑“皆因水而面势”,造型力求轻盈灵巧,并尽量四面透空,以尽收山水景色。水上有平桥低柱,简洁轻快,与水面相协调。利用山池、树木、房屋分割空间,使之处处沟通,层次丰富。北岸树木苍翠,山石与建筑半掩半露,掩映于一片池水之中,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南岸则是亭、阁、廊、桥,回抱的幽曲水院,与疏朗的北部形成对比,体现疏密节奏感。 ☚ 山海关 豫园 ☛ 拙政园 拙政园明御史王献臣的私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园址是一片积水弥漫的低洼地,建园时利用洼地积水,浚治成池,环以林木,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的风景园,总建筑面积约62亩,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园林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占地18.5亩,为全园的精华所在。中部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池中累土石构成东西二岛,中间以小溪相隔,池南主厅远香堂正对岛上雪香云蔚亭,环湖建有梧竹幽居、香洲、小沧浪等楼馆亭榭,中间夹以林木,疏朗有致。水阁小沧浪位于西南隅,用廊桥分隔空间形成一个小而通透的幽静水面,独具特色。西部水面为曲尺形,狭长曲折,水廊高低起伏,与中部仅一墙之隔,以圆洞门连通,水面布局紧凑,有鸳鸯厅、三十六鸳鸯馆、十八曼陀花馆等建筑依水而建,与中部的空旷适成对照。东部为解放后新建,占地31亩,结合现代公园的设计特点,明快开朗。 拙政园 ☚ 寄畅园 留园 ☛ 拙政园 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北街。初为南朝宋高士戴颙住宅。唐为诗人陆龟蒙居所。元代为大宏寺。明正德八年(1513),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买下寺产,构建宅园,历时十六年始成,取晋人潘岳《闲居赋序》:“筑室种树,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王献臣死后,为其子一夜豪赌输于徐时泰,渐荒芜。后数易其主,迭经兴废。明崇祯四年(1631),东部为王心一所得,名归田园居。中部仍称拙政园,钱谦益曾租居园中。后为陈之遴、王永宁(吴三桂婿)所有。康熙十八年(1679)改为官署,康熙皇帝玄烨曾来游。乾隆三年(1738)前后中、西部改为复园、书园,分割为自成格局的三个小园。复园园主蒋棨喜与翰墨之士相交,沈德潜、袁枚、赵翼、王昶等均来游,并有游赏之作。太平天国时,中、西部为李秀成忠王府。此后中部为“八旗奉直会馆”,西部为“补园”。现存园林大致为清代后期格局。中部开阔疏朗,是全园精华之所在。水池居中,水面占五分之三,“凡诸亭、阁、台、榭,皆因水而为势”。池南远香堂,取宋人周敦颐《爱莲说》“远香益清”句意,面阔三开间,单檐歇山式,为园中主体建筑,回抱于山池之间,四周长窗透空,为赏景、宴饮佳处,往西过“倚玉轩”,即达苏州诸园中唯一的廊桥“小飞虹桥”,桥南有三间水阁为“小沧浪”水院,轩榭翼波,廊阁精巧,宛然如画。从池东岸梧竹幽居亭西望,园外北寺塔如在园中,此为借景佳例。池西北为见山楼,三面环水,昔为李秀成军机处,登临可见虎丘,与楼隔水相望有香洲、玉兰堂诸胜。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主体建筑鸳鸯厅位于池南,形制独特,银杏木雕刻的玻璃屏风将室内空间一分为二,北为三十六鸳鸯馆,南为十八曼陀罗花馆,池西岸留听阁中的楠木落地罩、螺钿漆屏风,皆为木雕珍品。假山上的宜两亭,取白居易《欲与元八十邻》:“绿杨宜作两家春”句意,登亭可望中、西两园景,为隔园借景佳例。拙政园空间分割多变,聚散自然,收放得体,以水布景,山水相随,楼台掩映。利用自然,巧于因借,因地造景,景随步移,创造出“山花野乌之间”、“虽在城市,而有山林深寂之趣”的自然风光,为江南古园之杰作,成功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造园理论和造园艺术。明代文徵明曾为园中三十一处风景各作一画并题诗,有《拙政园记》详言其景。 ☚ 狮子林 太平天国忠王府 ☛ 拙政园位于江苏苏州市娄门东北街。占地60余亩,苏州最大的名园。构筑以水池为中心,楼台亭榭,临池而建,整个园林犹如浮在水面上,融江湖、山林为一体。分中、东、西3部分,东园有兰雪堂、秫香馆等建筑;中园为精华所在,以“远香堂”为主体,南北有平台池水,假山林立,池中垒土石作山,建有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西园建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馆东宜两亭,馆西留听阁。参见“林业”中的“拙政园”。 拙政园江苏苏州名园之一。明嘉靖(1522—1566)时建。太平天国时期(1860—1863)曾加以修建。此园以水为主,建筑群多临水。环池有远香堂、小飞虹、见山楼、香洲等,并以漏窗、回廊相互联系,有山水亭台交相掩映之胜,达到步移景换的艺术效果,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参见“旅游学”中的“拙政园”。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最大的名园,占地60多亩。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后屡废屡建,现在的拙政园,大部分为清中叶以后的建筑。主要建筑有枇杷园、海棠春坞、小沧浪水院、玉兰堂庭院、远香堂、鸳鸯厅等。枇杷园中的“雨打芭蕉”为园林胜景。拙政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到苏州看园林,不可不去拙政园。拙政园以它的亭台廊榭,山光水色、花草树木,吸引着游人。 ☚ 虎丘 瘦西湖 ☛ 拙政园 拙政园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位于今江苏苏州城东北隅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 中 “拙者之为政” 之语意,命名 “拙政园”。清初归海宁陈之遴,乾隆时归蒋诵先,改称 “复园”,太平天国时为忠王李秀诚王府的一部分,1871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袭用原名。其西部曾割为张履谦的 “补园”,东部为明代王心一的 “归田园”。建国后,西部同中部合而为一,后复将东部久废园居划入园内,加以重建、扩建,成今日之规模。现园面积约4公顷。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约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依水而建。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东部入园处是解放后在明归田园废址扩建的,重建的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秫香馆等,景物空阔。中部正中水池,山石、树木,建筑比较疏朗自然,其中远看堂是一座四面厅,四周景色呈现窗前。堂前假山,略有起伏,北面临水筑月台,池水以土山分隔,形似两座小岛,山上林木葱翠,有雪香云蔚亭和待香亭。沿池植垂柳,长廊北面有见山楼,楼二层,三面环水,两侧假山一迭,登楼可至楼盘山架阁,南轩与香洲隔水相望,此处还有小飞虹、小沧浪、听松冈处、得真亭等,重廊复阁,小巧精致。远香堂东枇杷园,入洞门为一院落,内为玲珑馆,从洞门南望嘉实亭,北望雪香云蔚亭,都有独到之处。西部紧凑,主要建筑有鸳鸯厅,是由36鸳鸯馆和18曼陀罗花馆组成,四角有耳室,厅右宜两亭; 厅左留听阁,内镂雕松、竹、梅挂落,槅扇上浮雕 “夔龙” 图案,据说是太平天国遗物。此园水池面积很大,但有聚有分,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富有自然景色。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吸收传统的绘画艺术,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 ☚ 颐和园 留园 ☛ 拙政园 拙政园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位于今江苏苏州城东北隅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取晋代潘岳 《闲居赋》中 “拙者之为政”之语意,命名 “拙政园”。清初归海宁陈之遴,乾隆时归蒋诵先,改称 “复园”,太平天国时为忠王李秀成王成的一部分,1871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袭用原名。其西部曾割为张履谦的 “补园”,东部为明代王心一的 “归田园”。建国后,西部同中部合而为一,后复将东部久废园居划入园内,加以重建、扩建,成今日之规模。现园面积约4公顷。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约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依水而建。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东部入园处是解放后在明归田园废址扩建的,重建的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秫香馆等,景物空阔。中部正中水池,山石、树木,建筑比较疏朗自然,其中远看堂是一座四面厅,四周景色呈现窗前。堂前假山,略有起伏,北面临水筑月台,池水以土山分隔,形似两座小岛,山上林木葱翠,有雪香云蔚亭和待香亭。沿池植垂柳,长廊北面有见山楼,楼二层,三面环水,两侧假山一迭,登楼可至楼盘山架阁,南轩与香洲隔水相望,此处还有小飞虹、小沧浪、听松冈处、得真亭等,重廊复阁,小巧精致。远香堂东枇杷园,入洞门为一院落,内为玲珑馆,从洞门南望嘉实亭,北望雪香云蔚亭,都有独到之处。西部紧凑,主要建筑有鸳鸯厅,是由36鸳鸯馆和18曼陀罗花馆组成,四角有耳室,厅右宜两亭; 厅左留听阁,内镂雕松、竹、梅挂落,槅扇上浮雕 “夔龙”图案,据说是太平天国遗物。此园水池面积很大,但有聚有分,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富有自然景色。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吸收传统的绘画艺术,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 ☚ 颐和园 留圆 ☛ 拙政园 拙政园在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首。原系唐代诗人陆龟蒙住宅。元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还乡建园,用晋人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语意命名。太平天国时期曾划入忠王府。全园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水面占60%。以水池为中心,建筑多临水而筑。景色如画。园分东、中、西三部分,有31景。中部是精华,以远香堂为主,有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香洲诸景;东部有兰雪堂、天泉亭、秫香馆等;西部由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南北两厅组成。以漏窗、回廊相连,有山水亭台掩映之胜。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邑地主庄园 豫园 ☛ 拙政园zhuo zheng yuan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Suzhou Province2 拙政园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拙政园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Suzhou,Jiangsu Province) 拙政园明清园林建筑。在江苏苏州。初为唐朝诗人陆龟蒙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朝正德年间改建,太平天国时曾为忠王府建筑范围。园内树茂池广,亭榭精雅,平桥低栏,景色秀丽,为江南园林代表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