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拔悉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拔悉蜜铁勒族的部落之一。原游牧于郁督军山(今蒙古杭爱山东段),臣属于东突厥汗国。隋末唐初,西迁至阿尔泰山中部。唐天宝元年(742),联合回纥、葛逻禄共击东突厥,建立拔悉蜜汗国。三年(744),被回纥所灭。此后其人融合于回鹘之中。 拔悉蜜一作“拔悉弥”、“弊刺”、“阿布思”。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初在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后迁于鄂尔浑河流域,从事游牧,善用雪橇。贞观二十三年(649)始遣使来唐。天宝初,拔悉蜜与回纥叶护击杀后东突厥可汗,共立其首领阿史那施为贺腊毗伽可汗。拔悉蜜再遣使来唐,得到唐朝赏赐。天宝四载(745), 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兴起,得唐助,灭后突厥;不久,受回纥与葛逻禄联合进攻,败后西迁北庭,后为高昌回鹘所并。 拔悉蜜 拔悉蜜古部族名。亦译拔悉密、拔悉弥、弊刺、曷刺,突厥碑铭中写作Basmyl。族属不明,两唐书视其为回纥之一支,今亦有人认为是驳马、遏罗支人之近亲。约居于今阿尔泰的卡通河上游至科布多河一带,一说在唐努山境内。初隶于东突厥系乙注车鼻可汗,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拔悉蜜与葛逻禄部、处木昆部降唐,置新黎州于其地。开元八年(720 ),唐发拔悉蜜、奚、契丹诸部掩袭后突厥汗庭,大败,复为后突厥所并。天宝初(742),后突厥属部拔悉蜜、回纥、葛逻禄并起攻杀后突厥骨咄叶护,共奉拔悉蜜部首领为颉跌伊施可汗,疆域东至室韦,西邻突骑施。但联盟内回纥、葛逻禄亦自为左右叶护,与汗权冲突,745年,二部合攻拔悉蜜,走其可汗阿史那施于北庭,后奔长安。部众并入回纥,与葛逻禄并称二客部落。 ☚ 药罗葛 葛逻禄 ☛ 拔悉蜜 拔悉蜜铁勒族的部落之一,又译为拔丝母、弊刺、骏(驳)马。其地因盛产毛色驳杂的骏马,突厥语称这种马为Basmil,部落因此得名。游牧于郁督军山(今蒙古高原的杭爱山东段),臣属于东突厥汗国。隋末唐初,逐渐西迁至金山(今阿尔泰山)中部。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唐朝曾任命拔悉蜜首领执米啜为金山道总管,与唐朝联兵征伐东突厥,因未能与唐军会师,为东突厥击败,从此仍受东突厥奴役。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首领阿史那施联合回纥、葛逻禄,攻杀东突厥乌苏米施可汗,自立为可汗,建立拔悉蜜汗国,以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左叶护,以葛逻禄首领为右叶护。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阿史那施可汗为回纥所攻杀,拔悉蜜汗国灭亡,拔悉蜜成为回纥的属部,回纥可汗骨力裴罗派遣亲信子弟为拔悉蜜都督,出兵作战,常以拔悉蜜精骑为先锋。此后其人逐渐融合于回鹘。 ☚ 多览葛 拔悉蜜汗国 ☛ 拔悉蜜铁勒诸部之一。又作弊剌、拔悉密、拔悉弥、阿布思。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初游牧于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后迁牧鄂尔浑河流域。依山散居,其人雄健,善骑射,冬以木马(雪橇)于雪上逐兽射猎,以桦皮为舍。男人剪发,戴桦皮帽。首领称渠帅。贞观二十三年(649),遣使入唐。天宝(742—755)初,与回纥叶护联军击杀后突厥汗国乌苏米施可汗,拥其首领阿史那施为贺腊毗伽可汗,遣使入唐,得赏赐。四年(745,一作三年),受回纥与葛逻禄联合进攻,兵败,居地与部众尽归回纥。 拔悉蜜亦作“拔悉弥”、“弊刺”、“阿布思”。古代北方部落。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初在北庭一带活动,后迁至鄂尔浑河流域,从事游牧,善用雪橇。贞观二十三年(649)始遣使来唐。天宝初,拔悉蜜与回纥叶护击杀后东突厥可汗,共立其首领阿史那施为贺腊毗伽可汗。拔悉蜜再遣使来唐,天宝四年(745),回纥得唐相助,灭后突厥。不久,该部受回纥与葛逻禄联合进攻,败走北庭,后为高昌回鹘所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