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拒馬”、“拒馬木”。移動性障礙物。或於木架置槍,或以鋭首竹木相貫勾聯,以安營佈陣,拒險塞要,使敵車騎不能奔突,故稱。《通典·兵五》引《衛公兵法·攻守戰具》:“拒馬槍,以木徑二尺,長短隨事,十字鑿孔,縱横安槍,長一丈,鋭其端,可以塞城中門巷要路,人馬不得奔馳。”《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彦貞之兵施利刃於拒馬,維以鐵索,又刻木爲獸,號捷馬牌。”《宋史·劉錡傳》:“戰自辰至申,敵敗,遽以拒馬木障之,少休……敵披靡不敢近。食已,撤拒馬木,深入砍敵,又大敗之。”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器圖》:“以竹若木,三枝六首,交竿相貫,首皆有刃,植地輒立,貫處以鐵爲索,更相勾聯,或佈陣、立營、拒險、塞空,皆宜設之,所以禦賊突騎,使不得騁,故曰拒馬。”參閲《宋史·郭諮傳》、《吳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