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木鼓亦作“砍木鼓”。旧时云南西盟一带佤族村寨制作*木鼓的活动。每年二月举行。一般分为选树、伐木、拉入寨内、制作木鼓等过程。木鼓入寨后,要*剽牛行祭, 祈求人畜兴旺。所剽之牛系自愿献出, 供参加活动者分享。牛头和分剩的肉归献牲者。牛头骨被视作“荣誉”,以多为富,存放在竹楼门边,长期保存,借以提高其社会地位。 拉木鼓旧时云南西盟地区一带佤族一种传统的宗教活动。当地群众认为木鼓能通神,是众人崇拜的对象。用长约两米的粗大树干挖空而成。每年二月各个村寨都进行制作木鼓,由一户或二三户主动提出,担负出牛、酒等祭品。由青壮年男子上山砍伐大树,截下一段树干,用藤条拴好,在巫师的指挥下拉回村寨,路远的需二三天才能拉回来,故名。制鼓圆木拉进村寨后,得进行剽牛举祭,人们边喝酒边唱歌跳舞,非常热闹。木鼓制成后安放在木鼓房中,过去得猎人头供奉。平常不能乱敲,只遇有较大的宗教活动或军事行动才鸣鼓聚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