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现代史ladingmeizhou xiandaishi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来拉丁美洲各国维护民族独立、争取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历史。进入现代后,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仍然是拉美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近代取得了政治独立的拉美各国继续受到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以及军事政治干涉。国内具有封建性质的大庄园制、殖民主义造成的单一产品生产状况以及对外国资本和市场的严重依赖,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受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垄断资本支持的大地主、军人和教会三位一体的反动独裁势力是争取社会政治进步的首要敌人。因此,反帝、反独裁、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及各国间的相互合作和支持,构成拉丁美洲现代史的基本内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拉丁美洲现代史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时期。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十月革命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帝国主义加紧对拉美的渗透和控制,拉美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人民反帝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开展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拉美各国民族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阶级结构也发生变化。产业工人人数有较大增长,开始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是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领导阶级。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经济侵略,其中美国垄断资本在拉美扩展尤甚,逐渐取代英国。垄断公司直接占有大片土地, 成为拉美的最大庄园主。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 美国往往扶植反动独裁政权, 甚至直接出兵进行侵略和干涉。因此, 20年代拉美人民掀起反帝、反美、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高潮, 出现1919年阿根廷工人的罢工和武装起义,1920年危地马拉人民推翻亲美独裁者卡布雷拉统治的斗争,1924年巴西圣保罗卫戍部队士兵的反独裁起义,1926—1934年桑地诺领导的尼加拉瓜反美爱国游击战争等。在十月革命影响下, 一些国家诞生了共产党。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拉美国家深受其害。各国设法克服单一产品生产及过分依赖外国市场的状况,采取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如保护关税、限制进口、管制外汇、发放国家津贴、低息贷款等。一些国家还将外国企业收归国有, 进行土地改革, 鼓励发展多种经济。从1934年起,拉美民族经济又有较大发展。巴西的轻工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业、电气和煤气业发展迅速,阿根廷工业总产值从1935—1941年增加了一倍。经济大危机使帝国主义加紧争夺拉美市场。美国通过“睦邻政策”, 加强经济渗透,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也渗入拉美经济社会生活。1939年, 德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拉美贸易国。拉美人民一方面继续开展主要针对美国垄断资本的民族民主运动,同时也对法西斯经济政治渗透进行了坚决斗争。不少拉美国家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阵线和人民阵线,积极支持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古巴、巴西、墨西哥等国先后对轴心国宣战,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是拉美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摆脱美国经济政治控制, 加强各国间及同亚非发展中国家的联系, 共同反霸, 争取世界和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期。战后拉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已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发展中资本主义社会。从战后初期到70年代末,拉美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国民经济平均年递增5.5%,高于除日本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中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三国发展尤为迅速。50年代前,拉美各国主要是为工业化奠定基础。50—60年代多数国家注重发展本国工业, 以替代进口 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从60年代中期起, 一些国家大力发展钢铁、石化、汽车、航空、造船、机器制造等工业。到70年代,部分国家制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超过农业。但各国经济上对外国资本和市场的依赖性严重,外债负担沉重,农村中大庄园制仍占优势, 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财富日益集中。战后拉美社会政治进程的基本趋向是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逐步建立和巩固。民族资产阶级基本上取代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基本上取代封建寡头统治或军事专政而普遍建立起来。但这个过程也有曲折和反复。50年代是拉美人民反对军事独裁统治的第一个高潮。1954年拉美20个独立国家中,有13个处于旧式军人统治之下,到1959年, 只剩下4个。但60—70年代, 又有12个国家相继发生军事政变,建立了军人政权。70年代后期,拉美人民争取政治民主化运动再次出现高潮, 军人政权纷纷让位于民选政府, 大多数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此外, 古巴和尼加拉瓜分别建立了人民革命政权。战后拉美各国为争取经济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长期斗争。50—60年代,各国主要致力于反对美国垄断资本的控制, 收回外国垄断资本掌握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经济部门。7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开展了限制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的斗争, 进一步消除外国垄断资本对拉美经济社会生活的控制和影响。各国还努力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 创建原料生产与出口国组织, 联合起来捍卫民族权益。到目前已有7个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战后初期拉美国家与美国签订了泛美互助条约, 组成美洲国家组织, 在政治上听从于美国。进入60年代,随着古巴革命的胜利以及拉美政治经济的发展, 大多数国家积极争取独立自主, 摆脱或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要求改变为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服务的泛美体系,提出“以拉美的观点、拉美的方式、拉美的特点和拉美的力量, 解决拉美自身的问题”的口号。在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的同时, 一体化向政治领域发展。在国际事务中, 开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采取共同立场,联合反霸,加强南南合作,促成南北对话。到1983年, 已有17个拉美国家成为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员。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有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