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抽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抽思chōu sī引出思绪。李世民《秋暮言志》:抽思滋泉侧,飞想傅岩中。 抽思 抽思楚辞《九章》篇名。屈原作。写于被疏居于汉北时。诗中有“与美人之抽思兮”(一本作“抽怨”),即题意所本。“抽”,抽绎,引发;“思”,情思,意思是向怀王陈述自己的情怀。全诗追忆了在朝时的往事,指责怀王信谗多怒,不明自己的心迹。在结构上又有“少歌”、“倡”、“乱词”三部分,分别写怀王骄傲自专,不听进言;自己流落在外,日夜怀念郢都,又无人代达衷情:最后写由汉北南行,愁苦无告,作此诗以自我排遣。全诗层次递进,缠绵往复,曲折入微。 ☚ 哀郢 怀沙 ☛ 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①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②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③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④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忧以自镇。⑤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⑥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⑦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⑧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⑨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⑩ 愿承闲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11)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12) 历兹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13)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14)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15) 何独乐斯之謇謇兮?愿荪美之可光。(16)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17)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18)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19)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20) 少歌曰:(21) 与美人之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22)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23) 倡曰:(24) 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25)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26)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27) 道卓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28)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29)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30)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31) 曾不知道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32) 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33)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34)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35) 乱曰: 长濑湍流,泝江潭兮。(36)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37)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38)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39) 低佪夷犹,宿北姑兮。(40)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41)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42)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43)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44)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45) 【注释】 ①郁郁:忧郁。永叹:长叹。②蹇产:压抑,闭塞,屈曲不平。曼:长。③动容:自然界的容貌发生动荡变化,指秋风吹起,草木摇落。回极:天极回旋之枢轴。浮浮:浮动,动荡不定貌。蒋骥说,回极浮浮,“言秋风之狂,使天之枢极,亦为浮动也,杜诗‘风连西极动,即此意”。④数惟:多次想起。数,频也;惟,思也。荪(sun孙):香草,喻楚怀王。忧忧:愁也。⑤摇起:王念孙说:“摇起,疾起也;与横奔文正相对。”横奔:纵横奔驰,也即乱奔、狂奔。一说,摇起,应为遥赴。胡文英说,遥赴横左,即“颠倒急行”。蒋骥说,“遥赴横奔,不俟命而趋君所也。”尤,罪也,言“君方多怒,故民动而见尤”(蒋骥语)。镇:镇定,抑制。⑥结:凝集。微情:隐情,深情。矫:举。遗(wei畏):赠。美人:指怀王。⑦君:指怀王。成言:约定了话,也即说定了。黄昏以为期:以男女情爱为喻,说怀王与己早有成约,两相聚会,以黄昏为期。马茂元说,“古代昏(婚)礼的举行,是在黄昏的时候”,所以说“曰黄昏以为期”。黄昏:借喻晚节,这里隐喻怀王曾经有言,信任屈原,直到老死。⑧回畔:改路;畔,田间小路。《离骚》云:“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反:违反(诺言)。他志:别的念头。⑨憍:同“骄”。览:炫耀给人看。修姱(kua夸):美好。⑩不信:不说实话。信,信实。造怒:有意寻衅发怒。(11)承闲:等待国君有空闲的时候。自察:自己说明白。震悼:震惊、悲痛。(12)冀进:希望进见。怛(da达):忧愁。憺(dan担)憺:荡荡,心情忧惧不宁。(13)历:列举。荪:指怀王。详:同“佯”,假装。(14)切人:切直的人,据闻一多《楚辞校补》说:“切人无义,以上下文义求之,疑人当为言,声之误也。”闻氏以为“切言不媚”。(15)耿著:明显。庸:遽,遂,就。亡:同“忘”。(16)謇(jian捡)謇:忠直,指忠言直谏。美:君王的美德。光:发扬光大。(17)三五:三皇五帝。一说,三王和五霸。像:榜样。彭咸:殷代贤臣。仪:模范。(18)极:目标,方向,终极目的。远闻:传播得很远的好名声。亏:亏损,衰减。(19)善:美德。虚作:假造,凭空而成。(20)施:施舍,付出心血。报:报答。实:耕作之实事。获:收获。(21)少歌:小歌,小结之辞,“总结前意,反复说之”,原为乐章音节之名。朱熹说:“少歌,乐章音节之名,荀子《佹诗》亦有小歌,即此类也。”(《楚辞集注》)(22)与美人之抽思:把内心复杂的情思抽绎出来,向怀王倾吐。抽,抽拔,抽绎;思,情思,思绪。蒋骥说:“抽思,犹言剖露其心思,即指上所陈之耿著言。”结情于辞,举以告君,故诗篇以此“抽思”二字命题。无正,无人评判、证明是非得失。(23)憍:同“骄”。敖:同“傲”,轻慢。朕:我。朕辞,我所陈述的言辞。(24)倡:同“唱”。洪兴祖引王逸注:“起倡发声,造新曲也。”(《楚辞补注》)先大父也说:“倡曰者,更端言之。”(《屈赋微》)始发歌叫做“倡”,也是古代乐章音节之名。本篇前半内容已由“少歌”作了小结,紧接而来的“倡”,就是另行起头的意思。蒋骥说:“倡,亦歌之音节,所谓发歌句者也。”(《山带阁注楚辞》) (25)鸟:屈原自喻。南:指郢都;屈原迁居汉北,郢都在汉北之南。集:鸟栖止于木上曰集,此处喻人。汉北:汉水以北。(26)好姱佳丽:都是美好的意思。牉(pan叛):分离。异域:异乡,指汉北。(27)惸(qiong穷):孤独。良媒:指在楚王面前说情,帮助沟通关系的人。其侧:指楚王之侧,即楚王身边。(28)卓:读作“逴(chuo)”,远。日忘:指楚王一天天忘记屈原。自申:自陈。(29)北山:郢都北部的山名;一作南山。(30)望:希望。孟夏:初夏;初夏时夜最短,作者苦于秋夜之长,故望夏日夜短,这是希冀之辞。朱熹说:“秋夜方长,忧不能寐,故望孟夏之短夜,而冀其易晓也。”(《楚辞集注》)晦明若岁:由晦到明的一整夜,竟如一整年那么漫长,说明作者愁思极深,度夜如年。(31)惟:古通“雖”,今简作“虽”。魂:灵魂,梦魂。九逝:多次逝往郢都;九,表示多,正如王逸所说:“精魂夜归,几满十也。”(32)曾:乃,却,竟。南指:南行的识路标志。列星:众星。二句说夜行不辨道路的高低曲直,凭借星月作为南行的识路标志。(33)径逝:径直前往(郢都)。营营:往来忙碌之状态。(34)信直:忠诚正直。(35)理:做媒之使者,也即为媒人。一说,提亲人。媒:介绍人,媒人。不通:不能传达、沟通我意。从容:举动。(36)濑(lai赖):沙上浅水。湍(tuan):急流,水流急速。泝(su诉):同“溯”,逆流而上。潭:楚之方言,水深处称潭。(37)狂顾:急切回顾。一说,忧惧而惊视。娱心:舒心,乐意。(38)轸石:方石。洪兴祖《补注》:“轸石,谓石之方者,如车轸耳。”崴嵬(wei wei威伟):高而不平的样子。蹇(jian检):阻碍。(39)超:超越。回:迂回。志度:志其法度(王逸注)。行隐进:进字应为难字之误;行隐难:进退两难。郭沫若说:“此句原文作‘行隐进兮’,‘进’字与上‘蹇吾愿兮’失韵,义亦难通,当为‘难’字之误无疑。”(《屈原赋今译》) (40)低佪:流连徘徊。夷犹:犹豫。北姑:地名,可能在汉北与郢都之间;吴文英说,即今之北固山,无稽。(41)烦冤:烦忧委屈。瞀(mao冒):心神昏乱。容:读作“傛(yong)”,心神不安。实:实在是。沛徂(cu殂):急行。(42) 神:应读作“呻”,呻吟,与上“叹”字相对成文。灵:心灵,灵魂。(43)处幽:居处幽僻之地。(44)道思:即抒情、言志。作颂:写诗作歌。自救:自行解救痛苦。(45)遂:达也,畅也。谁告:告诉谁?无人可告。 【译文】 心情苦闷,充塞着忧郁的思想,独自长叹啊,又只能徒增悲伤。忧思沉沉解不开,那九曲回肠,我的愁肠百转啊又逢漫漫夜长。可悲那秋风吹起,花叶枯黄,怎么连旋转的天极都为之动荡?一次次想起好发脾气的君王,使我感到忧惧不安,惊恐无状!真想急起狂奔,面君自陈真相,见君多怒而民遭灾殃啊不能莽撞!于是凝集我的隐情,吟成诗章,把它呈献给我时时想念的君王。从前您曾对我许下美好的诺言,说定了我们在黄昏的时候见面,但是您却在中途就把主意改变,违背了当初的期约而另找新欢。您向我骄矜,她有美好的容颜,您向我炫耀,她有娇媚的眉眼。您对我不吐真言,说话只是敷衍,故意找我的岔,常常怒气冲天。愿待好时机,自己面君作申辩,无奈心痛又震颤,为臣我不敢。我希望进见君王却又犹豫不前,悲切切,愁惨惨,我心诚不安!我抒写这般真情以求国君明辨,国君却假装耳聋不听我的言谈。正直的人本来就不会讨人喜欢,奸佞者真的把我视为心头大患。当初我的陈辞至今还显明昭彰,难道斗转星移之后就能被遗忘?我为什么独爱喋喋不休进忠言?只愿国君的美德能够得到发扬。愿国君以三皇五帝作为方向,殷代的彭咸则是我学习的榜样。有何崇高的峰顶不能攀登而上?美名远扬之后,就将千古流芳。善行要靠内修,不从天外光降,名实要相副,不靠虚妄的幻想。哪能不付辛劳就可以得到报偿,哪有不事耕耘而收获五谷杂粮?副歌:我向美人陈述内心不绝的情思,日夜倾诉,却没有人为我证实,他骄矜他的美丽,没有人能比,他傲然不听我深情陈说的言辞。又唱:有一只鸟儿从南方飞到这里,飞到这汉江之北停落在树枝。这鸟儿的丰姿和颜色真美丽,但它告别了故乡独栖在异地。孤孤单单,离开了自己的伴侣,也无良媒向它的爱侣传递情思。南北山遥水远,恐怕被人忘记,鸟儿想飞回去陈情又未得准许。于是,它望北山而流泪,泪水如珠又如雨。它临流水而叹息,哀声如诉也如泣。失眠的人向往初夏时节的夜短,而今由晦到明怎使人度夜如年?去郢都的路途虽然漫长而遥远,我的梦魂却在一夜间九次往返。梦魂不识道路的曲直和回环,全凭夜空的星月把南行路分辨。想走直路不可能,隔水又隔山,梦魂寻路难啊,忙忙碌碌不得闲!我的灵魂啊,你为什么直行不变?人心不同,他们和我大不一般。媒人如此软弱,不能为我传言,还不解我的举措全为社稷江山。尾声:长滩水浅,急流溅溅,我沿着江水向上行走。急切回顾,再向南转,且宽我心啊暂解我忧。山石峨峨,高而且险,行路难啊一步一滞留。超越和迂回都合法度,进退两难,终不回头。往来徘徊,前后筹谋,只好投宿在北姑山头。迷惘不安,衔冤抱恨,急行的劳苦使人怀忧。声声愁叹,苦苦呻吟,心灵儿远向故地神游。路远漫漫,幽僻独处,又没有媒人代为奔走。抒情言志,写诗作赋,心有苦衷,娱情自救。忧思重重,塞满胸口,这话语又能向谁启奏? 【集评】 宋·洪兴祖引述前人:“此章(《抽思》)言己所以多忧者,以君信谀而自圣,眩于名实,昧于施报,已虽忠直,无所赴诉,故反复其词,以泄忧思也。”(《楚辞补注·九章第四》) 宋·洪兴祖:“《荀子》曰:其小歌也。注云:此下一章,即其反辞,总论前意,反复说之也。此章(《抽思》)有少歌,有倡,有乱。少歌之不足,则又发其意而为倡。独倡而无与和也,则总理一赋之终,以为乱辞云尔。”(《楚辞补注·九章第四》) 宋·朱熹:“(《抽思》)以篇内少歌首句二字为名。”又注“愿承闲而自察”句:“意谓欲承君之闲暇以自明而不敢,然又不能自己,故夷犹欲进,而心复悲惨,遂静默而不敢言也。观此则知屈原事君,惓惓之意盖极深厚,岂乐以婞直犯上而取名者哉!”(《楚辞集注·九章第四》) 清·蒋骥:“此篇(《抽思》)盖原怀王时斥居汉北所作也。史载原至江滨,在顷襄之世。而怀王之放流,其地不详。今观此篇曰来集汉北,又其逝郢曰南指月与列星,则汉北为所迁地无疑。黄昏为期之语,与骚经相应,明指左徒时言,其非顷襄时作,又可知矣。原于怀王,受知有素,其来汉北,或亦谪宦于斯,非顷襄弃逐江南比。故前欲陈辞以遗美人,终以无媒而忧谁告,盖君思未远,犹有拳拳自媚之意。而于所陈耿著之词,不惮述之,则犹幸其念旧而一悟也。”(《山带阁注楚辞·九章·抽思》) 今·姜亮夫:“(《抽思》)是怀王时第一次把他放逐到汉北时所作。……文中有许多思念君王,回到郢都为官的政治话。虽然也有许多责斥小人的话,但不重,写得多的是叹息孤独,想回去,但不可能。因朝中无人帮忙,无良媒,没人替他说话,有回不去之类的感想。”(《楚辞今绎讲录·九章新论》) 今·马茂元:“本篇作于怀王的后期。篇中叙述屡次进谏不听,中心耿耿,无路自通的忧苦心情。抽是抽绎,思是情思;抽思的意思是说,把蕴藏在内心深处像乱丝一样的愁绪一一抽绎出来。所以取‘少歌’首句‘抽思’二字名篇。从‘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可以知道屈原当时已离开郢都。蒋骥曰:‘原于怀王,受知有素。……(下略)’司马迁在《史记》本传里说:‘屈原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三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见怀王之终不悟也。’所谓‘放流’,仅仅指投闲置散,流浪在外,与后来的‘弃逐’,不可混为一谈。所谓‘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泛论屈原政治上失意以后,作品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而不是指某一篇。这里所记述的和蒋骥的看法是吻合的。因此断本篇为怀王后期作品,毫无问题。……我以为它的时代,可能稍后于《离骚》,因为《离骚》里还没有‘放流’在外的痕迹,而这篇则明明说‘惟郢路之辽远’了。”(《楚辞选·九章·抽思》) 【总案】 本篇为楚怀王后期屈原被放于汉北时所写的作品。作者自述他向怀王进纳忠言,一次次触怒君王,终于蒙谗被放,心情非常痛苦;想继续向国君陈情,却又身在汉北,不能违命去郢。于是,只好结情于辞,举以告君,也即篇内“少歌”所述“与美人之抽思”,把内心复杂的情思抽绎出来,向怀王倾吐,希望怀王醒悟过来。诗歌以“抽思”命题,用意是很清楚的。作品采用了多种诗歌形式,如“少歌”、“倡”和“乱”辞,配合整个感情的发展进行抒描,或反复,或跳跃,或急或徐,变化多端,而脉络清晰,层次井然。篇中首述写作本诗的缘由,次叙事君不合的经过,三申历次进谏的内容;歌唱告一段落,即以“少歌”形式作小结。歌辞说:“我为美人倾吐绵绵情思,日日夜夜都没有人证实;他只是矜夸他自己的美好,傲然不听我的言辞。”总括前意而反复彰明之,与现代歌曲中的副歌,颇为相似。屈子情深,缠绵悱恻,一唱三叹,诗中写完一个段落,看来可以结束了,他每每换一种形式,翻出新意,《离骚》、《惜诵》、《招魂》各有其翻波作浪的结构形式,本篇的“倡曰”则是歌中的一种插曲,借此再申往日遭谗,斥居汉北,不忍忘君之意。诗笔潜入到灵魂深处,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对话,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使人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所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对立。笔底的幽默与嬉笑之言,甚于痛哭。“乱”辞即尾声,重申心情烦乱、悲苦,说明作诗的用意,总结全篇。无论长濑湍流,还是轸石崴嵬,跋涉汉北,路远处幽,行多艰险,每每“愁叹苦神(呻),灵遥思兮”,而终不得归郢,偶或“狂顾南行”,也只是“聊以娱心”而已。诗人情不自禁地写出家国之思,他的灵魂无日不思郢都,但在媒绝路阻的情况下,他即便写出了陈情的诗篇,又有谁能替他传送和转告呢?诗人感到茫然,读者也为他感到苦不堪言。 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2〕,独永叹乎增伤〔3〕。思蹇产而不释兮〔4〕,曼遭夜之方长〔5〕。 悲秋风之动容兮〔6〕,何回极之浮浮〔7〕。数惟荪之多怒兮〔8〕,伤余心之懮懮〔9〕。 愿摇起而横奔兮〔10〕,览民尤以自镇〔11〕。结微情以陈词兮〔12〕,矫以遗夫美人〔13〕。 昔君与我诚言兮〔14〕。曰黄昏以为期〔15〕。羌中道而回畔兮〔16〕,反既有此他志〔17〕。 吾以其美好兮〔18〕,览余以其修姱〔19〕。与余言而不信兮〔20〕,盖为余而造怒〔21〕。 愿承间而自察兮〔22〕,心震悼而不敢〔23〕。悲夷犹而冀进兮〔24〕,心怛伤之憺憺〔25〕。 兹历情以陈辞兮〔26〕,荪详聋而不闻〔27〕。固切人之不媚兮〔28〕,众果以我为患〔29〕。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30〕,岂至今其庸亡〔31〕。何独乐之謇謇兮〔32〕,愿荪美之可完〔33〕。 望三五以为像兮〔34〕,指彭咸以为仪〔35〕。夫何极而不至兮〔36〕,故远闻而难亏〔37〕。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38〕。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39〕 ? 少歌曰〔40〕:与美人抽怨兮〔41〕,并日夜而无正〔42〕。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43〕。 倡曰〔44〕:有鸟自南兮〔45〕,来集汉北〔46〕。好姱佳丽兮〔47〕,牉独处此异域〔48〕。 既惸独而不群兮〔49〕,又无良媒在其侧〔50〕。道逴远而日忘兮〔51〕,愿自申而不得〔52〕。 望北山而流涕兮〔53〕,临流水而太息〔54〕。 望孟夏之短夜兮〔55〕,何晦明之若岁〔56〕。惟郢路之辽远兮〔57〕,魂一夕而九逝〔58〕。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59〕,南指月与列星〔60〕。愿径逝而未得兮〔61〕,魂识路之营营〔62〕。 何灵魂之信直兮〔63〕,人之心不与吾心同。理弱而媒不通兮〔64〕,尚不知余之从容〔65〕。 乱曰〔66〕:长濑湍流〔67〕,溯江潭兮〔68〕。狂顾南行〔69〕,聊以娱心兮。 轸石崴嵬〔70〕,蹇吾愿兮〔71〕。超回志度〔72〕,行隐进兮〔73〕。低佪夷犹〔74〕,宿北姑兮〔75〕。烦冤瞀容〔76〕,实沛徂兮〔77〕。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78〕。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79〕。 道思作颂〔80〕,聊以自救兮。〔81〕。忧心不遂〔82〕,斯言谁告兮〔83〕。 〔1〕《抽思》是屈原于楚怀王朝被放逐汉北期间所作,收入《楚辞·九章》之中。 〔2〕郁郁:忧思郁结的样子。 〔3〕永叹:长叹。增:通“层”,重叠。增伤:加倍地忧伤。 〔4〕蹇产:情思纠缠、心绪不舒展的样子。 〔5〕曼:长,又同“曼曼”。字一作“漫”。 〔6〕动容:冲涌、吹动。《说文》:“搈,动也。”《广雅·释诂》同。“容”、“搈”通(参王念孙《广雅疏证》)。 〔7〕回极:天极。天宇运转,轴心处为极。闻一多《九章解诂》:“天极回旋,故曰回极。”其说是。浮浮:动荡的样子。 〔8〕数(shuo):屡次。惟:思。荪:溪荪,也叫石菖蒲,一种香草。用以喻楚王。 〔9〕懮:同“忧”,愁苦貌。 〔10〕摇起:疾起。王念孙《读书杂志 ·余编下》:“摇起,疾起也,与横奔文正相对。”横奔:不管道路任意奔跑。此处指任意到哪里去。 〔11〕尤:罪孽。镇:止。《老子》:“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即止的意思。 〔12〕结:总括。微情:深微的心思。词:申辩的言词。 〔13〕矫:借为“挢”,举。此处为奉献之意。美人:指楚怀王。此下十二句为向怀王的陈辞。 〔14〕诚言:“诚”洪兴祖《楚辞考异》引一本作“成”,是。成言:有所约定。 〔15〕“黄昏”句:言约定直至老死。期:此处指所约定共事时间之终止期限。洪兴祖曰:“黄昏,喻晚节也。”是。 〔16〕羌:何为。表反问语气。中道:中途。回畔:转变离异。 〔17〕反:反而。既:此处义同“乃”。 〔18〕㤭:同“骄”。 〔19〕览:显示。 〔20〕信:诚信。 〔21〕盖(he):通“盍”。何以。洪兴祖、朱熹皆引一本作“盍”。 〔22〕承间:即找适当机会。间:间隙,机会。 〔23〕震悼:惊悸,恐惧。震:惊。指心惊肉跳。悼:惧怕。《说文》:“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 〔24〕夷犹:犹豫。 〔25〕怛(da)伤:悲痛。憺(dan)憺:内心动荡不安的样子。清王远《楚辞评注》:“憺,动也。又苏林曰:‘陈留人谓恐为憺。’言愿承君之间以自明,则心动且悸,徘徊欲进,则心伤且恐,终不敢言也。”解以上四句之意甚为明了。 〔26〕兹历情:据洪兴祖、朱熹、闻一多考证,当作“历兹情”。刘永济《屈赋通笺》:“历,次也,列也。兹情,即上文所言。谓次列此情以陈辞也。” 〔27〕详:借为“佯”。 〔28〕固:本来。切人:“人”当为“言”字之误。“切言”即“直言”。闻一多《楚辞校补》云:“案切人无义,以上下文义求之,疑人当为言,声之误也。”贾山《至言》云:“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说苑·贵德》云:“愿陛下察诽谤,听切言。”“切言”为汉以前习用语,为直言之义。 〔29〕众:平庸的人。 〔30〕耿著:明白显著。 〔31〕庸:乃。亡:通“忘”(俞樾《广雅释诂疏征拾遗》)。 〔32〕“何独乐”句:一本作“何毒药……”误。朱熹《楚辞集注》作“何独乐斯之謇謇兮”,闻一多《楚辞校补》云:“毒药当作独乐,之当作斯。”乐(yao):喜爱。謇謇:刚直敢言的样子。 〔33〕荪:香草名,代指楚怀王。完:洪兴祖、朱熹皆引一本作“光”,是。光:发扬光大。 〔34〕三五:“三王”之误。指楚三王,即西周末年楚君所封句亶王熊伯庸、鄂王熊红、越章王执疵。当时是楚国第一次大发展时期(参赵逵夫《屈氏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载《文史》第25辑)。《大招》云:“魂兮归徕,尚三王只。”也是指此楚三王。旧说“三五”指三王五霸或三皇五帝,误。像:榜样。 〔35〕仪:典范。 〔36〕极:终极,目标。 〔37〕远闻:名声流传久远。闻:名声,声誉。亏:损折。 〔38〕虚作:凭空产生。 〔39〕实:果实。这里用作动词。不实:指不结果实。获:收获。 〔40〕少歌:本是乐章音节之名。本诗中用为对前几段的小结。《荀子·佹诗》“其小歌曰……此下一章即其反辞,故谓之小歌,总论前意也。”“少歌”即小歌(“少”,洪兴祖、朱熹皆引一本作“小”)。 〔41〕抽怨:抒发怨恨之情。朱熹《楚辞集注》、戴震《屈原赋注》作“抽思”。按王逸注云:“为君陈道,拔恨意也。”以“拔”释“抽”,以“恨意”释“怨”,则王逸注本作“抽怨”。 〔42〕并日夜:日夜相兼,连日连夜。正:评判决断。 〔43〕敖:通“傲”。 〔44〕倡:同“唱”。王逸注:“起倡发声,造新曲也。”陈本礼《屈辞精义》云:“倡者,更端再歌之词。”屈原此诗在结构上借鉴乐曲的地方较多,可能本是作以合乐者。 〔45〕“有鸟”二句:诗人以鸟自喻。 〔46〕集:鸟栖于树上。汉北:郢都以东,汉水下游北部之地,即今应城、京山、云梦一带。其地战国时为楚王及贵族游猎区。屈原被放其处任掌梦之职,负责云梦泽山林泽薮及君王大臣游猎之事。 〔47〕好姱佳丽:指鸾鸟(诗人自喻)十分美丽。 〔48〕牉(pan):分离。异域:此处以鸟的离窝,喻自己离开了朝廷,故称汉北为“异域”。 〔49〕惸(qiong)独:孤独。不群:失群,无以为群。 〔50〕良媒:良好的媒介,指在君王面前代为说情的人。其侧:指君王左右。 〔51〕逴(chuo):远的意思。今通行本作“卓”,盖“逴”之省借字。王夫之《楚辞通释》径作“逴”。据改。 〔52〕自申:自我表白,申述。 〔53〕据闻一多说,此句前脱二句。“愿自申而不得”王逸无注,当是一并脱去。闻说是。北山:洪兴祖、朱熹皆引一本作“南山”。游国恩《楚辞讲录》云:“屈原此时放于汉北,故下文云,南指月与列星。又云,狂顾南心,聊以娱心兮。以郢都在南之故。然则北山当作南山。”游说是。1973年在江陵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相马经》中提到江、汉、南山等地名,则南山应为汉北之地东南部山名。 〔54〕临:对着。 〔55〕望:希望。 〔56〕晦明:指白天黑夜变化的一个周期。二句写诗人失眠,不能入睡,希望黑夜如夏天的夜晚一样短,却不知为何竟像一年一样长。 〔57〕惟:思。郢路:通往郢都之路。 〔58〕九:言其多。逝:往。 〔59〕“曾不知”句:曾,犹“乃”或“竟”。此句意为却不知路的曲直险夷。 〔60〕南指月与列星:靠月与列星辨识南行的方向。 〔61〕“愿径逝”句:径,径直。此句意谓我想径直奔往郢都却办不到。 〔62〕识路:认路。营营:忙忙碌碌往来寻求的样子。 〔63〕信直:诚信端直。以上“魂”、“灵魂”都是指梦中而言。 〔64〕理:来往于两地之间关说的人。弱:不得力。 〔65〕“尚不知”句:尚,还,犹。从容,犹举动,指以上的作为。此句意谓人们还不了解我这些作为的实情。 〔66〕乱:乐曲尾节。曲之终,众乐皆奏,故曰“乱”。 〔67〕濑(lai):见《湘君》注〔21〕。 〔68〕溯(su):逆流而上。江潭:在汉水下游。庾信《松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悽怆江潭。”《楚辞·渔父》中也说到:“屈原既放,游于江潭。”郭沫若以为指的是沧浪之水。 〔69〕狂顾:情绪激动地回头望。 〔70〕轸(zhen)石:重磊的山石。石山巨石磊磊,故曰“轸石崴嵬”。崴嵬(wei wei):突兀不平的样子。 〔71〕蹇:梗阻。 〔72〕超回志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渊,回水也,故颜回字子渊。”则回之本义指水回旋之处。水回旋之处多深,故“渊”、“回”同义。“超回”指越过水深之处。志:识,记,作下标识。度:通“渡”。渡口。“志度”言在渡口作下记号。 〔73〕行隐进:行程缓慢。闻一多《九章解诂》:“隐,微也。所进甚微,言其行迟也。” 〔74〕低佪:徘徊。夷犹:犹豫不定。 〔75〕北姑:山名,其上多石无草木。《诗·陟岵》“陟彼岵兮”,毛《传》:“山无草木曰岵。”《山海经》中“岵”多作“姑”。如“姑灌之山,无草木。”“姑射之山,无草木。”“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等等。此与前“轸石崴嵬”的描写相一致。 〔76〕烦冤:烦闷忧愁抑郁。瞀(mao):心神昏乱。容:读作“(yong)”,不安。(见袁梅《楚辞译注》) 〔77〕实:是。沛徂(cu):颠沛流离。 〔78〕灵:灵魂或曰神志。古人所谓灵魂实乃神志的外化。遥思:远远地思念郢都。刘永济《屈赋通笺》云:“盖言形虽沛然以徂,而神则思之无极也。” 〔79〕行媒:本指说媒的人,也用来比喻往来说合的人,意同“行理”。 〔80〕道思作颂:在路途上思念而作此诵诗。“颂”通“诵”。 〔81〕聊:姑且。自救:自我排遣。 〔82〕遂:如愿。“忧心不遂”言内心所忧者不能如愿达到。指不能回朝廷。 〔83〕斯言:指以上所说。告:诉说。 《抽思》开头写诗人秋夜难眠,起视星暗云浮,金风肃杀,因而引起对自己遭遇的回想;又通过穿插回忆,表现被放逐的心情和对郢都的思念。作为一首抒情诗,本篇细致的心理描写显得十分突出。本篇写思郢心切,魂不守舍,飞越山川,达到迷狂的神魂分离状态。这种“离魂”手法,为后世诗人所借鉴。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等,及至汤显祖《牡丹亭》中《水红花》、《小桃红》等曲,俱颇得屈原此诗意境。再次,本篇借景抒情,造“有我之境”,看似平谈,而颇耐寻味。开头乱辞及“望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等,俱是佳句。 《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① 心里的忧愁万分郁结, 独永叹乎增伤。② 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③ 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 曼遭夜之方长。④ 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悲秋风之动容兮, 秋风一吹,万物都要萧条, 何回极之浮浮!⑤ 坏人当道,真是一片糟糕! 数惟荪之多怒兮,⑥ 你为什么那样地容易急躁, 伤余心之忧忧。 你使我心神不安呵,尊贵的香草! 愿摇起而横奔兮,⑦ 想索性离开故乡跑向国外, 览民尤以自镇。⑧ 看到人民的灾难又镇定下来。 结微情以陈词兮, 我把菲薄的衷情织成歌辞, 矫以遗夫美人。⑨ 想呈现给你呀,我所敬爱。 昔君与我成言兮,⑩ 你早先已经给我约好, 曰黄昏以为期。 “我们在黄昏时候见面。” 羌中道而回畔兮,(11) 但你在半途又改变了, 反既有此他志。(12) 丢掉了我,去和别人缠绵。 侨吾以其美好兮,(13) 你把你的美好向我夸耀, 览余以其修姱。(14) 你把你的长处向我矜不。 与余言而不信兮, 你对我说的话全不守信用, 盖为余而造怒。(15) 你只是无原故地对我生气。 愿承间而自察兮,(16) 想乘着你空闲自行表白, 心震悼而不敢。(17) 心里害怕又不敢这样做。 悲夷犹而冀进兮,(18) 我踌躇,但我总想见你, 心怛伤之憺憺。(19) 可怜我的心是徬徨无主。 兹历情以陈辞兮,(20) 我把这情景编成了歌辞, 荪详聋而不闻。(21) 但你假装耳聋不肯倾听。 固切人之不媚兮,(22) 我知道直切的人不会讨好, 众果以我为患。 大家也真的当我成眼中钉。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23) 以前我所陈述的有凭有据, 岂至今其庸亡?(24) 难道到现在便都已经忘了? 何毒乐之謇謇兮,(25) 我为什么总喜欢衎衎而谈, 愿荪美之可完。 是希望你的光彩更加辉耀。 望三五以为像兮,(26) 愿以三王五佰作为你的榜样, 指彭咸以为仪。(27) 愿以彭咸作为我自己的典型。 夫何极而不至兮, 我们一切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故远闻而难亏。 普天下都要传遍我们的名声。 善不由外来兮, 善行要靠自己努力,不从外来, 名不可以虚作。 名声要与实际相符,不要虚假。 孰无施而有报兮, 哪有不给予的而能得到酬报? 孰不实而有获? 哪有不种瓜的而能够得到瓜? 少歌曰: (小歌) 与美人抽思兮, 我为美人唱出我的幽情, 并日夜而无正。 日日夜夜都没人佐证。 㤭吾以其美好兮, 把他的美好向我矜骄, 敖朕辞而不听。(28) 把我的歌辞在耳边溜掉。 倡曰: (唱) 有鸟自南兮, 一只鸟儿从南方飞来, 来集汉北。 停留在汉水之北。 好姱佳丽兮, 毛羽十分美丽, 牉独处此异域。(29) 孤单地在异乡作客。 既惸独而不群兮,(30) 没有一个知交, 又无良媒在其侧。 也没有谁介绍。 道卓远而日忘兮,(31) 相隔既远而被人忘怀, 愿自申而不得。 要自荐也没有路道。 望北山而流涕兮, 望着北山而流眼泪, 临流水而太息。 对着流水而自哀悼。 望孟夏之短夜兮,(32) 孟夏的夜景本来很短, 何晦明之若岁。 为什么长得来就象一年? 惟郢路之辽远兮,(33) 郢都的路途确是遥远, 魂一夕而九逝。 梦魂一夜要走九遍。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34) 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 南指月与列星。 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愿径逝而未得兮。(35) 想直走但又未能, 魂识路之营营。 梦魂往来多么劳顿。 何灵魂之信直兮, 为什么我的性情这样端直, 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别人的看法却和我不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 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 尚不知余之从容。 也还不知道我的从容。 乱曰: (尾声) 长濑湍流,(36) 水浅滩长, 诉江潭兮。 我溯沧浪而上。 狂顾南行, 回望南方, 聊以娱心兮。 聊以解慰愁肠。 轸石崴嵬,(37) 怪石崎岖, 蹇吾愿兮。(38) 行走不如人愿。 超回志度, 迂回超越, 行隐进兮。 使我进退两难。 低徊夷犹, 迟疑不进, 宿北姑兮, 落宿在这北姑。 烦冤瞀容,(39) 心烦意乱, 实沛徂兮。(40) 万事颠沛胡涂。 愁叹苦神, 叹息悲伤, 灵遥思兮。 神魂飞向远处。 路远处幽, 地偏路远, 又无行媒兮。 没人代为诉苦。 道思作颂,(41) 调整思路, 聊以自救兮。 作歌聊以自娱。 忧心不遂, 忧愁难解, 斯言谁告兮? 有谁可以告诉? (郭沫若译) 【注】 从体式上看,《抽思》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结构; 它除了结尾有“乱辞”外,还增加了“少歌”与“倡曰”,而这后二者,《九章》它篇及《离骚》 《九歌》 《天问》等中均未见。所谓“少歌”,朱熹认为类同“小歌” (《楚辞集注》) ,从内容看,它显然是《抽思》前半部分的小结。而“倡曰”,即“唱曰”,是诗篇第二部分内容的发端。联系《抽思》全诗内容,这“少歌”与“倡曰”,至少起了两个作用: 其一,内容结构上的转换,从前半部分刻划由与君不合、劝谏无望而生的忧思之情,转向独处汉北心情的抒写,以“少歌” “倡曰”承上启下,自然顺理; 其二,结构上给人耳目一新感,避免了单一叙述的调式,似有曲转迴旋之致。整首《抽思》在艺术上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结构体式,还有流贯于通篇的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这一点,即题目《抽思》 已为表明。 诗一开头开门见山,扣住题目 “抽思”二字,以忧伤入题,一连串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字词似乎一下子将读者牵入“忧伤”氛围:郁郁、忧思、独、永、叹、伤。继而,读者被诗人一步一步带进了更深沉的情感王国。 在这整个抒发忧伤情感的诗章中,诗人的感情是逐步委婉、细腻地予以吐露的。先由比喻入手,描述自己的忧思如处于曼曼长夜之中,曲折纠缠而不得解,同时自然联系到了自然界的秋容,“谓秋风起而草木变色也” (朱熹语) 。接着写到了怀王,由于他的多次迁怒,而增加了自己的忧虑,自己虽然一片赤诚,为国为民,还是无济于事,怀王多番悔约,不以诚相待。诗人试图再作表白,希望靠拢君王,而直言时却又遭谗间,其中的微妙感情变化, 诗人分别用了“震悼”、 “夷犹”、“怛伤”、“憺憺”等刻划心理的语词,真切入微地表述出来。诗人的心是坦正的,他的忠言直谏是图君王能光扬美德,而自己则无它求,唯以贤君贤臣为楷模,求自身品德的修养。这里,“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既是真诚的剖白,也是富有哲理的警句,使诗章在缠绵深沉中透出了理性色彩。“少歌”之后的“倡曰”,虽然继续前半部分的叙述,但角度有所转换了,以由南飞北的鸟作譬,刻划自己独处汉北时“独而不群” “无良媒”的处境,其时其地,忧思益增,“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两句,读之催人泪下。值得注意的是,诗文至此,诗人巧妙地借助了一段梦境的描写,以此抒写自己对郢都炽烈的怀念——“魂一夕而九逝”,使人似乎看到诗人的梦魂由躯体飘出,在星月微光下,直向郢都飞逝,现实的毁灭在空幻的梦境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这是一段极富浪漫色彩的描写,读者似乎与诗人一起,带着忧思,在追寻,在飞翔。 诗章最后部分的“乱辞”,完全照应了开头,也照应了题目。诗人最终唱出的,依然是失望之辞,因为梦幻毕竟是梦幻,现实终竟是现实,诗人处于进退两难之中,倾吐出的是极度矛盾而又无人可诉的心理。 抽思 抽思辞赋名篇,《九章》第四篇。战国楚屈原作。《楚辞章句》见载。写作背景,见《九章》条下。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抽,绎也。思,情也。”根据他的说法,本诗所写就是把蕴藏在内心深处像乱丝一样的愁绪抽绎出来。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此篇盖原怀王时斥居汉北所作也”。全诗主要抒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往事沉痛的回顾。作者曾受到怀王的信任,正准备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时候,怀王忽然改变态度,再也听不进他的忠言了。为此,作者表现出怨恨和悲愤的情绪。二是充分表现了作者流放汉北期间对郢都的无限思念。无论是回顾或思念,都和改革政治、振兴民族联系在一起,所以,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楚国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本篇抒写怨恨和悲哀,写得缠绵深重,真切感人。其中虽有写实成分,但多为想象之词。写想象之词而能做到真切感人,首先是诗人对自己的不幸遭遇有着深切的感受;对国君的不幸遭遇有着深厚的同情,而又能用细腻委婉的笔触来尽情地加以抒写。所以两千多年后读来,我们还能产生深切的共鸣。 ☚ 郁金赋 抵疑 ☛ 抽思(1次) 即“紬思”。此处是指将纷乱的思绪绎整理出端绪来,加以陈诉。紬,本指将乱绎整理出头绪。与美人之~兮《章·抽》 抽思chōu sī《楚辞》篇名,《九章》中的一篇。屈原在楚怀王二十四年被放汉北时所作,写作时间与《离骚》与《渔父》相近,在《离骚》之前。“抽”是引出的意思,引出自己的思绪,向怀王陈辞。篇中有“与美人抽怨兮”,表明了本篇的主题。全诗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和对国家前途的深重的忧思。本篇结构独特,有“少歌”、“倡”、“乱”,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内容和意义。“少歌”在正文之后,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倡”写作者在汉北思郢;“乱”写由汉北南行,为全篇作结。 抒情 抒情遂情 言情 叙情 宣情 ☚ 抒发 发表 ☛ 抽思《楚辞·九章》之一。此诗取篇中“少歌”首句“抽思”2字为题。抽思,就是抒写忧思的意思。因此本篇内容,前半写忠而见疑,后半写思归不得,抒发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进步政治理想的强烈愿望和失志的悲愤心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