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抱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抱膝 抱膝《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注引《魏略》:“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后以此典指人怀有治世才干,但尚未出山。北周·庾信《卧疾穷愁》:“讵知长抱膝,徒为梁父吟。” ☚ 抱瓮 碑书有金 ☛ 抱膝抱着膝盖坐在那里。喻指人胸怀大志。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好友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同在荆州游学。诸葛亮抱负深远,忧国忧民,经常抱膝长吟。有一次,他对徐庶等人说:“你们将来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一类的官。”徐庶等人反问他能做何等官?诸葛亮却笑而不答。(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略》) 抱膝正骨器械。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又名竹箍。用于髌骨骨折及错位的固定。用竹或铁丝编制,或用橡皮制成。形状为较髌骨稍大的圆圈,并带四个“小足”,用纱布缠裹。用时将圈套于整复后髌骨的周围,缚于腘部垫的木板上,以限制膝关节及髌骨的移动(图85)。 图85 抱膝古时用以固定髌骨骨折的工具。多用竹制成。用竹片弯曲成圈,大小以能套住髌骨为度。上系绳子四条。膝盖骨折整复后,将竹圈套上,将绳缠绕腿上,将膝盖加以固定。 抱膝bàoxī医疗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又名竹箍(见《证治准绳》)。用于髌骨骨折及错位的固定。为竹或铁丝编制,或用橡皮制成。为比髌骨稍大的圆圈, 并带四个小足, 用纱布缠裹。用时将圈套于整复后的髌骨周围, 缚于腘部垫的木板上, 以限制膝关节及髌骨的移动。 抱膝 抱膝抱膝,是固定髌骨骨折与脱位的一种器具。因其抱持着膝部,故名“抱膝”。早在明代《普济方·折伤门》就介绍用“竹蔑圈”(竹箍)来固定髌骨骨折和髌骨脱位。到了清代,吴谦等将这一正骨器具定名为“抱膝”。直到目前,它还是作为髌骨骨折的一种固定器具。 抱膝 ☚ 杉篱 肩托 ☛ 抱膝tuck 抱膝bào xīpatellar bra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