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米风潮
1910年春,湖南湖区各县因上年水灾歉收,巡抚岑春蓂等官吏与地主劣绅以及外国洋行竟相抢购谷米,囤积居奇,且运粮他省牟取暴利。大批饥民涌入长沙,米价一日数涨。有黄姓人家因买米不得举家投水自尽激起民愤。4月13日,民众数千人包围鳌山庙巡警局,傍晚聚至2万余人,拥向巡府衙门,殴巡道刘承裕。当夜各米店被抢,次日全城罢市。岑春蓂下令开枪,当场打死20余人,民众愤极,烧巡抚衙门、税局、官钱局和大清银行,并将外国领事住宅、洋行、教堂、邮避、码头、趸船等尽行捣毁。18日,英、美、法、德、日各国派军舰配合清军镇压,民众被捕数百人,伤亡无数。举国哗然,清廷被迫免岑春蓂职,出示平粜,风潮始告平息。
国民党政府为了继续进行内战,实行征兵、征粮的残暴政策,粮荒严重,物价飞涨,广大贫苦人民日趋绝望。从1946年下半年起,在农民组织抗租、抗征、抗捐、抢米、反抓丁、惩奸、清算恶霸等民变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国民党统治区许多城镇也发生了抢米风潮。从1947年3月至7月,抢米风潮席卷了江苏、浙江、安徽等十二省四十多个大中城镇,参加人数达十七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