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抛家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抛家髻唐末京师妇女流行发式。该发式以两鬓抢面,状如椎髻,名之曰抛家髻。见《新唐书·五行志一》。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重点檀唇胭脂腻,勿勿挽个抛家髻。”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髮 > 抛家髻 抛家髻 pāojājì 亦稱“鬅鬢”、“鳳頭”。古代女子的一種髻式,大致由椎髻發展而來。其髻爲兩鬢下梳後,上綰於額前上方,束成一形如椎狀的髻。因其兩鬢蓬鬆半遮面部,猶如匆匆棄家遠去貌,故稱。唐後期尤流行,直至清代,仍爲不少仕族女子所採用。《新唐書·五行志一》:“唐末,京都婦人梳髮,以兩鬢抱面,狀如椎髻,時謂之抛家髻。”清·孔尚任《桃花扇·傳歌》:“重點檀脣臙脂膩,匆匆挽個抛家髻。”胡式鈺《竇存》:“京都婦人梳髮,以兩鬢抱面,狀如椎髻,時謂之抛家髻,今吴中謂之鬅鬢,亦云鳳頭。” 抛家髻 抛家髻古代妇女发型。《新唐书·五行志一》:“唐末京都妇人梳发,以两鬓包面,状如椎髻,时谓之抛家髻。”今西安东郊出土唐墓陶俑,即有梳此髻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曰: “重点檀唇胭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可见此髻流传久远。 ☚ 倭堕髻 回鹘髻 ☛ 抛家髻 抛家髻唐朝末年流行的妇女发式。唐段成式《髻鬟品》中载有其名,具体形制书中无载。据《唐书·五行志》,知其形状为两侧鬓发环抱面颊,头顶上高梳一锥状髻。 ☚ 半翻髻 朝天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