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折杨柳歌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折杨柳歌辞

折杨柳歌辞

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见《乐府诗集》卷二五。《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和氐、羌等族的人民。其中虽然也有汉语歌词,但绝大多数是用鲜卑等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直到北魏太武帝之后,北方各族和汉族在文化上进行了大融合,这些民歌经过翻译流传到南朝的齐、梁,并由梁朝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故称为《梁鼓角横吹曲》。《乐府诗集》所收《折杨柳歌辞》共五首,尤以第一首和第二首流传较广。“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古人有分别时折柳送行之风俗。据《三辅黄图》记:“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柳”与“留”同音,折柳表示挽留。第一首诗写行客儿自行折柳,表示不愿离去的心情,再用笛声强化忧伤的气氛,带有传统的民族特点,对后世诗歌影响甚大。如唐权德舆“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送陆太祝》),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均为用折柳与笛声来表现离愁别绪的名句。第二首写送郎的女子此刻也愁闷不乐。愿化作马鞭与情郎永不分离,设想奇妙,表现出深沉真挚的一片痴情。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离不开马,这是游牧生活的特点。诗中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豪爽、质朴的性格特点,自有一种粗犷豪放的韵味。

☚ 入塞   关山月 ☛

《折杨柳歌辞》

折杨柳歌辞

(其三)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本篇原列《折杨柳歌辞》第四,当时创作“鼓角横吹曲”歌词的,主要是鲜卑族和北方其他民族的人民。本篇的作者当为鲜卑族。“其词虏音,竟不可晓”,是由通晓鲜卑语的汉人翻译的。有的歌,则由熟谙汉语的鲜卑人用汉语写成,如著名的《敕勒歌》。由此可知北方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同化状况。

孟津河,指孟津边的黄河。孟津,黄河渡口名,在河南孟县南。这首歌,描写孟津边黄河的景色,隐约透露抒情主人公作为鲜卑族一员的自豪感。

诗歌由两部分构成。前二句绘景。遥望孟津渡口边的黄河,只见杨柳丛生茂盛,婆娑起舞。作品摈弃了对九曲黄河本身的描绘,而着眼于河边的杨柳,这样取景,避免模山范水的一般化写法。按照一般的构思,黄河与杨柳二者择其一,必然取黄河而舍杨柳,此歌则相反,显示出视角的独特性。作者摄取的是远景,采用粗线条勾勒的方法,造成阔大之境。这同北方少数民族粗犷、奔放的性格与喜爱壮美的审美情趣有关。以“郁”字描杨柳长势之茂盛,以“婆娑”状杨柳姿态之优美,使整个画面充满勃勃生机。

三、四句另起一层意思。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由描写转入叙述。胡虏,是古代汉人对北方民族的称呼, “虏家儿”、 “汉儿”就是胡人、汉人。在一、二句的景色描摹之后,忽然爆出此二句,显得突兀,似乎前后不连贯。其实,这里省略了某些过程与细节的描写,表现出诗歌的跳跃性,留下了艺术空白,让读者调动想象、联想,去补充、丰富画面。抒情主人公先是遥望黄河之滨的杨柳树木,接着听到河岸有人放歌,但他听不懂,于是自言自语道:我是胡人,听不懂汉人的歌。这两句是抒情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它反映了北方汉人与少数民族聚居一处的情形。当抒情主人公宣布自己所隶属的民族时,含蓄地流露出自豪感,和对中原汉族人民的轻视。这种感情同当时鲜卑族在北朝政治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有关。

本篇将景物描写与内心告白结合起来,反映出北方民族生活的一个侧面。意念的表达直截了当,但感情并不外露,而较蕴藉。


历代诗词精品之《折杨柳歌辞》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折杨柳歌辞

 

北朝乐府


 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本篇当是一首汉译的北歌。诗最有意味的是后面的两句,“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好象是强调胡汉语言的隔膜。然而稍为细心点就会发现,所谓“不解”,仅仅是就歌辞而言,对于《折杨柳》的笛曲,却是有动于衷的,——所谓音乐是天国的语言,是真正的“世界语”。前两句似乎就暗示了听曲会意,看啦:孟津河边杨柳绿了,汉儿们又在折柳送别,他们唱的歌词,我们胡人不懂,但他们吹奏的笛曲,蛮够意思哩。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䟤跋黄尘下,然后决雄雌。

 
 起两句是回环赞语,写骏马与健儿的相得益彰。然赞马终是赞人,骏马崇拜结穴在英雄崇拜也。后二句以挑战口吻,说要在沙场或赛场一见高低,充满英风豪气。诗中表现了北人剽悍的个性和尚武的精神,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作品在当时南朝乐府和文人诗中是见不到的,直到唐代边塞诗兴起,这样的快语豪情才屡见于诗。所以“河朔之气”应是唐代边塞诗的发脉之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