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体育活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体育活动1937年11月,随着国民党政府移驻重庆,一些体育机构,如教育部体育委员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中华体育学会、中央国术馆等相继迁渝,不少体育专家、运动员等随之而来。期间,国民党政府公布 《修正国民体育法》、《国民体育实施方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体育节,举行比赛。各体育机构、体育院校培训体育专业人员,仅8所体育院校就培养3000多人,并进行学术研究。修建 “陪都” 体育场、重庆跳伞塔等设施。当时的夫子池体育场、川东师范广场、青年会、沙磁、北碚文化区以及青木关、江津白沙等地都是经常举办体育活动的地方,内容多为鼓舞抗战士气,体现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如投手榴弹、武装负重、抢占山头、武装泅渡、水上救护、滑翔表演、伞塔跳伞等。1940年举行体育大游行,表演团体60多个,参加游行者1万余人。举办滑翔机募捐,开展滑翔运动,一年多时间内募集到相当于当时700多架滑翔机的经费。1941年举行市民运动会,开幕当天上午,遇敌机轰炸,但下午运动会照样进行,显示了不畏强暴、坚毅、镇定的民族奋发精神。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体育活动在鼓舞士气、动员民众为抗战服务、推进四川和中国西部体育发展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