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投资膨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投资膨胀Investment Expansion

在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度扩大,超过国力承受限度,引起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产业与产品结构失调,以及财政、信贷、物资或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经济现象。投资膨胀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❶在建总规模膨胀。主要表现为新开工和在建项目过多、战线太长。
❷年度投资规模膨胀。用于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过大,它往往与积累率过高及国民收入的超分配联系在一起。
❸结构性投资膨胀。在投资总量合适情况下,投于某一产业、某类产品或某一地区的资金过多的局部性膨胀,同时伴随着其他产业、产品或地区的投资相对短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过多次投资膨胀的现象,如1958年与1978年两次急于求成,基本建设计划规模安排过大造成了投资膨胀;1984—1985年由于预算外投资、自筹资金和银行投资贷款失控造成的投资膨胀等。投资规模过度膨胀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以下不良后果:
❶破坏财政信贷收支平衡,造成物资供应短缺,引起通货膨胀;
❷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工期长、收益低;
❸大量进口,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❹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

投资膨胀

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度扩大,超过国力承受限度,引起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产业与产品结构失调,以及财政、信贷、物资或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经济现象。投资膨胀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❶在建总规模膨胀。主要表现为新开工和在建项目过多、战线太长。
❷年度投资规模膨胀。用于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过大,它往往与积累率过高及国民收入的超分配联系在一起。
❸结构性投资膨胀。在投资总量合适情况下,投于某一产业、某类产品或某一地区的资金过多引起的局部性膨胀,同时伴随着其他产业、产品或地区的投资相对短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出现过多次投资膨胀的现象,如1958年与1978年两次急于求成,基本建设计划规模安排过大造成了投资膨胀; 1984—1985年由于预算外投资、自筹资金和银行投资贷款失控造成的投资膨胀等。投资规模过度膨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会带来以下不良后果:
❶破坏财政信贷收支平衡,造成物资供应短缺,引起通货膨胀;
❷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工期长、收益低;
❸大量进口,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❹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

投资膨胀

投资膨胀investment expansion

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度扩大,超过国力承受限度,引起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产业与产品结构失调,以及财政、信贷、物资或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经济现象。投资膨胀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❶在建总规模膨胀。主要表现为新开工和在建项目过多、战线太长。
❷年度投资规模膨胀。用于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过大,它往往与积累率过高及国民收入的超分配联系在一起。
❸结构性投资膨胀。在投资总量合适情况下,投于某一产业、某类产品或某一地区的资金过多引起的局部性膨胀,同时伴随着其他产业、产品或地区的投资相对短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出现过多次投资膨胀的现象,如1958年与1978年两次急于求成,基本建设计划规模安排过大造成了投资膨胀;1984—1985年由于预算外投资、自筹资金和银行投资贷款失控造成的投资膨胀等。投资规模过度膨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会带来以下不良后果:
❶破坏财政信贷收支平衡,造成物资供应短缺,引起通货膨胀;
❷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工期长、收益低;
❸大量进口,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❹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

☚ 投资限额   投资饥渴症 ☛
投资膨胀

投资膨胀

投资规模超过国力的承受能力而破坏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现象。主要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它分为年度投资规模膨胀和在建总投资规模膨胀。前者指计划年度内投资规模超过了该年度社会能提供用于投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度,通常表现为挤生活,挤生产和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等。对这种膨胀一般用国民收入积累率指标加以衡量。后者指一定时期内已开工项目全部建成所实际需要的总投资规模超过了该时期社会可能提供用于投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通常表现为所铺摊子过大,战线过长,项目建设工期普遍拖延等。对这种膨胀一般用建设周期指标加以衡量。投资膨胀对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1) 它挤了生活,破坏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挤了现有生产,破坏了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其结果,使通过过度投资而人为抬上去的经济增长速度因不能长期保持很快就掉下来,造成国民经济的大起大落。(2) 它容易破坏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物资平衡和外汇收支平衡,导致财政赤字、信用膨胀、外贸逆差、物资供应紧张和物价上涨等,使国民经济增长失去稳定性。(3) 它使建设周期和建设工期拉长,只投入不产出,损失浪费严重,对国民经济产生负效用。总之,投资膨胀与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和高效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曾出现过1958年、1970年、1982年和1985年四次大的投资膨胀。其形成的原因,一是宏观决策失误,如因急躁冒进,把经济增长速度定得太快,积累率安排的太高,摊子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 二是投资计划工作缺乏科学性、预测性和严肃性,如投资计划不统一,随意变动,层层追加,大搞计划外投资等; 三是投资管理体制上的“大锅饭”制度,使地方、部门和单位缺乏自我抑制投资的内在动力,争项目,争投资,投资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 四是一些非经济因素,如官僚主义,靠批条子、拉关系上项目,投资项目决策缺乏民主化和严格的法定程序等。

☚ 投资限额   投资紧张 ☛
000037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