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投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投壶Tóuhú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风俗通》 注云: “晋中行穆子相投壶。因以为氏。”《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注: “出自荀中行氏。晋中行穆子相其君景公 (按: 《左传》 作 ‘昭公’),会诸侯,与齐侯晏投壶。穆子举矢曰: ‘寡君中此为诸侯师’。 中之。 时人称焉。” 后以为氏。 荀,姓,中行,氏。穆子,春秋晋平公时人,为大夫。投壶,我国古代宴会的礼制,也是一种游戏。此当以事为氏。系出荀姓。

投壶tóu hú

一种游戏,设特制的壶,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以多中者为胜。曹唐《小游仙》:丹房玉女心慵甚,贪看投壶不肯归。花蕊夫人《宫词》:摴蒲冷淡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


投壶tóu hú

形容武将风流儒雅的气度;也用以咏饮宴之事。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祭(zhai)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引自《北堂书钞》卷一○六)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他日观军容,投壶接高宴。杜甫《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余清。

投壶

投壶

本古礼之一,后世成为一种游戏。古者主客燕饮相娱乐,每有投壶之事。其制设壶一,使宾主依次投矢其中,胜者则酌酒饮负者。《礼记·投壶》:“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壶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礼记疏》:“投壶有三处,日中则于矢,日晚则于堂,太晚则于庭中,各随光明故也。”《太平御览》:“古者投壶,击鼓为节。”宋时投壶之风犹盛,很受统治者的推崇。司马光《投壶新格序》曰:“投壶细事,游戏之类,而圣人取之以为礼,用诸乡党,用诸邦国,其何故哉?郑康成曰:‘投壶射之细也,古之君子射以观德,为其心平体正,端壹审固,然后能中故也。’盖投壶亦犹是矣,夫审度于此而取中于彼,仁道存焉……是故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何以言之?夫投壶者不失之过,亦不失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失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柢也。”陆游《乌夜啼》词:“投壶声断弹棋罢,闲展道书看。”

☚ 八段锦   马球 ☛

投壶

古人宴会时的一种博戏。设特征之壶象征箭靶,在离壶一定远的地方,主宾依次投矢入壶,中多者为胜,负者罚饮。见《礼·投壶》。杜甫《能画》诗:“能画毛延善,投壶郭舍人。”


投壶tóu hú

一种游戏,设特制的壶,宾主依次向其中投矢,多中者胜。曹唐《小游仙》:“丹房玉女心慵甚,贪看投壶不肯归。”

投壶

投壶

古代一种游戏。早期用于宴会,属古礼之一。方法是以一种颈长七寸、腹高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的特制壶,离开一定的距离,将矢投入壶口。壶内储入小豆,以防矢弹出。游戏者以投矢入壶多者胜。且以箭中壶的姿态而有不同名目,如“过桥、翎花倒入、双飞雁、登科及第、二乔观书、杨妃春睡、乌龙入洞、珍珠倒卷帘”(第二十七回)等。第十九回,西门庆与应伯爵等都来李家妓院院子中“投壶顽耍”。

☚ 倒踏进门去   递茶 ☛

投壶touhu

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以席间酒壶代替箭靶,宾主在离壶5~9尺外,用规定数目的带皮无镞的箭轮流投射。按中壶口(或壶耳)的箭数或中箭之格谱分别给以一定“数”,以“算”、“筹”和“马”计数,中多者胜,罚输者饮酒。春秋战国时,士大夫弧矢技艺低,而礼射又不能废,遂以投壶代射。初时的投壶,礼节繁琐,投法简单。汉朝以后,逐渐向游戏发展,成为士大夫燕饮交友或倦暇消闲的一种游戏。晋朝出现特制专用的有耳壶,投法渐趋复杂,注重技艺,并出现各种格谱,娱乐性增强。唐朝投壶传到日本,逐渐演化成日本民间游戏。宋司马光更定壶谱新格,寓其教于投壶活动中。明朝尚流行,其制不断演变。清代则无创新。因其礼仪繁琐,活动量受限制,渐衰。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东汉(25~220)时的投壶画像石拓本,画像中心为2人相对席地跽坐,中置一壶,2人各执矢投壶,已有2矢投中壶内。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朝(1368~1644)的《宣宗行乐图》卷局部,此图描绘了明宣宗朱瞻基正在投壶的情景。

投壶

投壶

古人宴饮时的游戏。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少者饮酒。《礼记·投壶》:“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 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史记·淳于髡传》:“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后汉书·祭遵传》:“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戏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 武戏   莲花骁 ☛

投壶

古代宴会的礼制,也是一种游戏。《礼记·投壶》有专门记述。方法是以盛酒的壶口作目标,用矢投人。矢有三种长度: 室内用二尺,堂上用二尽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须饮酒。《后汉书·祭遵传》:“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博具 > 投壺
投壺  tóuhú

亦稱“博壺”。博具名。古博戲投壺所用,亦作博戲名。始見於春秋,盛行於漢唐,清代漸衰。壺,初以陶,後以瓷或金屬製成。其形爲廣口大腹,頸部細長。高周制一尺二寸,頸七寸,腹五寸,口徑二寸半。晉代出現有耳之壺。其法爲賓主各持壺矢,距壺五至九尺,向壺内投擲。以投中之籌或馬計數。投四矢爲一局,司射爲勝者計籌立馬,立三馬爲腾。負者受罰。《左傳·昭公十二年》:“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史記·淳于髡列傳》:“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爲曹。”《後漢書·祭遵傳》:“對酒設樂,必雅歌投壺。”清·魏源《秦淮鐙船引》:“萊國(寇準)惟須縱博壺,蘄王(韓世忠)那用提金鼓。”參見本類“驍壺”、“秋千壺”、“馬”。參閱宋·司馬光《投壺新格》。

投壺圖

東漢投壺畫像石刻圖

投壶tóu hú

〖名词〗
古代宴会的游戏。把箭投入特制的壶中,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罚酒(2)。《滑稽列传》:六博投壶,相引为曹。——六博投壶,相互邀请结伴。《黄冈竹楼记》:宜投壶,矢声铮铮然。——适宜玩投壶,箭筹的声音铮铮的。

投壶

我国古代宴会时一种游戏。用矢入壶中,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须饮酒。《后汉书·祭遵传》:“对酒设乐,必雅歌~。”

投壶

投壶

古代士大夫燕饮时的一种游戏。《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 “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礼记·投壶》对投壶之礼有详述,相当繁琐。但投壶简单,即将短矢投入酒壶。汉代以后,逐渐摆脱古礼拘束。《西京杂记》载,“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能“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这种方法打破了“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的局限。东晋南北朝,投壶风行,其方法和技术有进一步发展。《颜氏家训·杂艺》载,投壶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其尤妙者,有莲花骁”。《太平御览》载,石崇有一婢女,“善投壶,隔屏风投之”。《晋阳秋》载,丹阳县尹王胡之能“闭目”投入。隋唐至宋辽时期,投壶仍盛行不衰。隋炀帝作投壶乐《骁壶》。《旧唐书·音乐志》:“《骁壶》,疑是投壶乐也。投壶者谓壶中跃矢为骁壶,今谓之骁壶者是也。”宋司马光著有《投壶新格》,论述了投壶的意义,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等。明代尚流行,清代以后渐衰。

☚ 狮舞   围棋 ☛
投壶

投壶

古代士大夫燕饮时的一种游戏。《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 “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礼记·投壶》对投壶之礼有详述,相当繁琐。但投壶简单,即将短矢投入酒壶。汉代以后,逐渐摆脱古礼拘束。《西京杂记》载,“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能“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这种方法打破了“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的局限。东晋南北朝,投壶风行,其方法和技术有进一步发展。《颜氏家训·杂艺》载,投壶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其尤妙者,有莲花骁”。《太平御览》载,石崇有一婢女,“善投壶,隔屏风投之”。《晋阳秋》载,丹阳县尹王胡之能“闭目”投入。隋唐至宋辽时期,投壶仍盛行不衰。隋炀帝作投壶乐《骁壶》。《旧唐书·音乐志》:“《骁壶》,疑是投壶乐也。投壶者谓壶中跃矢为骁壶,今谓之骁壶者是也。”宋司马光著有《投壶新格》,论述了投壶的意义,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等。明代尚流行,清代以后渐衰。

☚ 狮舞   围棋 ☛
投壶

090 投壶

古代宾主饮宴时雅戏,是从礼射演变来的一种活动。始于春秋战国,汉晋间最为流行。投壶有专用壶矢,游戏时伴以雅乐,投壶人执矢投入壶中,中者为上。晋代后投壶花样翻新,名手倍出。王胡之能闭目投矢入壶,石崇有妓能隔屏风投矢入壶;唐张鹜《朝野佥载》谓:“薛贵惑善投壶,龙跃隼飞,矫无遗箭。置壶于背后,却后矢以投之,百发百中。”投壶有调身养心之益,晋傅玄作《投壶赋·序》说:“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颜之推亦以投壶为雅戏,消愁释聩,时可为之。此一活动后世失传,但遗世资料甚多,可以作为脑力劳动者的游戏予以恢复发展。

☚ 击壤   投壶新格 ☛
投壶

投壶

宴会上的一种娱乐活动,由西周射礼演变而来。春秋时贵族士大夫多不善射,就在宴饮席上以酒壶的壶口为箭靶,以矢投壶代射。所用之壶一般颈长七寸,腹长二寸,口径二寸半,壶中装有小豆。矢有三种:二尺、二尺八寸和三尺六寸,分别用在室内、堂上和庭中。投壶时要击鼓奏乐,并且有许多繁琐的礼节。宾主站在离壶二矢半处相投,以中者多少决定胜负,负者罚酒。到了汉代,投壶逐渐摆脱了古礼的束缚,更加游戏化。汉武帝时还发明了壶中无小豆,以竹矢投入的新投法;这样矢投入壶中可反弹出来,接矢再投。投壶成了士大夫宴饮消闲的游戏。魏晋时出现了一种特制的有耳壶。耳孔比壶口小,难度增大,更加注重技艺,娱乐性明显增强。隋唐时代还产生了“投壶乐”,即配乐的投壶游戏,有弦乐、和歌,并击鼓为节,按节拍投壶。宋代此戏仍十分流行,司马光曾著有《投壶新格》一书,除了详细记载当时投壶的用具、玩法之外,还谈到了它的修身养性作用。据说日本民间游戏“投扇兴”就是在唐代传去的投壶基础上演变形成的。

☚ 戏脸壳   隐语 ☛
投壶

投壶

古代一种体育游戏。投壶是一种很古老的游戏,《礼记》中即有关于投壶的记载。贵族士大夫宴飨之时,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其法是以壶为象征箭靶,将短矢投入壶口者为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前517)记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说明春秋时在各国的诸侯中已流行此戏。秦汉以后投壶更加盛行,南阳汉画像石中即有《投壶图》,图中有主宾二人对坐做投壶之戏,旁有侍者。汉代时的投壶方法较春秋时有些改变,原来的壶中要放置些红小豆,以防投入的箭杆跳出壶外,汉时则不再放置红小豆,使箭杆可以跳出,游戏者抓住重投,往复可达百次。汉武帝喜欢观看投壶表演,当时有个郭舍人,极善投壶,能“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壶也不是席间常用的盛酒之壶,而是高约三尺,盘腹长颈,镶以金银,雕刻各种文样的专用壶。魏晋以后,投壶的方式又出现了许多新花样。宋代司马光以这些投壶方式都不合礼仪,故而重新修订了 “投壶新格”,将投壶变成一种“纳民心于中正” 的复礼活动,使其脱离了体育娱乐活动的范畴。

☚ 扛鼎   赛车 ☛

投壶

投壶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宫廷娱乐。投壶是用不去皮的“柘”或“棘”枝制成没有羽镞的箭,前尖后粗。宾主每次各投四枝。壶为酒器,口径约周尺二寸半。投壶在大堂或庭院中举行,壶与投者相距约周尺五一九尺,以投中次数多寡决定胜负。同时还有音乐伴奏,击鼓按节。投壶起源于射礼,“投壶,射之细也。” 《礼记大全》解释云: “壶之为器。所以实酒而置之席间者也。其原始也,必以燕饮之间,谋以乐乐宾,或痛于不能为射也,举席间之器以寄射节焉。此投壶之所由兴也。”投壶用酒壶,故投壶活动均在宴乐中举行,有时是出于政治、外交的需要,如春秋时齐晋争霸,晋侯招待齐侯,席间举行投壶,“晋侯先。穆子曰: 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齐侯举矢曰: 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亦中之。”但投壶活动大都纯属贵族们的一种享乐,用以增加宴乐时的欢悦气氛。投壶的出现说明当时不擅长于射的人逐渐增多,同时也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文武开始分途,文人逐渐兴起。

☚ 投石   弄丸 ☛

投壶

古代燕饮时的一种游戏。宾主各持六矢,轮流投于一特制的壶中,多中者为胜,负者则饮酒。《礼记.投壶.注》:“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投壶

见“文化”中的“投壶”。

投壶

投壶

我国古代宴会的礼制,也是一种游戏。方法是以盛酒的壶口作目标,用矢投入。壶须广口大腹,颈部细长,腹内装满豆子,以免矢弹出。所用之矢,一头齐,一头尖如刺,故又称作“棘”。矢有三种长度,室内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须饮酒。这种活动早在春秋时就十分流行。汉代仍盛行不衰。《后汉书·祭遵传》:“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汉墓中曾出土投壶器具的实物,汉画像石中也保存有大量的投壶活动的场面。汉以后的长时间内,投壶游戏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不少文士还曾著文,对之大加赞美。1926年,盘踞苏、皖、浙、赣、闽五省的军阀孙传芳,为提倡复古,还曾在南京导演了一幕投壶古礼的滑稽剧。

☚ 弹丸   投石 ☛

投壶tou hu

pitch-pot game

投壶

高句骊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据《礼记·投壶》载,此本为中原古人宴会时的礼制,也是士大夫的一种游戏,源自春秋时代,后高句骊族社会中盛行。其法是以特制的盛酒的壶口为目标,在席者离壶5—9尺外,依次以矢投掷,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饮酒。

投壶

古代宴会时的一种娱乐活动,宾主依次用箭矢向壶中投,以投中的多次决定胜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