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抓子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抓子儿chuǎ zǐr

又作“挝子儿”。 一种儿童游戏。 通常将四颗(或用五、七单数)大小相仿的猪羊拐骨或果核儿、 石子儿、 布做的小沙包儿(或内装绿豆之类)等攥在手里,将拐骨轻轻撒开,随即将沙包儿抛起,手抓猪拐骨,接住将落下的沙包儿,包儿接不住,或猪拐骨抓不全,就算坏了。“抓”(zhuā)变读。〔例〕宝玉遂一手拉了晴雯,一手携了芳官,进来看时,只见西边炕上麝月、秋纹、碧痕、春燕等正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呢。(红744)∣郭庆春陪她玩女孩子玩的抓子儿,跳房子;招弟也陪庆春玩男孩子玩的弹球。(饭18)∣挝子儿的用具有多种,白果、核桃、布袋、玻璃球,都可以。(往350)∣她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副抓子儿玩的核桃送给了干姊妹。(动160)

抓子儿zua1

一种游戏。桌上或地上放若干小石子儿,用一只手一边上抛一边抓:英英无忧无虑地盘腿坐在地上,眼随手动,在~。(川文83.7.40)

抓子儿2557一种游戏。把几粒小石子或内装颗粒状东西的小布袋,轮流抛起或接住。北京官话。北京〖〗。咱们玩~。冀鲁官话。河北昌黎〖〗。咱俩来~。胶辽官话。辽宁大连〖〗。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晋语。山西山阴〖〗。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宁夏银川〖〗。江淮官话。江苏徐州〖〗。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两个女孩儿盘腿坐在地上玩~。◈ 姚雪垠《李自成》一:「兰芝已经做完功课,一个人坐在里间床上,满有兴致地玩~。」指进行这种游戏。北京官话。北京〖〗。咱们~玩儿。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 〗。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我们两个人~来。

抓子儿撮子儿chuǎ zǐr

一种女孩子玩儿的游戏。用数个玻璃球或桃杏核以及用布缝成的小圆包儿作为游戏的工具,玩时两人以上,三、五人均可。如:咱们~玩儿。/咱们玩儿~。


抓子儿zhuā zǐr

一种儿童游戏。如:几个姑娘在那里~玩儿呢。

抓子儿zhuǎ zǐr

一种游戏,有多种玩法。大体上是用猪、羊的膝小骨或小石子等,抛起接住,以所接数目多寡定胜负:宝玉…进入屋内看时,只见西边炕上麝月、秋纹、碧痕、紫绡等正在那里~赢瓜子儿呢,却是芳官输与晴雯,芳官不肯叫打,跑了出去。(六四·1526)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玩耍(附) > 抓子兒
抓子兒  zhuāzǐr

遊戲名。以石子或果核爲具,迅速抓而抛接,反復爲戲。《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只見西邊炕上,麝月、秋紋、碧痕、春燕等正在那裏抓子兒,贏瓜子兒呢!”。

抓子儿

抓子儿

民间游戏。从满族传统游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也有此戏)“嘎拉哈”演变而来。“嘎拉哈”是满语音译,指猪、羊、鹿等动物腿骨和胫骨相连的一块骨头(膝盖骨),四面形状不同,分别叫作耳、轮、里、背。玩法大致有“弹”和“抓”两种。“抓”较普遍,取一个嘎拉哈抛起,再迅速将一个或数个嘎拉哈抓起,然后接住抛起的那枚嘎拉哈。明代演变为抓子儿,以橡木银砾制成的五枚掷丸代替了兽骨。游戏时,把四丸放在炕上、地上或桌上等平整处,以一丸上抛,同时要迅速抓起剩余的一丸或几丸,并把它们叠在一起,然后接住落下的一丸;或者边抛边拾边接,比赛眼明手快。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有丫环玩抓子儿的描写。多在年轻妇女和少女中流行。

☚ 踢石球   抖空竹 ☛
抓子儿

抓子儿zhuɑzi’er

民间传统游戏。也叫抓蛋、抓五子。流行于境内各地。系从北方少数民族的嘎拉哈游戏演变而来。多为姑娘或儿童游戏。多用特制的子儿,或用瓦砾、石子、豆子、果核代之。玩时一手运用五丸,以一丸上掷,等其未落地时,要抓起地上(或炕上、桌上)一丸或数丸,或将其叠在一起。也有边掷边拾边接,连续不断,全靠眼明手快。

☚ 扯面   抢硬糕 ☛

抓子儿

旧时汉族儿童游戏。流行于天津等地。“抓子儿”是天津女孩子好玩的一种游戏,它锻炼孩子们脑部和脊髓的综合反映能力和敏捷灵巧的操作能力。玩具一般都是女孩子们亲手制作,用一小布片,缝成方形布袋,内部有的装沙子,有的装谷粒。玩耍时口念儿歌,一方面记数,一方面向对方挑战。歌词有的带韵,有的无韵,一般是节奏性强,起着鼓舞情绪、活跃气氛的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