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翼善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冕弁冠 > 翼善冠
翼善冠  yìshànguān

冠名。唐貞观八年,太宗初服翼善冠。朔望視朝,以常服及帛練裾通著之。若服袴褶,又與平巾幘通用。明永樂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烏紗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事類通編》引明·黄一正《事物紺珠》云:“國朝,轉脚不交向前,其冠纓象善字,名翼善冠,後改轉脚向上,名曰冲天冠。”參閲《唐會要·輿服·冠》、《舊唐書·輿服志》、《明史·輿服志》。

翼善冠

yìshàn'guān 皇帝和太子所带的礼冠。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根据古制创出翼善冠,自服之,至开元十七年废而不用。其制以铁丝、竹篾为框,外徕乌纱,冠后二脚向上。辽代一度用作皇帝朝冠。明永乐三年,定为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新唐书·车服志》:“太宗尝以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方天下偃兵,采古制为翼善冠,自服之。又制进德冠以赐贵臣……自是元日、冬至、朔、望亲朝,服翼善冠,衣白练裙襦。常服则有袴褶与平巾帻,通用翼善冠。”《唐会要》卷三一:“贞观八年五月七日,太宗初服翼善冠,赐贵臣进德冠,因谓侍臣曰:‘幞头起于周武帝,盖取便于军容耳。今四方无虞,当偃武事,此冠颇采古法,兼类幞头,乃宜常服。’至开元十七年,废不行用。”宋王应麟《玉海》卷八二:“唐至显庆初,诸祭惟用衮冕,自大裘冕而下至翼善冠皆废。”《辽史·仪卫志二》:“皇帝翼善冠,朔视朝用之。柘黄袍,九环带,白练裙襦,六合靴。”《明史·舆服志二》:“皇帝常服:洪武三年定,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束带间用金、琥珀、透犀。永乐三年更定,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其后名翼善冠。”明谢肇淛《五杂俎》卷一二:“翼善、平天、通天、文山,天子冠也。”周祈《名义考》卷一一一:“唐翼善冠,太宗采古制自服之。今乘舆常服,亦名翼善冠,或唐制也。”

翼善冠

翼善冠

翼善冠

又称“冲天冠”,隋唐时期的妇女经常配戴。其冠的展角向前相交,造型很象个“善”字,并由此而得名。这种冠到了唐玄宗时期,逐渐被废止,但是其展角向上的装饰形式后来则多有仿效者。唐代武士俑中有戴头盔的,其头盔在两旁也有翘形的装饰,含意为飞快之意,这便是从翼善冠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唐代妇女有“朝天凤翘幞头”,其展角饰于幞头两侧向上翘起,好象翅膀朝天的凤凰,亭亭玉立,十分美观,它也是由翼善冠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种幞头在当时很为流行。

☚ 旗鞋   胡帽 ☛

翼善冠

古代一种男帽。流行于中原地区,形似幞头,以转角相交于上。唐贞观八年(634年)太宗曾服此冠,采用古制,使用此冠翔望视朝,以常服及帛练裙通著之,若服袴褶,又与平巾帻通用。至唐开元十年(722年)废而不用。明永乐三年(1405年),规定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