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小赋
赋体文学中最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一类。兴起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宋以降一直绵延不息。主要特征:一是抒情性强;二是篇制短小;三是题材广泛;四是形式灵活多样。汉代著名作品有班彪《北征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蔡邕《述行赋》等,它们有力地冲击了大赋称霸的局面,为当时赋坛吹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魏晋南北朝这类作品占据赋坛的主要位置,名作数不胜数。王粲《登楼》、曹植《洛神》、向秀《思旧》、潘岳《秋兴》、陆机《叹逝》、陶渊明《闲情》、《归去来兮》、鲍照《芜城》、江淹《恨》、《别》、庾信《伤心》、《枯树》、《小园》诸赋尤为脍炙人口。以后各代赋苑的精品佳制,也多系抒情小赋。
赋体的一种类型。东汉后期,政治腐败黑暗,宦官外戚交替掌权,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军阀割据混战不断,汉帝国摇摇欲坠,在这样残酷的现实条件下,文人们已无法像太平盛世的作家们那样去创作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散体大赋,于是抒情小赋兴起。它篇幅短小,风格清新自然,通篇用韵,长于抒情言志,比起长篇巨制、铺采摛文的散体大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就完全取代散体大赋而居于赋坛的统治地位。其代表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王粲的《登楼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