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承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承泣 承泣 chéngqì 亦稱“鼷穴”、“面窌”。足陽明胃經穴。在目下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因其爲承接眼淚之部位,故名。主治目疾,口眼喎斜。其穴始載於晉代典籍,沿稱至今。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承泣,一名鼷穴,一名面窌,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陽蹻、任脈、足陽明之會。刺入三分,不可灸。”清·廖潤鴻《針灸集成·足陽明胃經》:“承泣,主治冷淚出,瞳子癢,遠視𥆨𥆨,昏夜無見,口眼喎斜,不能言。” 承泣经穴名。代号ST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鼷穴、面髎、谿穴。属足阳明胃经。 阳𫐆、任脉、足阳明之会。位于眶下缘与眼球之间,正视时直对瞳孔。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及面神经肌支,并有眶下动、静脉分支及眼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口眼斜; 以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神经萎缩等。直刺,嘱患者眼向上看,轻轻固定眼球,沿眶下壁缓缓刺入0.5~1寸,不宜过深。勿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局部压迫1~2分钟,以防出血 (图98❶ 承泣Ch'eng ch'i系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穴:位于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正当瞳孔直下。针法:嘱患者向上看,沿眶下壁直刺1~1.5寸,或横刺透向内眦角处。行针时不用提插法,出针后要压迫局部1~2分钟,防止出血。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颤动、眼底疾病及面神经麻痹等。 承泣chénɡqì经穴名。代号ST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髎、鼷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眼部, 瞳孔直下, 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眼肌痉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直刺, 固定眼球, 沿眶下缘缓慢刺入0. 5 ~0. 8 寸, 出针后轻压针孔, 以防出血。 承泣 承泣S1Chengqi足阳明胃经穴。首见《甲乙经》。别名面髎、鼷穴、鼠穴。阳蹻脉、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会穴。 承泣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眼、面等部疾患,如目赤肿痛,眼睑瞤动,迎风流泪,目生白翳,青盲,夜盲,远视不明,口眼㖞斜等。 现又多用以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斜视,角膜炎,泪囊炎,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 面神经麻痹或面肌痉挛等。 ☚ 迎香 四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